
文|韬钤深处
编辑|黄毅来了
他出生时接生婆吓得打翻铜盆,青年时重得毛驴闹“罢工”,壮年时让整个亚洲篮坛闻风丧胆。
2.28米身高、320斤体重、52码球鞋、每分钟200次心跳——这些数字构成中国初代“移动长城“的生命密码。
这个出身贫寒的山东汉子,用布满裂纹的膝盖撑起新中国的篮球尊严。

但鲜有人知,穆铁柱青年时期的肺活量竟低于普通中学生。
从体能不佳到无敌中锋,这个被命运开了残酷玩笑的山东汉子,如何完成不可能的生命逆袭?

穆铁柱,一个标准的寒门子弟。
伴随着一声啼哭,与新中国同龄的穆铁柱出生在山东东明县。
坊间传闻,这个出生时就比寻常婴儿大一圈的男孩,吓得接生婆打翻了铜盆。
同时,他也成为了这本就贫寒的家庭中最甜蜜的负担。

就跟吃错了药一样,铁柱的身高疯长。
他的饭量是寻常孩子的好几倍,家里省吃俭用也填不饱他的肚子。
由于发育得太快,衣服根本不够他换的,常常将鞋头顶出窟窿。
每人每年配给16尺布票,铁柱一件上衣一条裤衩就能把一年的布票用没了,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贫困始终围绕着这一大家。
由于家里孩子多,经济经常入不敷出,这让饭量最大的穆铁柱感到非常愧疚。
总不能一直赖在家里不打工挣钱吧?于是他跟着姐姐前往新疆支援建设。
那边不仅吃穿不愁,每个月还能领零花钱。

由于个头庞大,他被分配到运输队里赶驴车。
可是当时穆铁柱的体重已经达到300多斤。
因此毛驴常常因为他太重而“罢工”。
1968年春节,穆铁柱回家探亲,命运的转折点悄然而至。

一天,东明县体委主任张凤奎发现一个巨人迎面走来。
“这哪是人?分明是座塔!”
张凤奎跟着穆铁柱走了几里路,一路上都在打量他。
这么出色的身高,不打篮球实在可惜。
于是他追上穆铁柱,邀请他去办公室喝茶休息聊聊天。

在张主任的游说下,穆铁柱决定去学习打篮球。
要知道打篮球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挣工资补贴家用,对他而言简直是两全其美。
张主任带着铁柱来到山东省体工大队,结果铁柱因为没接受过专业训练而被退回。
张主任不死心,带着铁柱四处奔波游说,最后铁柱被国家体委接纳。

但铁柱空有高个子,体能却一塌糊涂,肺活量连初中生都不如。
那么高的个子,在13米宽的篮球场上来回跑,居然会累到吐。
于是,铁柱先被一个田径教练带着锻炼身体,半年多没碰过篮球。
张凤奎很发愁,难道我亲手发掘的篮球新星还没开始就已经陨落了?
直到那个人的出现,铁柱的体育生涯才出现转机。

眼瞅着铁柱一直只练体能也不是个办法,田径教练就对张凤奎说,你们去找余邦基吧。
余邦基何许人也?
他身高不到一米七,却曾担任国家队与八一队的篮球主力,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男篮的风云人物。
他退役后先是担任八一队教练,后来在湖北黄石搞起了业余篮球队。
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张凤奎一不做二不休,扭头就带着铁柱去找余邦基。

余邦基先对铁柱进行了体能和技术测试,从结果来看,有利有弊。
他认为铁柱虽然技术上一窍不通,但是体能还算可以。
再加上铁柱个子长得高,经过系统训练后,很有可能成才。
余邦基带着铁柱去到黄石市业余篮球队。

篮球队给铁柱的待遇和福利非常不错,在生活有了保障的情况下,铁柱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
在余邦基的训练下,铁柱的篮球技术突飞猛进。
时间来到1972年,济南军区成立了体育集训队,其中男子篮球被视为重中之重。
军区体工队开不断地招募优秀球员、教练加盟。

那时候,铁柱已经成为了黄石市篮球队的中流砥柱,进攻能力无人能及。
在余邦基的介绍下,他回到了家乡山东参加济南军区的篮球队。
在“面试”中,铁柱和替补队员为一方,军区主力队为一方。
两个两米高的中锋一起上都拦不住当时身高2米28,体重320斤的铁柱。
面对主力队两战两负的结果,首长当场同意铁柱加入军区篮球队。
当铁柱穿上军装,威风凛凛,已然成为军区的一道新风景线。

1973年2月,铁柱跟随队伍赶赴广州军区访问比赛。
这也是他第一次作为济南军区男篮队员的身份外出比赛。
铁柱一出场,全场立即轰动,谁也没想到济南队还有这么一个巨人队员。
铁柱也用实力报答了观众营造的热烈的氛围,刚登场就打了个两连胜。
广州队输得服服帖帖:
“济南军区有个穆铁柱,我们有啥办法嘛。”

凭借着这场的出色表现,铁柱入选八一男子篮球队。
在八一队效力期间,他场均得分二三十分,帮助八一队成为中国劲旅。
1977年,他入选国家队。
虽然之前的经历已经足够高光,但在这之后,穆铁柱才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期。

铁柱在国家队得以尽情绽放,在各大国际赛场上展现出自己的光彩。
当时,中国男篮的核心除了张卫平,便是穆铁柱。
在他们的率领下,中国队势不可当,一举奠定了在亚洲篮球的霸主地位。

1979年篮球亚锦赛中,中国队对战东道主日本队。
裁判有着明显的偏袒性。
谁知中国队12人的名单中竟有8人被罚下场,穆铁柱也在其中。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队还是70-68战胜日本队,成功卫冕。
这场比赛的胜利体现了中国队的顽强精神,也让穆铁柱的名号在亚洲乃至国际篮坛更具影响力。

赛场之上,穆铁柱威名赫赫。
赛场之外,他的爱情故事也足够让人动容。

1978年的曼谷亚运会上,穆铁柱带队成功夺得中国男篮金牌。
通过家里的9英寸黑白电视机,她第一次看到穆铁柱在赛场上的风采。
虽然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但铁柱在赛场上的英姿她铭记至今。
从那之后,每当有穆铁柱的比赛,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经过长时间的心理斗争后,她终于鼓起勇气提笔向穆铁柱写了一封信。
“你的比赛我几乎场场都去观看,我觉得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们能交个朋友吗?”

然而,铁柱每天收到的粉丝慰问信,比她信上的字数都多。
铁柱训练繁忙,根本没时间一一观看并回复。
或许是命运使然,通信员在众多信封里发现了这封信。
通信员敏锐地捕捉到了字里行间之中别样的情感,就将信交给了领导。

殊不知,那时的铁柱已过而立之年,却因为训练繁忙,仍然是个大光棍。
队伍为他的婚姻问题煞费苦心,生怕有所耽搁。
领导看到这封信后,开始调查写信人的资料。
原来,这位粉丝名叫王专红,在京郊木材厂上班,是工厂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领导觉得她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当即决定撮合她和穆铁柱,就安排他们两个见面。

穆铁柱和王砖红对彼此的好感,始于第一次见面。
长久的相处令两颗心的距离逐渐被缩短。
一年后,两人好事将近。
穆铁柱拿出几乎全部积蓄办置婚礼。
尽管婚礼很简陋,但两个小红本见证着他们的爱情。

婚后,穆铁柱继续活跃于赛场之上。
1979年亚锦赛之后,他已经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很多人都将他视作偶像。
可惜的是,作为运动员,铁柱的职业生涯开始得太晚了。
20岁才开始接触篮球,28岁才进入国家队。
虽然他凭借良好的悟性和刻苦的训练在篮球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但岁月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随着年纪的增大,铁柱的体能逐渐下降,竞技状态也不如之前。
在接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浑身是伤。
由于身高和体重的原因,他的腿部承受了极大的负荷,被诊断为腿部静脉血栓栓塞。
同时,铁柱深受腰伤折磨,一度连直起身子都困难。
长时间的剧烈运动让铁柱的心脏超负荷运转。
或许,心脏病早有征兆。

1988年,38岁的铁柱退役,出任八一队男篮教练。
但由于身体原因,三年后不得不放弃了教练职位。
凭借自己的名气,铁柱客串了不少电影,虽然戏份不多,但也能让他开心很久。
虽然生活过得不错,但病痛从未远离铁柱。

穆铁柱与陈佩斯
1996年,铁柱被确诊心脏早搏,无论怎么也治疗不好。
为了照顾铁柱,王专红早早退休。
她不断学习护理知识,悉心照料铁柱的衣食起居。
在最后的岁月里,妻子成为了铁柱最柔软的依靠,以温柔托住他的每一步。
2008年9月14日,铁柱在家锻炼时心脏病突发,随后陷入深度休克,最终抢救无效,终年59岁。
铁柱的溘然长逝,让所有人感觉到悲痛和意外。

2008年9月18日,穆铁柱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礼堂外悬挂着一副挽联:
“篮坛铁壁中流砥柱团结战斗铸辉煌,八一巨人叱咤风云争先夺冠永流芳。”

告别厅内,铁柱的遗体上盖着一面八一军旗,这是对他这一生最大的肯定。
王专红和孩子们哭得眼睛红肿、全身无力。
中国篮坛名宿和各界群众三百余人参加了追悼会。

篮球名将郑海霞和穆铁柱关系很好,平时以兄妹相称。
铁柱去世后,郑海霞帮助他家里人忙前忙后。
追悼会上,郑海霞情绪失控,哭到失声。

北京奥运会时,姚明和铁柱见过面,但没想到那一面便是永恒。
姚明对铁柱十分敬重,虽然铁柱只比他高2厘米,但姚明认为铁柱是他无论从视觉还是心理上都要仰望的存在。
追悼会上,姚明哽咽不止。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2022年,穆铁柱入选中国篮球名人堂。
他对中国篮球的贡献永不磨灭,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当八宝山的松柏再次抽芽时,穆铁柱事迹将永远被人们歌颂。
那些曾压垮驴车的重量,最终化作了托起中国篮球的基石。

他的心跳永远停在了59岁,但赛场上空仍回响着巨人落地的震颤——那是贫寒岁月里倔强生长的回音,是军人永不褪色的冲锋号,更是前辈留给后辈运动员最厚重的生命教材。
有些高度不会随着身形消失,正如真正的长城从不在砖石里,而在挺直的脊梁中。

部分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中国篮坛名宿“送别”巨人穆铁柱 怀念生前点滴
文摘报|穆铁柱的陈年往事
央视新闻|穆铁柱曾遭省体委"退货" 20个旧篮球换来篮球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