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钱宝
编辑|黄毅来了
40 年前的顶流有多火?
十大笑星的专场门票被炒到天价,广播里循环播放他们的段子,连街头卖冰棍的大爷都能来两句“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
而如今,搜索他们的名字,关联最多的词条却是“去世”“遗产纠纷”“非遗传承”。
他们之中60% 的人已永远离开舞台,健在的 4 位也已鬓染霜华,他们的故事里藏着中国相声最鲜活的时代注脚。

1938年,8岁的常宝华正式登台,在父亲常连安创办的北京启明茶社表演《报菜名》。
父亲那句“相声是笑的艺术,但笑后得让观众咂摸出滋味”,成为他一生的艺术准则。

1976年,常宝华推出巅峰之作《帽子工厂》,用荒诞手法构建了一个“专门生产政治帽子”的魔幻工厂。
“戴上这种帽子,马上就能把你的职务扒下来。”
他通过“帽子尺寸量身定制”“戴错帽子要蹲号子”等夸张桥段,暗讽十年动乱中“上纲上线”的社会怪象。

2018 年 9 月 7 日,常宝华因肺癌去世。
他深耕相声 70 年,融合传统技法与时代批判,堪称承上启下的泰斗,去世后被追授 “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他的孙子常远作为开心麻花 “颜值担当”,其“优雅中带点冷幽默”的台风被观众戏称“得了爷爷真传”。

高英培出生于天津贫民家庭,10岁就辍学当学徒。
1948 年,他经同事引荐拜赵佩茹为师,高英培因高度近视被师父质疑“吃不了开口饭”。
但他当场摘镜表决心,苦练“盲演”绝技,最终以扎实的基本功出师。

他擅长以辛辣笔触揭露社会弊病。
《教训》讲述家庭教育失败导致儿子入狱,首演时因“三梆子”“老梆子”等角色太过真实,甚至引发观众对高英培本人的攻击。
《不正之风》塑造的“万能胶”堪称官场现形记,一句“我拿肉头换料头,拿料头换馃头”成为全民口头禅。

晚年患糖尿病仍坚持演出,1994 年随“心连心”艺术团赴边疆慰问,因体力不支在后台吸氧,上台却依然精神抖擞。
高英培去世时,天津相声爱好者自发组织为其送行,当时身患重病的马三立得知这一噩耗后也表示:“我太心疼了”。
他的门下弟子范振钰、孟凡贵等传承津派相声,独有的 “爆梗式” 表演被许多年轻演员视为“相声教科书”。

马季的相声启蒙始于北京启明茶社的市井吆喝。
1947 年父亲去世后,13 岁的他辍学赴上海当学徒,在工厂里模仿师傅们的南腔北调,练就了“一人分饰百角”的绝活。

1984 年春晚的《宇宙牌香烟》堪称巅峰之作。
他塑造的“皮包公司推销员”以夸张的唐山口音吹嘘“蜣螂虫牌”“蟠桃牌”香烟,用“电报挂号一推六二五,电话不管三七二十一”等台词,辛辣讽刺假冒伪劣现象。
这段单口相声引发全国热议,甚至催生了黑龙江穆棱县卷烟厂的“宇宙牌香烟”,成为文化影响现实的典型案例。

2006 年 12 月 20 日,马季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外万人送别,姜昆含泪写下“相声再无马季,人间再无笑声”。
马季作为新派相声奠基人,他用一生打破了“相声必讽刺”的定式,开创 “歌颂型相声”,推动相声登上春晚等主流舞台。

侯耀文是侯宝林第三子,自幼在父亲“不许说相声” 的禁令中挣扎。
1965 年,17 岁的他陪同学报考铁路文工团,却因一句“他爸是侯宝林”被破格录取。

1984年《糖醋活鱼》中,侯耀文用“活鱼现杀”的荒诞情节讽刺公款吃喝,一句“服务员,把鱼给我‘’轰’下去!”引来阵阵掌声,凭借这一作品奠定其“讽刺大师”地位。

2004 年,郭德纲因“非体制演员”身份被排挤,侯耀文力排众议收其为徒。
这一举动被称为“侯三爷最后的江湖义气”,他不仅传授郭德纲《扒马褂》《口吐莲花》等传统段子,更是把“仁义”二字深深地刻进了每一位徒弟的心中。

2007 年侯耀文突发心梗去世,留下千万遗产纠纷。
这一遗产案引发对相声行业传承的反思,弟子郭德纲更是以德云社践行了师父 “以观众为衣食父母” 的理念,带领相声艺术走向新的台阶。

师胜杰出生于天津相声世家,父亲师世元是“宝字辈”演员,母亲高秀琴是西河大鼓名家。
尽管父母深知曲艺行业的艰辛,却在 7 岁的师胜杰模仿《捉放曹》时,发现了他的天赋。

在看过师胜杰的表演后,侯宝林当场表态:“这小子我要收为徒弟!”
但此时师胜杰已有朱相臣的师承,跳门拜师触犯相声界大忌。
侯宝林力排众议,以“京剧大师尚小云也有多位老师”为例,打破了所谓的门户之见。

1987年的《小鞋匠奇遇》,讲述自学外语的鞋匠被破格录用,批判“关系户”现象。
作品中“外贸局长儿子背英语字母表”的桥段,成为全民热议话题,获首届中国艺术节金奖。

师胜杰的晚年因长期酗酒导致他 2017 年确诊胰腺癌晚期,治疗期间仍坚持录制《向经典致敬》。
2018 年 9 月 28 日,他在哈尔滨逝世,上千观众自发前往殡仪馆,送别这位喜剧大师。
作为东北相声的领军人物,师胜杰儒雅又不失俏皮的舞台风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东北喜剧人。

郝爱民出身北京普通职员家庭,小学时因模仿孙敬修讲故事崭露头角。

他和侯宝林的师徒关系因“摆知”仪式缺失引发争议。
侯耀华、侯耀文兄弟以“未递拜师帖”为由否认其身份,而侯宝林女儿侯鑫在整理的文献中明确记载郝爱民为弟子。

师胜杰、丁广泉等侯门弟子私下仍称其“师哥”,形成“体制内承认、江湖派质疑”的奇特局面。
1984 年,郝爱民与谈宝森合作出版《科学相声》,收录《光的旅行》《电子世界》等 32 段作品,将物理、生物知识融入相声。

郝爱民的相声以清新自然风格著称,他不仅推动相声进校园,还创作《小淘气》等儿童题材作品,担任高校客座教授,呼吁相声回归 “说学逗唱” 基本功。

李文华出生于北平白铁工人家庭,13 岁辍学后当过学徒、搬运工。

1978 年,李文华与姜昆搭档,开启了相声史上的“黄金时代”。
他们合作的《如此照相》以讽刺极左思潮的荒诞为主题。
“照相必须左手拿红宝书,右手握拳”等情节,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解放的标志性作品。

李文华打破了传统捧哏“附和”的定位,通过“装傻充愣”“歪解经典”制造反差笑料。
在《诗歌与爱情》中,他将“君子好逑”曲解为“君子都爱踢足球”,看似荒诞却巧妙讽刺了文化断层。

1983 年,李文华确诊喉癌。
两年后,全喉切除手术使他失去了说话能力,但他通过学习食道发声,重新“开口”。
于谦等后辈奉他为“捧哏标杆”,还以 “不抢戏、不冷场” 的捧哏原则致敬其艺术成就。
2009 年不幸病逝,他对相声的执着与热爱,让他成为中国曲艺史上永不褪色的符号。

姜昆,1950 年 10 月 19 日出生于北京,他的艺术生涯贯穿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变迁,成为几代人共同的文化记忆。

1976 年,他凭借《三进校门》《赫哲新花》等作品在全国文艺调演中崭露头角,被马季看中收入门下,正式开启相声生涯。

1979 年,姜昆与李文华合作的《如此照相》横空出世。
2015 年的《姜昆“说”相声》全球巡演,融合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表演,在温哥华、洛杉矶等城市掀起“相声热”,把中国相声从小剧场带向国际化的大舞台,还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国文化的幽默外交”。

1968 年,17 岁的赵炎响应号召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插队。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红灯记》中饰演李玉和,凭借扎实的京剧功底一鸣惊人。
此后,他相继在《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中担纲主演,成为兵团远近闻名的“台柱子”。

1976 年,赵炎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成为马季的搭档。
两人合作初期便推出《白骨精现形记》,以荒诞手法讽刺极左思潮,引发强烈反响。
2007 年《我惯着他》中,他与周炜合作,以“溺爱”为主题,用夸张表演警示家庭教育问题,时隔 12 年重返春晚仍获好评。

2006 年马季去世后,赵炎逐渐淡出舞台,但始终活跃在相声教育领域。
2021年,赵炎当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致力于将相声理论化。
他主持编写教材,并在海外推广中国相声,曾在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举办专场演出。

1949 年出生于北京的石富宽,自幼便与曲艺结下不解之缘。
师父高凤山“手把手”教学,不仅让石富宽掌握了扎实的快板技艺,更培养了他对艺术的敬畏之心。

1965 年,石富宽进入中国铁路文工团,开始与侯耀文搭档。两人的合作堪称“黄金组合”。
在创作《京九演义》时,石富宽为了演好“评书演员”一角,反复琢磨评书的语气、手势,甚至模仿评书演员的自信神态,最终呈现出“他就是”的艺术真实感。

晚年的石富宽致力于相声的传承与创新。
2025 年,他参与第六届非遗相声大会,与冯巩、姜昆等名家共同推动传统相声的现代表达。
这种“守正创新”的态度,让他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在短视频段子用 15 秒就能让人笑出声的今天,我们反而更怀念那些需要“等三秒”才能反应过来的包袱。

六位离开的笑星,把最璀璨的笑留在了舞台;四位还在的,用银发和皱纹继续诠释着“笑星”二字的分量。
或许这就是人生:舞台会落幕,但好的笑声,永远有人在等下一场返场。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
侯耀文遗产案法院和解 律师:亲情理性平息了风波 - 中国新闻网
李文华一生:模仿说相声被先生撵 切除全喉仍创作 -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