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话:老子传奇,道家始祖,神秘生平

东巷文化 2024-12-02 06:00:33

北京白云观“镇观三宝” 之一——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的《墨龙图》。画上有条神龙,只露出脑袋,后半截身子隐没不见,正兴云布雨呢。吴道子其实是想用这幅画,展现春秋时孔子夸赞老子“犹龙”的深意,足见老子的高深神秘。

孔子称赞老子如龙的原话是:“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的身世充满传奇色彩。相传黄帝之子少昊金天氏的后代里,有位叫李乾(字元杲)的人,在周代当清正的上御史,他娶了洪婴敷为妻,而洪氏就是老子的母亲,后世尊称为圣母。

夫妻二人住在楚国苦县“莱”地时,洪氏怀胎长达十二年,分娩时还碰上难产,最后是攀着梨树树枝,从左腋下生出孩子。因姓李,又生于梨树之下,便取名李耳,字伯阳,孩子生下来面色发黄、脑袋像鹄鸟,所以被叫做“老子”。也有种说法,“老”寓意长寿,“子”象征新的开始,“老子”之名涵盖了始终之意。

据说老子一出生就能说话,九天就长成九尺高的壮汉,眼睛是方形瞳仁,眉毛修长,鼻梁挺直如双柱,天生聪慧伶俐,用三十六种方法修养心性,讲究忠孝之道。

周文王听闻他的大名,召他入朝做守藏史,武王时担任周室柱下史,成王时他云游西极大秦等地,被称作古先生;康王时回朝继续当柱下史,昭王时归隐亳地。

昭王二十三年,老子骑着青牛,打算西出函谷关,函谷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从东边飘来,知晓有贵人将至,便把老子请到楼观,请他写下《道德经》,这部洋洋洒洒五千多字的著作,围绕“道”展开论述,后世追随老子学说的人,尊他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这人,性情恬淡,没什么贪欲,内心顺应自然,一心钻研长生之道,处世低调平和。他在周朝为官许久,却不追逐名利、职位也没升迁。

当时不少贤能之士都对他崇敬有加,常向他请教问题,孔子也曾专门来向他问礼,跟从侍奉了三年后,老子才教导孔子:“厉害的商人会把宝贝深藏,好像两手空空;君子即便德行深厚,外表也看似愚钝。你得去掉身上的骄气、过多欲望和杂乱志向,这些对你没好处。”

有一回,老子见孔子总翻一本旧书简看得入神,就问读啥书这么着迷,要义是啥。孔子答是圣人写的《易》,要义在于阐述仁义。老子听了直摇头,说:“蚊子叮咬皮肤,能让人一整晚睡不着觉。如今讲仁义,搅得人心惶惶,乱子可不小!”还举例讲,“鸿鹄不用天天洗,羽毛自然洁白如玉;乌鸦不用染墨,天生漆黑。天本来就高,地本来就厚,日月自会发光,星辰自有排列,草木各有分布,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儿,何必非讲‘仁义’,这不是瞎折腾、乱人性嘛!”又问孔子找到“道”的真谛了吗?孔子老实说找了二十七年,还是没寻到。老子一听大笑,讲道这东西没法像物件一样献给君主、亲人、兄弟、孩子,因为它没法被人据为己有。

孔子又抱怨自己钻研《诗》《书》《礼》《乐》《易》《春秋》,宣讲先王之道,跑了七十多个国家游说,没人肯用,感慨现在的人太难教导。老子却觉得“六艺”不过是先王留下的旧东西,对当下已没啥约束力,不实用了。

还有哲人阳子问老子啥是明王之治,老子回答,贤明君主是功劳盖世却不居功自傲,恩泽万物却不自恃,有德行却不图名声,身处莫测高位,自在遨游于有无之间。

据记载,孔子问礼结束回鲁国,沉思三天后赞叹:鸟飞得再高,能用弓弩射下;麋鹿跑得再快,能用猛犬追到;鱼游得再深,能用网钩捕到,可老子像神龙,乘云气游太清,让人捉摸不透。

从道家学派代表到道教祖师爷,老子的身份是有个演变历程的。秦汉时,《老子河上公注》用修道长生解读《道德经》,是道家转向道教教义的关键。东汉张道陵创“五斗米道”,写《老子想尔注》,说“道”散为气是无形状态,聚形就是太上老君,就是老子,至此,“道”成了道教最高信仰。

太上老君

唐高祖认老子作祖宗,唐高宗、唐玄宗接着加封“玄元皇帝”“先圣宗师”等尊号,宋真宗时,再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老子就这样成了道教教主,后来还位列“三清”,称为“道德天尊”。

3 阅读:137

东巷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