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替林彪还线装书《武经七书直解》

五色有翼 2024-03-21 05:42:25
李德撰文

1960年2月,内勤跑来叫我:”首长让你去一下。“

我急匆匆地去了。林彪对我说:“你帮我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能不能找几本中国古代兵书?现在有空闲,我想看看兵书。”

“古线装本书要不要?”我问。

“那当然更好了!”林彪用一种神奇的眼光看着我回答道。

我立刻找广州军区政治部,请他们派一位干部,陪我去广东省图书馆借书。到了图书馆,我一个抽屉又一个抽屉翻检目录,决不漏掉任何一本兵书。我发现有一部《武经七书直解》 的目录,我认为这本书很好。

中国古代战争连绵,导致兵书浩如烟海,仅西汉初年搜集整理的兵法就有182家。到北宋神宗时,建立“武学”,并正式颁布《武经七书》。到宋高宗时,《武经七书》是选拔将领的主要考试内容。这是一本著名的古代兵书合集,其中包括《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黄石公三略》、《唐李问对》 七部兵书。这七部兵书是古代将帅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古代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后世的军事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为了保密,我不好说明我的身份,由陪我去的干部办理了借书手续。我把《武经七书直解》拿到手,打开一看,是清代刻本的线装书,书很新,好像还没有人借阅过。

我回到”老一号”立即交给林彪。

他翻看一下,十分高兴,问我:”你怎么知道能借到这样的书?”

“我在党校学习时,冯友兰教授讲过,中国古代兵书有许多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学哲学的应该读几本。”

我说完后,林彪点点头。

随后,他高兴地喊来叶群,说:“我告诉你,今天借到一部好书,我们两个一起来看。”

1960年2月,整整一个月,林彪除了吃饭、睡觉,一直埋头读《武经七书直解》。他一边看,一边把重点用红笔标出记号。然后他让两个秘书我和关光烈,一个副官,还有两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内勤,全部上阵,一起帮忙抄这部兵书的语录。按照他用笔标出的记号,一句或一段,一张一张抄成卡片。最后按照团结、紧张、纪律、爱兵、带兵、养兵、用兵等分门别类整理好。

我感觉这段时间,林彪的精神特别好,一有空就兴致勃勃地和叶群谈论这部兵书。

有一天,林彪对我说:“这部《武经七书直解》很好,从周朝以来,陆陆续续传下来,很朴素,有许多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孙子》是这部书中最杰出的著作,应该把它读得滚瓜烂熟,我主张要背一些最精确、最重要的句子,脑子里记那么几条,极有用处。古兵书的道理并不多,可是你不懂它,不记住它,临战时超出它的范围,就要犯错误,就要打败仗。古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话有一定道理。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经典性语言,一传就是几千年。”

林彪这段话有两点给我印象很深。一是“主张要背一些最精确、最重要的句子。”这大概是他后来主张选编《毛主席语录》的最初想法;二是他举出的经典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960年2月,林彪在中央军委第六次扩大会议作的长篇报告中,在谈到”三八作风”中的“团结”时,专门讲了一大段:“团结就是力量。无产阶级不像资产阶级那样,就是靠团结的力量战胜敌人,不靠金钱收买,不靠物质引诱。兵书上讲『上下同欲者胜』,『同欲』就是团结的意思。《孟子》上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就是团结。……中国的兵书很重视团结。军队不和是打不好仗的。如果闹别扭,互不配合,你整我,我整你,互相扯腿,就糟糕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搞好团结,上下、军政、军民各方面的团结都要搞好。”

林彪专门让我把《武经七书》 中有关团结问题摘录出来。我体会,林彪之所以大会小会讲团结,就是因为他深刻认识到了”天时””地利”都不如”人和”,只有”人和”,才能办好任何事情。

林彪说:“《孙子》是《武经七书直解》这部书中最杰出的著作”,论述了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探讨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强调以谋取胜。军队作战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求敌人的可乘之隙,以压倒的优势,打击敌人,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如何读《武经七书直解》这部兵书,林彪也给了我提示。针对这部兵书有许多注解,林彪说:”当时由于战争频繁,逼得人不能不研究,古人和当时的战争经验,不都是闭门说空话,而是经验总结。除了军事,还有中国的医学也是如此。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脱离实际的东西,也有当时知识分子所不可避免的唯心主义、迷信、卜卦、鬼神之类,读书时要注意。读书不用的地方可一目十行,有用的地方仔细读一读。读古书主要读原文,注解可以不看,实在看不懂的时候再看注解。注解大都是各家的杂说,姓张的注一段,姓李的注一段,姓王的又注一段。时代背景不同,注解也不同,不要被注解牵着鼻子走。”

他的这一段谈话,给我很大启发。

有一天,叶剑英元帅来访。林彪和他谈起了《武经七书直解》。林彪说:“这是中国古代兵家的重要遗产,要能组织专家翻译成白话文,让干部都能读一读就好了。”

叶剑英元帅很赞同林彪的建议。

事过20年,1986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史》编写组编的《武经七书注译》终于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了。

其实,当时我最心焦的还是那套带回北京的《武经七书直解》,因为是我通过广州军区政治部借的,不能给人家增加麻烦。

林彪有个习惯,读书总要留下痕迹,即书中有他大量的批注,所以凡是他读过的书都要单独保存。尤其是这部《武经七书直解》,林彪更是爱不释手,反复勾画。

可是,这部《武经七书直解》是从广东省图书馆借的。我借书时,图书馆管理员告诉我有规定:古本线装书是馆藏珍品,一般是不外借的,外借不能超过一个月。我们在广州时,借阅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过去。当时我并不知道林彪有保存读过的书这个习惯,我对叶群说:”该把这部书还给图书馆了。”

叶群急了,说:“那怎么行?101看过的书,谁都拿不出来,甚至连我都不能随便翻看。”这怎么办?叶群想了想,”我看,你还是以国防部办公厅秘书的名义,正式给广东省图书馆打一个借据,说明还要用一段时间以后才能送还。我们回北京后再想办法。”

虽然把借书的事暂缓过去了,但我必须想办法再买一部《武经七书直解》。所以,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书。

我知道和平门外琉璃厂那里有几家比较大的古旧书店,我每天请假去逛。到了古旧书店,我一家一家查看,里里外外翻了个遍,也没有这部《武经七书直解》。我又到东安市场、西单商场、北新桥的国子监等地,凡是北京有收售古旧书籍的店铺,我都去找了,都说没有。

似乎再找到这部《武经七书直解》是没有希望了。

有一天,我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来到东四牌楼隆福寺小街。那里有一家很小的卖古书的店铺,门脸只有一间半。我进去一看,只零零落落存有几架旧书,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我问店员有没有《武经七书直解》,店员说没有。大概是看到我极度失望的表情,认定我是一个确实想要买这本书的人。他又补充说:“如果你要有时间,我们后边还有两间书库,你自己可以去翻一翻。”

我一听大喜过望,让我自己找书,当然愿意了。

店员领着我进了后院,果然两间房子里面装满了一架一架的旧书。我一个人耐心地翻看了两个多小时,终于从书堆里发现一部《武经七书直解》。我高兴坏了,立即从灰尘中把这套书拿出来,掸掉灰尘,仔细一看,和广东省图书馆借的那一部一模一样。翻开书一看,里面很干净,看起来,还没有人翻看过。

我只花了十几元钱就把它买回来了。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向叶群报告说:“我又买到一部《武经七书直解》。”

叶群也很高兴,说:“太好了,快请国防部办公厅想法子把借的那部《武经七书直解》还给广东省图书馆。”

我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林彪知道后,也很高兴,他又把我叫去了。

林彪说:“你再去旧书店,给我买一两本政治方面的书。”

注释:

[1]《武经七书直解》,25卷,明朝人刘寅著,1933年(民国22年)由军用图书社据明刻本影印的普通古籍。

[2]《唐李问对》一作《李卫公问对》,是《唐太宗与李靖问对》一书的简称,李世民与李靖一问一答而得名,被收入《武经七书》。

[3]《孙子》,即《孙子兵法》作者为春秋末年齐国人孙武,一般认为,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间,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13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吴王的见面礼,是迄今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兵学圣典」,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5]三八作风,1938年3月,抗大成立3周年,毛泽东演讲时规定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5月,毛泽东给抗大题写了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请示毛泽东,将这三句话八个字定为「三八作风」。

[6]《孟子》系语录体著作,十四卷,由战国时代孟子与其弟子万章等编着,约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主张「仁政」而成「王道」,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个人人格完善的作用,其学说与孔子学说称为「孔孟之道」。

[7]琉璃厂,北京著名的文化街,因元朝烧制琉璃瓦得名,清代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住在这一带,形成北京最大的书市,有北京最大的古旧书店,经营笔墨纸砚、古玩字画的店铺也很多,最著名的是荣宝斋,享誉国内外。

[8]隆福寺,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1425年),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禅(和尚)同驻的寺院,清雍正九年重修,成为完全的喇嘛庙。既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又是京师著名的大庙会,有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品,北京小吃,还有北京的民间戏曲,很是热闹。

[9]李德,曾任林彪秘书。

4 阅读:454
评论列表
  • 2024-03-22 17:51

    写得好,很朴素!

五色有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