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这首诗,看透生死富贵,渡了世间无数人

飞兰说情感故事 2024-11-22 04:34:12

每天读一首好诗

宋神宗熙宁四年,即公元1071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王安石排挤,故自请出朝,任杭州通判。

两年后,苏东坡游杭州九仙山时,听说了一个故事: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主钱鏐一生征伐,骁勇善战,唯独对自己的夫人十分宠溺,疼爱有加。

建国以后,钱鏐王妃吴氏因思乡,每年开春都会回娘家小住一段时间,临近寒食节,吴越王就会给夫人去一封信,写上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久而久之,当地百姓都知道了这件事,所以待王妃乘着华丽的马车归来时,人们都会等候在春暖花开的路旁,一睹王妃风采。

公元932年,吴越王钱鏐病重,临终前嘱托大臣,不要惊动王妃,待陌上花开时,按照惯例把书信寄达即可。

这一年寒食节前,王妃归,百姓十里相迎。不同的是,这一次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悲伤的表情,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的王最后一次写信给王妃了: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苏东坡很敬佩钱鏐,曾手书《表忠观记》,高度赞扬钱鏐功绩,因此在听到这则故事后,就挥笔写下了《陌上花》三首: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其一)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其二)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其三)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陌上花”第三首,也是苏东坡在他人生37岁时的感悟。未入不惑,而人生已不惑。

诗文大意可解为:

生前的富贵,就像草尖上的露水,随风而落,遇阳渐涸,短暂而又飘忽。不同的是,你有权选择该怎样去过这一生,是忙忙碌碌,追名逐利,忽略了这世间的温情,还是像吴越王一样,即便身为国主,亦不忘糟糠之妻,留千古美谈;

人这一辈子,最好的修行就是渡了枕边人,吴越王英雄一世,沙场纵横,临终前不忍爱妻悲痛,犹到春日花开,才让妻子缓缓归家。这样的爱,才是世上最温柔、温暖的爱,值得用一生去守护。

诗中“已作迟迟君去鲁”之句,化《孟子·尽心下》,有载: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父有父之道,子有子之道,为母则刚,为妻则淑,钱鏐为一国之君,在循君王之道外,亦是一个丈夫。

而夫之道,不外乎对妻之念、之惜。

我们都知道,苏东坡有一首绝唱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卒于公元1065年,当时她只有27岁。

自苏东坡写下这组《陌上花三首》,王弗已经过世整整8年。八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当初他们在唤鱼池前结缘,留“抚掌唤鱼”之典故,成一时美谈。

奈何天妒良缘,婚后10年,王弗生病,而当时苏东坡远在京师,未能陪伴。因此苏东坡亲手为爱妻撰写了墓志铭: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不难想象,当苏东坡游九仙山,从当地人口中听闻钱鏐与妃庄穆夫人的故事后,内心该是怎样的千回百转。

有些伤痛是慢慢扩散的,它来得不够猛烈,但总是能让你在应情应景时,潸然泪下。正如苏东坡,当他望着九仙山秀丽的风景,或者西湖苏堤畔那一排排杨柳时,一定在想:我始终觉得,此时此刻站在这里的,应该是两个人才对。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伤怀,苏东坡才想到了人之生死:生前富贵草头露。

曾经,他与王弗亦有“夜窗投花”的美好回忆,甚至几个世纪过去了,岷江中岩山门外,那一片郁郁芬芳的“飞来凤”仍叫许多痴情的男女垂泪。

也许在苏东坡想来,如果自己不是那么执着于仕途,就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妻子,那么那一夜,他隔窗而掷的“飞来凤”,就会是他的:身后风流陌上花!

奈何,奈何,这世间之理,往往要在我们失去一些东西后才能有所悟。

因此,我们都要学会惜缘、惜人、惜福。

了解更多古代诗人的故事:

0 阅读:3

飞兰说情感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