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谋士,做不了一把手?

古城青衣 2024-03-01 20:39:28

何谓善谋者?

即领导者身边的出谋划策者,这些人当中有幕后人员,有前厅人员。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总有一些人会搭上快车,一飞冲天,从善谋者中脱颖而出。

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就是以“谋”见长,刘邦盛赞其为: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可他却无法像韩信那样攻城略地,萧何那般治国安邦。

究竟是什么原因?

刘邦的不信任?还是他的能力方面的确欠缺?

答案就藏在问题当中。

反过来问,刘邦为什么能统领这三个人,无论是谋略、带兵还是治国,刘邦均不如三人。

三人却甘愿为他效力,恰恰说明,人各有所长。

一个团队的作用就是将个人的长处充分发挥出来,各行其责,才能成事。

如同《西游记》里的取经团队,在其位,谋其事。

善谋者的专长

有人可能会问,善谋者为何不能成为一把手?

重点还是做事情的魄力,以用人方面而言。

刘邦就比张良有魄力,他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怎么办?该听取谁的建议。

唐太宗年间的一个故事,或许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李世民,非常喜欢房玄龄和杜如晦。

房玄龄良策频出,同一个问题,往往能提出N种策略。

或许是因为各个策略都很完美,以至于他无法在短时间内作出抉择。

到底推行哪一项决策?

唐太宗是一位知人善任的君主,他深知房玄龄的优势。

因此,只把决策的事情的交给他,至于最终的实行权没有赋予他。

这可大大地减少了他的烦恼,房玄龄干得不亦乐乎。

杜如晦则目光如炬。

他从中众多的决策中,选择出一条最利于实行的方案。

而后顺利地将方案推行下去,自然而然这项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肩头。

两个人在李世民的安排下,配合得相得益彰,共同为成就“贞观盛世”贡献了各自的力量。

以上故事说明了,善谋者未必善断、善执行、善落实。

诸葛亮,仿佛是善谋者里的一个意外。

他不仅善于决策,也善于执行。

比如,他初次到益州之际,就推出了“一篮子”严刑峻法。

益州上下,风纪肃然,知恩知威。

乱世当用重典,百姓知威方会感恩。

诸葛亮堪当王佐之才,奈何其却成不了“一把手”。

“一把手”的特质是什么?

故乡家中门口有一棵大树。

一棵树,就能衍生出一个和刘邦斩白蛇一样的传奇故事,他却从不坦然接受。

其次,逢人便说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后代,脸无羞愧。

第一特质跃然纸上,他们的脸皮必须足够厚。

再看《三国志》里的诸葛亮,陈寿的描述如下:

亮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乐毅辅佐燕昭王连下齐七十余城。

诸葛亮如此自比,绝非是自夸,而是对自身实力的一种肯定。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刘备为何敢在白帝城托孤时,说出“取而代之”的话?

因为他深知诸葛亮的为人,这句话只会让他更加忠心效忠刘禅。

“一把手”必须具备识人之能,诸葛亮与刘备相比相差甚远。

刘备深知马谡夸夸奇谈,可听其计策,却不可用于实事。

见到诸葛亮十分喜爱他,因而在生前多次提醒他。

诸葛亮只用了一次,安排其守卫街亭,就出了大过失。

可见“一把手”,的确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当上的。

必须具备能够服众的能力,让手下甘愿为之赴汤蹈火。

善谋者

善谋者之所以不能成为“一把手”,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这个原因,有两部电视剧将其生动低演绎出来:

一部是《雍正王朝》,一部就是《琅琊榜》。

雍正在未登基之前,善谋者邬思道,身居内宅为其出谋划策。

在夺嫡的道路上,必须要做许多见不得光的事情,邬思道必然是亲历者。

皇帝则是万民之主,万民之主必须和黑暗里的事情划清界限。

若百姓得知这些事情,岂不有伤圣体?

因此,在登基的前夜,雍正先是处理了执行隐秘任务的粘杆处人员。

接着就来到了邬思道的住处,邬思道自然知道雍正的用心。

他早就算到了这一步。

提前说出心中的筹谋,为自己谋得了一条退路。

他或者在李卫的身边,或者在田文镜的身边。

此二人都是雍正的心腹。

雍正永远不会担心他逃离自己的视线,这就是善于谋划者。

手上沾满鲜血的人,不适合出现在聚光灯下。

韩国,也曾拍过一部彰显此类主题的电影。

主人公通过各种阴阳两种手段,辅佐领导登上竞选的舞台。

自己却一直身处幕后,他渴望的是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到幕前。

奈何愿望一直没能实现,最终他选择了背弃,竞选者最终宣告失败。

而他也因此成为,历届竞选者必须拜访的军师。

只要他站到哪一个阵营,哪一个阵营必然会胜出。

虽然影片有些宣告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分。

但就主题而言,也说明了善谋者的地位。

《琅琊榜》偏向阳光面,没有将阴暗面彻底袒露在观众面前。

靖王绝非一个合格的君主,合格的君主要像马基雅维利所言:

有狮子的雄壮、狐狸的狡猾,否则如何驾驭群臣?

靖王,却偏偏想要重用一介搅弄风云的善谋者————善谋者。

观众为之感动落泪,却忽略了历史最真实的部分。

真实的历史,永远不会出现这样光明的结局。

相比较而言,还是《雍正王朝》展示的比较全面,这就是善谋者的结局。

为什么张良在大汉王朝一统天下后。

功成身退,从赤松子游。

早年间,老师黄石公赠予他《素书》时,已经告诉他其中的道理。

打天下与治天下,完全不一样。

一个人必须根据身处的环境,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

一旦身处的位置不正确,就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韩信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善于谋划者会提前想好退路,他们的思路与道家一致。

而不是向前一步,去和“一把手”争权。

他们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

0 阅读:78
评论列表
  • 2024-03-02 16:53

    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