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摊丁入亩”的制度并非是雍正皇帝提出并实行的,而是由康熙皇帝率先提出的一种社会赋役制度改革,雍正皇帝上位后开始强制执行,并且这个制度被乾隆完全推广开来。这个制度最大的进步性就是取消了徭役并废除了之前一直实行的人头税,从而把丁银征收并为田赋征收,虽然这个制度在当时的环境下施行十分艰难,但是却减少了封建人身的依附关系,多少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
简单来说摊丁入亩就是地丁合一,顾名思义就是把人头税合并到土地税里面一起征收,这个改革是在明代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康熙发现随着土地兼并的加重(因为权贵到处圈地,再加上政局稳定地主开始到处兼并,土地买卖十分频繁)人口流失越来越快,农民为了能生存下去只能隐藏户口,到处流亡来逃避税收。
且当时清朝的“以田为经,以丁为纬”的标准实际上非常影响清政府的收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康熙五十年到雍正四年的财政状况,绝大部分地方都是拖欠几十万几百万的数额,很多农民直接是只有农民的名义而没有任何田地,所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生百姓打砸的事件,打家劫舍的事情也稀松寻常起来。
为了能够稳定统治,减少不安定的因素,康熙五十一年朝廷下令“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康熙五十一年的人丁为基数来征收丁银,之后新增的人丁就不收丁银了。如此一来,很多人都没必要流亡从而安定下来,雍正在此基础上逐步放松了户籍管控,从此被禁锢在土地上的农民从上面解禁了下来,能够成为自由劳动力,增加了个人收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实际上虽然康熙都下令了,但是这个制度实施起来很困难,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官员和地主不想多缴税。雍正登基之后强势地推行这项政策,依旧和康熙一样十分困难,无论政策在什么地方实行,当地的富豪乡绅都强烈反对,还是因为实施政策的官员铁腕决断,才慢慢成功。
以李卫为例,当时担任浙江巡抚的李卫铁了心要实行这个政策,而当地的豪绅拉帮结派地去府衙门口闹事,要求李卫收回这个决定。李卫直接让人围住府衙,然后抓了几个带头闹事的乡绅丢进大牢,这还不算还直接把这些人的功名全都剥夺了。其他人看到李卫如此强势,都不敢再做出头鸟了,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平息下来,摊丁入亩也得到了有效推行。
到了乾隆继位之后,在雍正的基础上把摊丁入亩都推行到了全国各地,如此被称为“良法美政,归于大同而无业贫民永沐”的摊丁入亩才算基本完成。
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结论:摊丁入亩之后税收制度得到了提升,也更加公平了。二来就是减弱了土地对人的禁锢,解放了生产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收入。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虽然封建社会一直在更新自己的赋税制度,却无法改变百姓贫苦的现实。在雍正年间,湖广的百姓跑到四川避难,这时候不是因为他们是流民或者是灾荒,而是因为沉重的赋税使得当地百姓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切。之后百姓的逃亡甚至还更多,甚至有百姓跑到宁古塔地区。宁古塔我们都知道是什么地方,如此恶劣的环境都有百姓愿意跑过去,可见他们的压力有多大。
所以,摊丁入亩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稳定自己统治的制度,但是在根本上,封建社会对人民的剥削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