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尼克松访华,想去给周总理扫墓,秘书一句话,他动情落泪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5-29 03:11:32

国际世界的发展并不只有战争和掠夺,和平和共赢更是国家间长久发展的最终选择,但是国际世界的动荡和不稳定是必然存在的,想要让两个国家真正能有和平共处又互利共赢的选择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在两国还有爆发过直接战争对话的民族历史上,达到这一点就更困难。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和高层多次访华,和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商定中美友好合作发展,虽然两国价值观、生活方式、民族认同感都有很大不同,但在两国领袖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中美联合公报》的出台,两国也逐渐走向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尼克松对来中国的这段时间也是颇为怀念,甚至在之后周总理因病去世后,他还特意访华祭奠这位老朋友,而秘书的一句话却让他控制不住潸然落泪。

秘书究竟说了什么?尼克松和周总理又有何故事呢?

中美建交的前后过程

一山不容二虎这是几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道理,中美之间关系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之间经过了合作到对峙的两极反转,四十年代时两国还是在同一联盟里的反法西斯同盟好友,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三国政治和军事夹击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而到了五十年代时美国贸然在朝鲜发动战争,并且不顾我国多次警告和提醒,执意要把战火引到我国鸭绿江附近,关键时刻毛主席这才力排众议组织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元帅带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近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让中美两国人民都饱受摧残,虽然是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这无疑让两国的关系跌至冰点,尤其这场战争让战无不胜的美国人在国际上第一次尝到了战败的滋味,中国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大国新星,显然与美国和苏联已然初步要形成分庭抗礼的姿态。

原先与中国关系良好的苏联在之后也因为其他的原因开始对我国进行制裁,中苏美三国全然变成了敌对的状态,这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新中国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如何打破坚冰,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格局也就成为当时中苏美三国外交面临的最大问题,和美国、苏联嚣张跋扈的对外政策不同的是,我国的外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由总理周恩来总理负责的,对于未来三国的关系发展和合作方向,周总理其实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进行谋划。

1941年,反法斯西联盟成立不久时,周恩来就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就中美关系进行过深入讨论,只不过当时的中国还有国民党执政,蒋介石的势力显然比共产党更为重要,罗斯福毕竟也不能当一辈子美国总统,对这些可预见性的中美关系未来也就没有过多关注。

直到抗战胜利前后,美国人才逐渐认识到这支共产党军队的独特性和强大性,特地派出媒体对毛主席等人进行了专访,很多美国人对这支艰苦朴素的共产党队伍感到不可思议,就连朝鲜战争之后,美国人对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共产党高层的评价仍然未。

迫于当时国际局势,美国作为全球霸主显然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外交策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美两国看上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水火不容,早年间的外交渊源也为之后的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建交奠定了重大基础。

周恩来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1年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一届世界乒乓球比赛中,中美双方运动员在上车时闹了一场“乌龙”,这也成为中美两国正式开始打破坚冰的转折点,也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小球转动大球”。

4月14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世界各国参加乒乓球的运动员,令人没想到的是,当时与我国基本没有国际往来的美国球队站在了距离周总理最近的地方,周总理对各国的乒乓球运动员表示欢迎并预祝他们取得好成绩。

在致辞的最后,周总理还意外的谈到了中美两国关系,周总理亲切的对美国乒乓球运动员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我代表中国人民热烈欢迎,我也相信中美两国的友谊将在此后迎来更多的交流和发展。”

美国运动员显然没预料到周总理对自己一行人竟会如此关注,在接见仪式结束后,美国运动队改变计划,和我国乒乓球运动队开展了一场友谊赛,而看似一场最普通不过的比赛却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批示。

等到美国乒乓球队回国后,美国高层也对此次“乒乓外交”十分重视,尤其是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高度重视。

当时的国际局势十分复杂,美苏两个国际上的大国势力处于刻不容缓的坚冰期,而我国作为正在冉冉升起的第三大国际势力,美国人显然不想再放弃这么一个外交的战略机会。

1972年,在中美双方高层领导的不懈努力下,尼克松搭乘专机到访中国。

在尼克松下飞机时,周恩来特意前来迎接,两人虽是第一次见面,但此时却像两个多年未见的老友微笑着寒暄,随着两位领导的手坚实的紧握在一起,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2月28日更是就台湾主权等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随着《中美联合公报》的正式问世,中美两国的关系也迎来了彻底的缓和与破冰。

而我国的待客之道和大国风范让之前还十分担忧的尼克松不止一次的表示赞叹,在后来的多次回忆与专访中,尼克松更是对周恩来总理不吝赞赏:“周可是我见过的最逻辑清楚,睿智而又不失风度的外交专家了。”

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深度交流无疑成为了当时国际上争相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这也主导了当时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尼克松祭奠老友

1976年是中国人民悲伤的一年,从1月8日开始,周恩来总理因病逝世,后来朱德、毛泽东等伟人的相继离世,再加上一场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让正发展的中国遭受到了一场沉重的打击。

1974年前后,周恩来总理的身体状况其实已经很不乐观了,当时身边的亲友都在劝说让他尽早接受治疗,甚至毛主席都亲自下令,每天限制总理的工作时间和接访人数。

但是当时“四人帮”势力正值猖獗,社会不安定因素太多,总理知道国内外局势不容乐观,此刻自己又怎能休息,于是积劳成疾的他病情进一步恶化,终于在1976年1月8日医治无效停止了呼吸。

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一经公布,立马引起了国内国际社会上的一片舆论哗然,各地成千上万的民众涌向街头自发为周总理进行哀悼,党内以叶剑英为首的周恩来总理的老战友迅速组建治丧委员会,紧急讨论如何安顿好周总理的后事。

但是此时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却说:“恩来生前特意嘱咐过我,对于他的后事不要大操大办,要一切从简,他不想开追悼会,也不要求保留骨灰,到时候把恩来的骨灰撒到大海去吧。”

邓大姐的这番话一出口让在场的所有人不禁十分动容,大家都是一起摸爬滚打从战场上过来的生死弟兄,眼见邓颖超如此坚持也就改变了原有的计划。

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一经传出,国际上的许多领袖也发来吊唁,尤其是当时刚和我国建交不久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更是不远万里从美国再度来访中国。

从飞机上下来的那一刻,尼克松回想起多年前周总理和自己亲切握手,此刻斯人已逝,这位挚友已经永远都离开了自己,心中也不由得多少有些苦楚,尼克松对一边接待的中方工作人员说:“带我去看看周的墓吧,让我再见见他。”

可是没想到工作人员却说:“周总理要求不留骨灰,他的骨灰全部被撒在了大海当中。”

听完此话的尼克松仿佛失了神一般呆愣在当场,回想起几年前两个人从陌生到熟知再到如今的天人相隔,尼克松长叹了一口气,对一同前来迎接自己的邓颖超说:“您要节哀,周的逝世让我们也很痛心,但是他的贡献足以让全世界人民所永远铭记。”谈及此处,在场人员无不落泪动容。

除了尼克松之外,各国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悼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者,联合国更是下半旗以示志哀,足以证明周总理在国际上出众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也算是对周恩俩一生的真实写照,中华儿女也会秉承他的遗志,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一番力量。

参考文献:

《1976年毛泽东缘何邀请下台的尼克松访华—人民网》

本文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搬运

0 阅读:25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