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17日晚上,长春城内一片静悄悄,可是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的心中却是如波涛汹涌一般,他知道在几个小时以后,这里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早在数天之前,曾泽生便已经下定了决心,那便是:率军起义、弃暗投明,在经过与中共几番周密细致的协商之后,起义活动定于今晚执行。
伴随着午夜的到来,起义正式开始,曾泽生率领着第六十军悄然出城,与此同时,解放军的部队井然有序地进驻长春城,夜色中,双方顺利完成接防工作。
待到天亮以后,长春老百姓惊喜地发现,驻守在城中的士兵不再是萎靡不振的国民党第六十军,取而代之的是神采飞扬的解放军,整个城市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见此情状,驻扎在城外的曾泽生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可是没过多久他便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直教他惊出一身冷汗!
到底是怎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竟让身经百战的曾泽生为之骇然?而本来隶属于国民党阵营的他又因何倒戈起义?
滇军名将1902年,曾泽生出生在云南省的永善县,在这个彩云之南的美丽地方,年幼的他自小便深受滇文化的影响,血脉里流淌着的是独属于云南人的刚毅和正直。
曾泽生的童年是较为坎坷的,在社会动乱的背景下,他的小家也是饱经风雨,父亲早亡、母亲改嫁,家庭的变故让他的性格变得内向而敏感。
1922年,20岁的曾泽生选择入伍从军,他先是考入了当地的建国机关枪军士队,毕业后,因成绩优秀,他得以免试进入到鼎鼎有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成为讲武堂第18期学员。
在讲武堂,曾泽生接受了正规系统的军事教育,在“坚忍刻苦”的校风校训影响下,他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成为同期学员中的佼佼者。
1925年,一路向前的曾泽生又辗转来到了被称为“将帅摇篮”的黄埔军校,他在继续深造的同时,也萌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并在这一年坚定地选择加入国民党。
然而,踌躇满志的曾泽生很快察觉出了国民党内部所存在的腐败问题,这让他倍感失望,随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不愿同流合污的他毅然辞去军职,远走上海。
1929年,在云南王龙云的盛情邀请之下,心念家乡的曾泽生重返故里,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战斗和指挥能力,他很快便成为了龙云麾下的一位赫赫有名的滇军将领。
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国土沦丧的惨烈局面,龙云等人积极响应抗日号召,将原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0军,率领着无数滇军儿女愤然而起,义无反顾地开赴抗日前线。
此时的曾泽生虽然还只是第60军中的一名团长,但却胸怀壮志,报国心切的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的斗争之中,用鲜血和汗水拼命捍卫着国家民族的尊严。
1938年4月,徐州战线告急,第60军奉命增援,没有丝毫犹豫和迟疑,曾泽生率领着滇军将士千里行军、浴血杀敌。
在台儿庄战役中,面对敌军的凶猛攻势,曾泽生指挥若定,带领着训练有素的滇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坚实的屏障,成功地阻击了日寇的多次进攻,为全国备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曾泽生所率领着的滇军一直战斗在抗日的第一线,无论是武汉保卫战中的艰苦防御,还是长沙会战中的屡挫敌锋,亦或是南昌会战中的成功伏击,他们一次次冲锋陷阵,抱着必死的决心奋勇杀敌,誓灭倭寇、卫我中华!
正是凭借着这些卓越的战功,曾泽生被任命为第60军军长,从一位籍籍无名的云南小伙成长为了令无数敌寇闻风丧胆的滇军名将。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作为中国军队的代表,曾泽生跟随部队总司令卢汉前往越南接受日军投降,亲眼见证了战败国日本垂头丧气地在投降书上签字,那一刻,他发自肺腑地感受到了身为中国军人的荣耀与骄傲。
起义风波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独裁专政的面目日益暴露,为了铲除异己,他不惜发动兵变,彻底瓦解了龙云在云南的势力,将云南收归囊中。
至于曾泽生的第60军,蒋介石的心中另有打算,对于这样一支非嫡系的强悍部队,他打心眼里就不信任,但是也颇有些忌惮,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将这支滇军部队派往东北,任其自生自灭。
对于土生土长在云南的滇军来说,东北地区无异于是一片苦寒之地,许多士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症状,这让身为主帅的曾泽生不禁忧心忡忡。
然而同恶劣的生活环境相比,更让曾泽生感到心寒的还是国民党上层对于他们的歧视和排挤,由于不是嫡系,这支滇军部队被蒋介石无情地视作杂牌军,他们的存在对于国民党来说只有一个作用,那便是充当炮灰。
面对如此被动挨打的局面,部队上下无不怨声载道,曾泽生当然也觉得心有不甘,但是身为军人的责任感让他不得已选择了一忍再忍,但心中的天平已经开始在动摇。
1948年初,随着解放战争的持续深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牢牢把握了东北战场主动权,蒋介石虽然亲赴沈阳督战,但是国民党溃败之势已成为了必然。
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坐镇长春的国民党将领郑洞国、曾泽生等人都开始有了自己心中的盘算,特别是曾泽生,过往的经历让他对国民党早已失去了信心,而共产党的民心所向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几番思索之后,他终于下定了率军起义的决心。
当曾泽生将这一想法告知给第60军的各级将领时,立即便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响应,当下便达成了统一意见,接下来所要做的便是同中共取得联系,正式确定起义时间。
几番波折以后,曾泽生终于同东北军区的领导人顺利接洽,双方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对起义的具体行动进行了周密部署,最后确定采用交接防务的行动办法。
1948年10月17日晚上12点,在夜色的笼罩中,曾泽生率领着早已准备好的第六十军静悄悄地来到了城门口,与此同时,东北野战军的接管部队也井然有序地来到了长春城前,双方顺利完成了接防工作,起义行动圆满成功。
但正当曾泽生觉得一切都尘埃落定之时,一个意外得知的消息却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就在曾泽生确立起义一事后,他自己最为信任的一个人却生了异心,这个人便是五十二师副师长欧阳午。
虽然欧阳午平时与曾泽生的私人关系还不错,但殊不知他却是蒋介石安插在曾泽生身边的密探,其目的便是监控第60军的一举一动,当天夜里,他偷偷地给镇守长春的统帅郑洞国打去了举报电话,但谁料一向都息事宁人的郑洞国并不以此为意,反倒怪欧阳午没事找事。
碰了一鼻子灰的欧阳午也是颇为沮丧,认清现实的他没有再做无谓的挣扎,随同第60军一同参加了起义,后经过改造,他也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再创新功长春起义以后,国民党第六十军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50军,党中央任命曾泽生继续担任军长。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改造,这些滇军将士们彻底摆脱了之前在国民党军营中形成的一些不良恶习,顺利转变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此时的曾泽生有如重获生机一般,改头换面的他对党和人民始终怀有一颗感激的心,他迫切地盼望着可以有机会让他为新中国的建设再创新功。
1950年,随着朝鲜战争的进一步扩大,我国边境面临重大威胁,为了保家卫国,毛主席一声令下,数十万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远赴他乡、抗美援朝。
对于这场关乎民族尊严的战役,曾泽生主动请战,在得到首肯以后,他和他的新50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义不容辞地加入到这场血与火的战斗之中。
在朝鲜战场上,曾泽生率领着第50军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从最开始的小试牛刀,到最后阶段的大显身手,这些滇军将士们用卓越战功一次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实力。
特别是在第三次战役中,曾泽生率领着第五十军成功突破敌军在临津江的防线以后,从正面向汉城推进,在行军途中,他们遭遇了英军步兵第29旅的皇家重坦克营的围追堵截。
面对敌军火力充足的坦克攻击,五十军的志愿军战士毫不退缩,他们提着爆破筒、扛着炸药包,奋不顾身地冲向敌军阵营,致使英军顾此失彼,很快便招架不住。
在经过一夜鏖战之后,曾泽生率领着60军全歼敌军皇家坦克队,取得了朝鲜战场上一场重大的胜利。
1951年4月,曾泽生奉命率军回国进行战略休整,在此期间,他有幸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这让他倍感欣慰的同时,也暗自发誓要更加努力地为国效劳。
几个月以后,满血复活后的曾泽生率领着第50军重返朝鲜战场,担负起防御西海岸的重任。
1955年,50军奉命撤回祖国后,毛主席在中南海再次接见了曾泽生,对于他在朝鲜战场上的出色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
在同年举行的全军大授衔上,曾泽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是党和人民对于他卓越功勋的认可和肯定。
回首过往,对于当初长春起义时所发生的那场小风波,曾泽生仍旧心有余悸,但是他从来也没有为自己的决定而感到后悔,反倒是庆幸自己终于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受到毛泽东两次接见的曾泽生将军》
澎湃新闻:《争取爱国将领起义投诚 兵不血刃解放长春》
中国新闻网:《辽沈战役背后秘密战:策反长春国民党守军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