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春节熊向晖独自在家,三只鸡“服毒自尽”,全家人哭笑不得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5-05 01:49:52

1970年春节前,熊向晖的家人们都因为各自的原因而不得不离开家,一下子就只剩下熊向晖一个人了,不对,除了他,家里面还有三只鸡,这是熊夫人养了大半年的三只鸡,只等着春节的时候用它们来过年呢!

对于这样宝贝的三只鸡,熊家人自然很上心,临走之前一再叮嘱熊向晖别忘了每天给鸡喂饭,而熊向晖呢,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随着春节的临近,家人们纷纷赶了回来,结果却发现那三只宝贝鸡竟然“服毒自尽”了,悲伤之余,他们连连追问熊向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谁料,当熊向晖一脸委屈地述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刚刚还在伤心哭泣的家人们居然都被逗笑了,指着他叹道:“你呀,你呀!”

我们不禁好奇,熊向晖到底做了什么会让全家人如此哭笑不得?他这样的一个生活小白又为何会被毛主席称赞为“一个人可顶几个师”?

深入敌穴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1919年出生在山东省掖县的一个官宦家庭之中,因为家境优渥,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1936年,17岁的熊汇荃顺利考入清华大学,求学期间,他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甘心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伟大的革命事业。

1937年,针对当时愈发紧张的抗日形势以及国共两党之间瞬息万变的复杂关系,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国民党内部开辟一条“隐蔽战线”,派遣一批拥有着坚定立场的优秀青年党员秘密渗入到国民党内部,实行长期潜伏。

为了确保这一计划万无一失,周总理亲自负责人员挑选工作,就是在这次难得一遇的机会中,熊汇荃有幸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周总理,而他也凭借着独特的气质和优秀的才干在周总理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继而成功入选到“隐蔽战线”的名单之中。

临行之前,周总理同熊汇荃进行了特别谈话,并建议他将名字改为熊向晖,一来是为了掩盖身份,二来则是寓意直面黑暗、心向光明。

带着党中央的期待与嘱托,熊向晖等人义无反顾地选择深入敌穴之中,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1938年的春天,一位出身高贵且年轻有为的青年出现在国民党将领胡宗南的面前,这让正在求贤若渴的他不禁眼前一亮,当即决定将其留为己用,而这个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熊向晖。

胡宗南将熊向晖收入麾下之后,便对他寄予了无穷厚望,特意送他到陆军学院进行学习深造。

待等学期结束后,熊向晖便被胡宗南留在了身边,并凭借着出色地才干进一步得到了胡宗南的赏识,一路晋升为机要秘书。

就这样,在国民党内部,熊向晖正式开启了他平步青云的仕途,明面上他是胡宗南的左右手,深得胡的器重,而在暗地里他却是我党安插的一枚闲棋冷子,静待时机。

1943年,由于抗日形势已日渐明朗,国民党对中共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在蒋介石的亲自授意之下,胡宗南开始悄悄部署攻占我军敌后根据地的计划,并于这一年的7月正式确定了进攻时间。

然而让胡宗南没有想到的是,他这边的进攻尚未开始,共产党那边却已发来了带有警告意味的电报,使得他的这次行动被迫取消。

1947年,胡宗南再次收到蒋介石密令,让他于3月10日向延安发起进攻,对此,胡宗南自然不敢怠慢,迅速将所有亲信汇集起来,制定出了完美的进攻计划。

可谁料, 战斗开始以后,中共却同胡宗南玩起了捉迷藏,每一次都能精准预判到他的行动计划,这使得他虽手握重兵,但却连连失利,不仅没有打击到我党,反倒是让自己的部队深陷泥淖之中。

而我党之所以能提前洞悉胡宗南的计划,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熊向晖,正是他利用胡宗南对于自己的信任,一次次将敌方情报传递给党中央,使我军能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占得先机。

对于熊向晖的出色表现,毛主席盛赞道:“他一个人可以顶几个师!”

再建新功

1949年10月,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作为我党隐蔽战线中“后三杰”之首的熊向晖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在地下潜伏多年的他终于得以转到地上。

11月6日,在中南海的勤政殿里,周总理特意设宴招待包括张治中在内的几位国民党元老,酒宴正酣之际,熊向晖突然出现在了宴会之上。

张治中等人顿感万分惊讶,纷纷追问道:“熊老弟,难不成你也起义了?”

不等熊向晖答话,周总理早已微笑着站了起来,他拉着熊向晖郑重其事地介绍道:“还是我来做一下介绍吧,这是我党的情报工作者熊向晖,他不是起义,而是归队!”

此言一出,那些国民党元老们一片哑然,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而张治中更是一脸钦佩地说道:“原来只以为蒋介石在政治和军事上不是你们的对手,现在看来在情报工作上也是差之甚远呀!对此,我们都深感佩服啊!”

就这样,熊向晖以颇为高调的形式宣布了回归,也自此彻底结束了自己的潜伏生涯,从这天起,他终于可以在人民大众面前,堂堂正正地说一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对于熊向晖在龙潭虎穴中所作出的功绩,党中央予以了高度赞扬,并在建国后赋予了他新的使命,那就是任命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

而熊向晖也不负众望,在接下来长达二十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他频频出现在诸多重要外交场合中,凭借着优雅的谈吐和睿智的思维,在我国外交战线上再建新功。

1954年,在瑞士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熊向晖被任命为新闻办公厅主任随团参会,在会议期间,他主要负责新闻招待会的组织工作,凭借着稳定睿智的发挥,他圆满地完成了自己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首秀。

从1971年开始,中美关系开始有所缓和,作为周总理的助理,熊向晖参加了多次中美重大外交活动,为中美建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夕,党中央委派熊向晖负责各项接待工作,在接待过程中,美国代表提出希望通过卫星电视信号转播尼克松访华的盛况,这让熊向晖顿感为难,只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自己的通讯卫星。

对此,熊向晖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第一时间向周总理请示意见,最终在周总理的缜密安排之下,以租借美国卫星的方式圆满地完成了这一协调工作,既满足了美方的需求,又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尊严。

1978年,中国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59岁的熊向晖依旧宝刀不老,在自己的本质岗位上继续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余力。

生活小白

在外界人看来,熊向晖似乎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但可是对于熟悉他的人,特别是在他的家人眼中,他呀,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妥妥的生活小白。

工作之余,闲居家中的熊向晖几乎什么家务活都不干,这倒不是他故意偷懒,而是根本不会干,甚至还会添乱,次数多了,家里人干脆就不让他干了,可即便如此,熊向晖仍旧想要帮些忙,结果就闹出了不少笑话。

1970年春节前,熊向晖的丈母娘病了,他的夫人必须要到南京去照顾母亲,迫不得已将他一个人留在家中。

由于此时熊向晖的女儿正在东北农场工作,即便是春节也不能赶回来,而他的儿子又在北京郊区的一家工厂做工,最多一个星期只能回来一次,在此种情形下,熊向晖的一日三餐便成了问题。

因此上,在临出门前,熊夫人就让不会做饭的熊向晖每天都去机关食堂吃饭,虽然麻烦点儿,但总比饿肚子强。

除了熊向晖的伙食问题,家里还有一件事让熊夫人不放心,那便是三只养了很久的鸡。

要知道那个时候北京的副食供应非常紧张,为了能让全家人过一个像样的春节,熊夫人便在家里养了三只鸡,准备过年的时候吃。

现如今,除了熊向晖,大家都不在家,谁来照顾这三只宝贝鸡呢?

就在大家犯愁的时候,熊向晖主动站了出来,信誓旦旦地承诺会照顾好这三只鸡,他的儿子见老爹如此积极,便一口答应了下来,又嘱咐道:“爸,养鸡挺简单的,您每次在食堂吃完饭后,回家就给它们喂一把米就行了!”

熊向晖自信满满地答道:“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这三只鸡的!”

就这样,全家人把照顾宝贝鸡的重任交给了熊向晖,带着不安和不舍先后离开了家。

一晃,一个星期过去了,熊向晖的儿子放假回来了,一进门便看见自己的老爹正一脸愁容地坐在那,细问之下,方得知那三只宝贝鸡居然莫名其妙地死了,倍感吃惊的他连忙在养鸡的那间厨房里查看起来,最后在墙角发现了一个已经空了的农药瓶子。

熊向晖的儿子便来询问父亲这几天都是怎么喂鸡的,熊向晖认真地答道:“我每天吃完饭后,都给他们喂一把米,从来没有忘记过。”

“那您有没有喂它们喝水呢?”熊向晖的儿子追问道。

熊向晖一愣,然后一脸无辜地说道:“你们没有告诉我要给它们喂水呀!”

听到父亲如此说,熊向晖的儿子立刻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案子也就这么破了:那三只可怜的鸡因为口渴难耐,只得自己找水喝,误打误撞地把那瓶农药当水喝了,结果全部服毒自尽了。

待等全家人都回来之后,这件有关鸡的趣闻也变得人所共知了,大家在心疼鸡的同时,也都对熊向晖感到哭笑不得。

12 阅读:3194
评论列表
  • 2024-05-06 19:37

    你特么是不是应该从盘古开天辟地写起?

    火焰山 回复:
    你提醒得好,下次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