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军的这一战不大,中共却牺牲6名团以上将领,包括一师参谋长

史学调查不乱查 2023-12-08 19:52:16

在抗日战争中“扫荡”与反“扫荡”拉锯最为激烈的年代,连云港东的黄海上曾经发生过一场被后世称为“木船对铁艇”的海战。

这场战斗的规模并不算大,但我军却付出了牺牲六名团以上高级将领的代价,时任新四军三师参谋长的彭雄也英勇牺牲。这场战斗被称为“小沙东海战”。

黄海上的“木船对铁艇”

1943年3月,新四军第三师干部队一行51人由参谋长彭雄、旅长田守尧带队,从苏北盐阜区乘船北上,计划冲破日寇的封锁线、奔赴延安学习。

当月16日夜,他们乘坐的木船行至赣榆县小沙东海面时,由于海上停风不得不耽搁下来,最终被日本海军的三艘巡逻艇盯上,一场惊心动魄的木船与铁艇的之间的海战就此发生。

新四军的英雄战士们用木船对垒巡逻艇,用手榴弹和驳壳枪抗击机关枪,虽然武器装备差距悬殊,但却打出了人民军队奋勇杀敌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这场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黄昏,十六位牺牲将士被安葬在纪念冢下。刻有“小沙东海战纪念地”八个大字的石碑静静伫立,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往事。

滨海军区后来撰写的碑文提到,英勇牺牲的烈士中包括了多达六名团以上干部,其中五人经历过长征、是历经锤炼的骨干。参谋长彭雄更是十五岁上井冈山、曾参加抢渡金沙江战斗的“老革命”。

相持阶段的淮海地区

这样一批中坚人才的牺牲,对抗日事业、革命事业都是极大的损失,但也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中华民族的光荣。

那么,这场海战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牺牲众多干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切要从当时的大局面说起。

在1942、1943年两年间,抗日战争仍处于相持阶段,斗争形势却更趋复杂艰苦。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局势不利,既凸显出兵力不足、资源匮乏的弱点,又难以快速达成吞并全中国的目标,另一方面,我国的抗日力量一时也难以将日寇赶出中国。

双方的力量彼此胶着、互相拉锯,在整个淮海地区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势力分布。日本侵略者以堡垒、公路等节点作为依托,对抗日根据地以“扫荡”、“蚕食”等等不同方式加以攻击。

而新四军、八路军等抗日力量则一边与敌周旋、相机攻击,一边积蓄力量,准备迎接反攻阶段的到来。

一支特殊队伍出发

1943年3月,一支由新四军三师抽调出51人组成的特殊队伍在苏北盐阜悄然集结,并登上一艘驶往赣榆柘汪口的民船。这支队伍中有男有女,都改变了衣着打扮,装扮成普通群众的样子,有的扮成厨师,有的扮成水手,还有的扮成搬运工。

这支队伍,正是新四军三师派出的干部队。

这年1月,为了更好贯彻“一面支持斗争,一面保存干部”的斗争方向,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向各根据地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抽调优秀可靠的骨干人员,前往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深造,为即将到来的全国大反攻做好准备。

在苏北坚持抗战的三师,由此着手组建赴延安学习干部队。师参谋长彭雄担任队长、第八旅旅长田守尧为副队长、旅政治部主任张池明(当时化名为张赤民)担任党支部书记。

队内共有团以上干部11人。根据中央规定,已婚团以上干部、夫人为脱产干部者,可随同赴延安学习。彭雄之妻吴为真、田守尧之妻陈洛莲、张池明之妻张明等7位女同志也在队伍之中。再加上负责安全的警卫战士,全队由51人组成。

按计划,这艘民船将由苏北开往连云港,在柘汪口登陆之后改走陆路前往延安。看上去较为波折,但趁夜航行、穿过日军封锁线却是相对有把握的。

而且在当时那种瞬息万变的敌我局势之下,这条路线也并没有按照一开始就决定好的计划行事。

从陆路到海路

根据亲历者的回忆,三师最初收到中央来电是2月12日的事,而后经党委反复研究,精挑细选出彭雄、田守尧等骨干组成干部队,准备奔赴延安。

最初的计划是为安全计,分成两路前往,一部分人走陆路,另一部分人取海道。不成想干部队刚刚在阜宁师部完成了集中,敌人后脚就来“扫荡”。

在武装部队掩护下,干部队走东坎镇、去五讯港、又转北蔡桥、六合庄,多次甩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但局面仍然十分紧张危险,最激烈的一次与敌遭遇,干部队从早晨八点一直打到了黄昏。

更重要的是,他们并未能冲过日军封锁线,但时间却不知不觉地去了一个月。

眼看走陆路前往延安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原本分两路走的计划出现了更改,全队51人集中在一起,决定一同搭民船走海路。

走陆路必须穿过日军的陆地封锁线,走海路也同样不是畅通无阻的——日军在海上也设有封锁线,但是这个办法事先早已考虑准备过,也并不是仓促行事。

他们打算搭乘的民船是一艘大木船,吃水四尺、有六根三丈多高的桅杆,属于一位姓王的商人。这位船老大六十多岁,常年在苏北和山东之间跑生意,道路很熟。

以他的经验看来,这条路只要顺风,最多三十个小时就能到赣榆上岸。趁夜通过封锁线并没什么问题,白天遇到日本人更没事,就说是做生意的给点钱过去,实在过不去就掉头返回,也不会有什么风险。

这也就是干部队全员改扮成普通群众的原因,也是因为同一个原因,他们并未携带重火力武器,只带了必要的短枪和一些手榴弹。

风停了!

这艘大木船乘着3月16日的早潮起航,通过黄海水域驶向山东。航程的前半十分顺利,到了转天凌晨3点多钟时已经驶过连云港,距离目的地柘汪口仅有30多海里了。

正在这时,水手小张却忽然发现了异样。他跑到舱里报告,说海上的风停了!非机动的帆船在海上航行,靠的就是一个顺风顺水,这下子忽然没了风,要怎么办?

田守尧原本有些晕船正在休息,一听这话也立刻坐起来,了解下一步情况。船老大和舵手根据多年经验推测很快还会再起风,同时也为了稳住所有人的情绪,便劝说再等等。

焦急的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最后整整两个小时也过去了,桅杆上的小旗终于开始飘动,风来了!船又慢慢开始航行,但是没走出几里,好不容易来的风又停了。

这一次连船老大也不能完全镇定了,因为风停下来还不是最大的问题,算算退潮的时间快要到了,一旦退潮,情况更复杂更糟糕。此刻天也开始渐渐放亮,木船滞留的位置大概在秦山岛的南边,往南连云港、往北岚山头都有日军的据点,多留一刻就多一分的风险。

作为这支队伍的领队,彭雄、田守尧征求了船老大的看法后,决定顺着潮水把船往大海深处退,等待起风后再向前启程。

与日军巡逻艇交火

正在此时,瞭望哨却忽然发现了新情况——就在航向前方有个小小的黑点,正迅速地向帆船开过来,看动静很有可能是日军的巡逻艇。彭雄立即通知干部队的所有人进入战备状态,把晕船体弱的人以及女同志安排在底舱,战斗员隐蔽起来相机行事。

小黑点越来越近了,用望远镜已经能够看清日军的旗子和军服。船老大按照最初的计划,向盘查的日军和翻译官声称自己是一艘商船,要前往山东去做生意,路上遇到风停了所以才停在了海面上。

彭雄让大家先按住不动,敌人不上船,我们就不开枪。日军巡逻艇认为商船可以有油水捞,于是一边装模作样拿出本子记录,一边派出军官和翻译登上木船,准备继续找茬。

就在翻译官踏上大帆船的那一刻,彭雄大喊了一声“打!”隐蔽着的新四军战士一同跃出,向日军开火,又将手榴弹捆在一起扔上日军巡逻艇,炸死炸伤十多名日军。日军万万想不到一艘商船会忽然出现攻击,顿时慌作一团,仓皇开船逃窜。

等到逃出三四百米距离之外,日军惊魂稍定,发现这艘船上只有短枪和步枪、手榴弹,没有机枪所以火力不足。于是巡逻艇便又调转头来,围着木船用机枪不停扫射。

在激烈的火力交战中,彭雄腿部中弹,胸部又多处负伤。前舱战士大都牺牲,船老大受了重伤,船上水手也死伤惨重。

富有战斗经验的警卫员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利用有限的武器,机智顽强地与日军战斗周旋。日军多次进攻都被打退,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最后只好驾着巡逻艇向连云港方向逃去。

此时已经到了下午时分,停了许久的风终于渐渐又刮了起来。但此时原本操船的水手已经大部死伤,船老大带着伤指导,干部队还能动的人纷纷动手,又一次扯起篷帆。这艘伤痕累累的木帆船,仍然顽强地向着目的地驶去。

然而敌军仍然贼心不死,从连云港方向又来了四条增援的巡逻艇。木帆船过重吃水深,又在远离海岸线的地方搁了浅。

最后,干部队不得不弃船登岸,所有人徒步游水登上岸去。日军用机枪封锁通路,再加上不熟悉海水情况,在最前面探路的田守尧和陈洛莲夫妇,也在这个过程中英勇牺牲了。

滨海增援击退日军

到了3月17日傍晚,情况终于出现转机——由于双方作战的位置距离柘汪乡已经不远,密集的枪声引起了当地渔民的注意。一位当地武工队的亲历者回忆,仔细听甚至能够听出机枪特有的射击声来。

接到消息时,柘汪乡武工队正在训练。他们并不知道新四军干部队可能会靠岸的消息,但从情况来判断,“一定是我们的人在海上和日军巡逻艇打起来了”。武工队队长带队,队员们背上枪、向着传来枪声的地方跑去。

这些武工队员基本上个个都是当地的渔民,熟悉地形地貌、也更加清楚在海岸滩涂上应该如何隐蔽与射击。因为柘汪一带既没有高山,也没有深水码头,浅水滩涂一直延伸到几海里处,当地渔民每每打鱼回来渔船也靠不了岸,都得靠人在水里推着木舢板来接运鱼虾。

因此这些武工队员平日的训练项目中也有这么一项——由两个人推动木舢板在滩涂上前进,靠木舢板来隐蔽自己,另外一个人则趴在木舢板上射击,舢板头上堆有沙袋,提供更大一些的掩体。

那一天的柘汪乡武工队员们,就是靠这样的办法一边向日军巡逻艇射击,一边靠近亟待增援的木船。

等到木舢板被推到海水齐腰深的地方时,武工队队员已经能够听到日艇“突突突”的响声,远远能够看见巡逻艇上日军的黄色军装。而木帆船与海岸之间的海水滩涂里,飘浮着一些身穿灰黑色衣服的人。

日军的密集子弹就从身边打过去,海水也一刻都不能平静。正在两边射击僵持不下的时候,滨海区海防大队的几艘大船也接到了消息前来支援,日军巡逻艇见势不妙,掉头加足马力溜走了。

等到武工队和海防大队终于稍稍松口气,却又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海水被鲜血染成一片红色。他们赶紧从船上跳进水里,把还泡在水里的自己人捞了起来,送到岸上去抢救医治。

奔赴延安

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接应支援的是新四军三师的干部队。但在登陆之后,彭雄终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干部队共有十六人在这次海战中殉国,另有船上水手等工作人员28人也不幸牺牲。

此战后,烈士遗体由芦阳区中队和当地干部群众护送到白石头村安葬。受伤较重的伤员被转送到滨海军区后方医院,轻伤和未负伤的则由张池明带领继续前往延安,滨海军区也派出了部队一同护送。

如今小沙东海战的烈士长眠于抗日山烈士陵园,是在1944年7月7日、抗战七周年纪念前夕完成迁葬的。迁葬典礼当日八路军第115师政委罗荣桓亲临祭奠,纪念碑旁还镌刻着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亲笔撰写的题词。

直到今天,赣榆区的新兵战士依然将小沙东海战作为他们军旅生涯、党史军史的第一课,前往扫墓祭奠已成为当地新兵入伍的一项优良传统。

参考信息:

《抗日山烈士陵园》;陈鹤锦,张衡,陶炳才;流逝的昨天

《“小沙东”上军史第一课》; 2021.03.17;连云港日报

《难忘的小沙东海战》;口述 秦裕苗 整理 秦建国; 《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5年第10期

《1943年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红色档案||永远纪念小沙东海战》;连云港市档案馆;2022-11-10

0 阅读:0

史学调查不乱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