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部分人在吐槽《封神II》中姬发的“无能”时,我已经重新翻看了一遍历史上周武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思考了电影中为何要把他刻画成那样。
周武王姬发,作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承接父亲周文王的遗志,一举推翻殷商统治,建立起西周政权,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走向。
一、生平经历
周文王姬昌在位时,便已 “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为伐商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姬昌去世后,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他以姜太公(太公望)为军师,周公旦为辅佐,召公、毕公等贤才在旁襄助,积极筹备灭商。即位后的第二年,周武王进行孟津观兵,此次行动名为军事演习,实则是试探伐商的可能性。当时有 800 诸侯自发赶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初步显现,但周武王和姜尚认为时机未成熟,于是班师回朝。又过了两年,听闻纣王日益昏庸暴虐,杀王叔比干,囚兄长箕子,商朝统治阶层分崩离析。周武王意识到伐商时机已到,于公元前 1045 年,率领兵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带甲武士四万五千人,向东讨伐纣王。在牧野之战中,纣军虽人数众多,但人心离散,纷纷倒戈,纣王最终投火自焚,商朝覆灭,周朝建立,定都镐京。
二、历史评价
周武王在历史上被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先秦诸子在《尚书》中认为文王的谋略和武王的功业可启示佑助后人,使他们依从正道。战国末年思想家荀况在《荀子》中评价武王诛杀纣王是仁义之兵。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称只听说诛杀了叫纣的人,未听闻弑君谋反之事。蜀汉末代皇帝刘禅认为武王因德行称王,桀、纣因暴力无能而灭亡 。从这些评价可见,周武王顺应民心,推翻残暴的商纣统治,建立新的政权,并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举措,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其功绩和德行得到了广泛认可。他的治国理念和政治实践,为后世王朝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范例,在古代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三、《封神II》中的姬发
《封神 II》深挖了姬发 “柔情” 一面。电影中,姬发不再一味猛冲 “造反”,面对实力差距,他选择以牺牲换太平,尽显 “明君” 担当。曾经,他是纣王麾下只管冲锋的战士,如今却因血脉传承,有了伯邑考和父亲的影子,开始为百姓、为天下思量,尽显 “天下共主” 气魄。
封神世界里,神仙对战局失利或有惋惜,却漠视个体牺牲。在刺杀闻太师时,姬发因邓婵玉性命犹豫,姜子牙不解,我却懂他。他是有血有肉之人,会为挚友难过,为重逢欣喜,深知百姓苦难,在乎身边每一个人,不像闻仲只谈忠诚。他的柔软,是对天下的大爱,这正是他能成为 “天下共主” 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