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背后靠山被曝光,他在东北无人敢碰,全凭三位贵人照拂

未央史默事 2024-08-08 20:20:53
前言

“过了山海关,有事找本山。”

这一句简单的话,足以看出赵本山在东三省的影响力。

看似是一位喜剧演员的赵本山,但其影响力到了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的地步。

可谁知道,他早些年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二人转演员。

他现在能走到这一步,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离不开他背后的三个贵人!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瞎子二叔的照顾

六岁那年,赵本山的母亲因病离世,紧接着父亲也离家出走,杳无音信,年幼的赵本山顿时成为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生活陷入了困境,前途未卜。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赵本山的二叔赵德明挺身而出,赵德明是个盲人,但他精通多种民间艺术,尤其擅长拉二胡和二人转。

尽管自身生活已经十分困难,赵德明还是决定收留并抚养这个失去双亲的侄子,从此,叔侄俩相依为命,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赵德明靠在路边拉二胡为生,收入微薄,常常入不敷出。

有时候,叔侄俩能吃上简单的家常便饭,但更多时候,他们不得不上山挖野菜,到河边捉青蛙充饥。

目睹二叔的艰辛,年幼的赵本山心中曾萌生过不正当赚钱的想法,但都被二叔及时制止,教导他要光明正大地挣钱。

并且,将自己掌握的各种民间艺术技能传授给侄子。

赵德明的教学方式严格而充满爱意,在二叔的指导下,赵本山学习了拉二胡、吹喇叭等技艺,尤其对二人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经常跟随二叔观察各种演出,用心学习每一个细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本山的艺术天赋逐渐显现,他不仅掌握了抛手绢、吹唢呐、唱小曲等多种技能,还在当地逐渐小有名气。

17岁那年,赵本山成功进入了当地公社的文艺宣传队,开始在各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这标志着他艺术生涯的正式起步。

然而,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赵本山23岁那年,他参加了铁岭的一场比赛,他的表演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比赛中,赵本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位贵人”。

干爹李忠堂

当时的表演中,艺术馆馆长李忠堂就坐在观众席中,赵本山精湛的表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直到1982年,正值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之际,上面要求他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而阿吉镇的一则"算命先生预言生男娃"的传闻引发了李忠堂的创作灵感。

他开始着手创作《摔三弦》这部作品,旨在通过艺术形式传达政策理念。

剧本完成后,寻找合适演员成为一大难题,此时,李忠堂想起了那位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人。

他亲自前往邀请赵本山出演,尽管面临三天内学会《摔三弦》的巨大挑战,但为了给重病的儿子筹集医药费,赵本山毅然接受了这个机会。

接下来的三天里,赵本山几乎没有休息,全身心投入到高强度的训练中,他一边背词一边练习,努力克服时间紧迫带来的压力。

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李忠堂,也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演出当天,尽管内心紧张,赵本山依然成功登台,他的表演不仅让李忠堂赞不绝口,更让现场观众折服,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

这场演出不仅让赵本山获得了"天下第一瞎"的美誉,更重要的是,他的名声开始在东北地区传开,为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赵本山后来回忆,这次演出是他"人生重大的转折点",从此,他成为了李忠堂的弟子,得到了更多的指导和机会。

在李忠堂的悉心栽培下,赵本山的艺术造诣不断提升,演出机会也越来越多。

1987年,赵本山与潘长江合作的《大观灯》在东北地区掀起了一股旋风,演出500多场,大获成功。

随着名气的提升,赵本山的收入也从最初的十几块钱涨到了几百、几千,甚至几万,这不仅改善了他的生活条件,也让他在艺术道路上更加坚定。

在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赵本山并未忘记李忠堂的恩情,他认李忠堂为干爹。

李忠堂也一如既往地支持赵本山,为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铺平道路,这种亦师亦父的关系,不仅促进了赵本山艺术水平的提升,也塑造了他感恩回报的性格。

然而,命运的齿轮并未停止转动,就在赵本山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李忠堂又为他引荐了一位重要人物。

这个人将成为赵本山人生中的第三位贵人,为他的艺术生涯开启新的篇章。

引路人姜昆

李忠堂希望赵本山能够登上更大的舞台,于是向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极力推荐这位东北的喜剧新秀。

为了获得这个机会,赵本山极力的展示表演技巧和独特的幽默风格,种种表现让姜昆震惊不已,他也明白眼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1988年,赵本山首次获得春晚机会,却遗憾被毙,姜昆并未放弃,而是多次向春晚导演推荐赵本山。

终于,在1990年的春晚上,赵本山与黄晓娟合作的小品《相亲》一炮而红,获得了“天星杯”第一名,正式开启了他的春晚之路。

而在赵本山的春晚生涯中,高秀敏无疑是他最重要的搭档之一。

在与赵本山搭档之前,高秀敏已是国家二级演员,担任业务团团长,在喜剧界有着一定的地位,两人通过何庆魁相识,很快就形成了默契的合作关系。

1998年,赵本山和高秀敏首次在春晚合作演出《拜年》,由此开启了长达6年的黄金搭档时期。

赵本山、高秀敏和何庆魁组成了被称为“铁三角”的喜剧团队,赵本山和高秀敏负责台前表演,何庆魁则是幕后的编剧高手。

这个组合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卖拐》、《心病》等,每年的春晚表演都备受瞩目。

赵本山的幽默、高秀敏夸张的表情和独特的嗓音,再加上何庆魁精湛的编剧,使得他们的小品成为春晚的一大亮点。

赵本山连续21年登上春晚舞台,几乎年年参加,成为当之无愧的春晚“常青树”,他的小品多反映老百姓的生活,讽刺社会现象,说出人们心里话,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任何团队都难免会有分歧。

“铁三角”也不例外,艺术理念的差异和个人利益的冲突逐渐显现,一次在高秀敏家乡的演出中,赵本山收取了20万元的出场费,引起了高秀敏的不满。

更严重的是,在一次春晚彩排中,高秀敏因未熟悉节目而导致未通过审查,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4年,“铁三角”关系彻底破裂,更令人惋惜的是,2005年高秀敏去世前,两人都未能和解,这段曾经辉煌的合作就此画上了句号。

尽管失去了最佳搭档,赵本山的春晚之路并未就此终结,他继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各种小品,直到2013年,他宣布退出春晚舞台。

这一消息引起了全国的反响,许多观众认为春晚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退出春晚后,赵本山并未停下脚步,他创立了“本山传媒”,致力于培养新一代喜剧人才。

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赵本山逐渐成为东三省文化产业的重要人物,影响力远超舞台表演。

现状

近年来,曾经春晚舞台上的常客赵本山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这位曾经让无数观众捧腹大笑的喜剧大师,如今不再频繁出现在荧幕前,他的口碑也随之有所下降,但更令人关注的是他的健康状况。

毕竟年龄已经不小了,粉丝们纷纷表示希望他能够好好照顾身体,尽管如此,赵本山并未停止对喜剧事业的贡献。

他培养的众多学生正在各大舞台上绽放光彩,将赵本山式的幽默与智慧传承下去,让他的喜剧精神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东北新闻网——2013-01-25《赵本山发家史揭秘 从贫穷孤儿到亿万富豪(图)》

光明网——2015-02-02《揭秘赵本山发家史:干爹改变命运(组图)》

中国新闻网——2013-01-31《赵本山21年春晚路:姜昆是伯乐 搭档宋丹丹经典多》

0 阅读:3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