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在咱老百姓眼里,可是个“宝藏”日子,又叫做聚财日、谷子节。
老祖宗传下来好多讲究,总结起来就是,“1不归2不空3要吃”,据说只要做好这些,就能五谷丰登、八方来财,新的一年顺风顺水!
先讲讲“1不归”。就是正月初八这天,尽量别出远门,尤其是经商、打工的人,要是能在家就尽量在家待着。
这一天被看作是聚财的日子,待在家里就好比把财气留在家里,不让它跑了。过去家里长辈特别在意这个,每到正月初八,就算有天大的事儿,也得等到第二天再出门。
小时候不懂事,就盼着过年能出去撒欢,可一到初八,爸妈就把我“拘”在家里,说这是老规矩,不能坏了好兆头。现在想想,虽然当时有点不情愿,但这也是老一辈,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许,希望新的一年财运满满。
“2不空”
第一个不空,是米缸不能空
米缸可是咱老百姓的“命根子”,代表着家里的粮食储备。正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把米缸装得满满当当,寓意着这一年衣食无忧,不管什么时候,家里都有充足的粮食。
我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一天,爷爷就会去粮店买上一袋大米,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米倒进米缸,看着那满满的米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常说:“米缸满,日子安。”在那个物资不算特别丰富的年代,这满满的米缸,就是一家人的底气。
第二个不空,是水桶不能空
水在老一辈人的观念里,和财运息息相关。水桶装满水,就象征着财运滚滚而来,源源不断。
所以,正月初八一大早,家里的大人就会去井边打水,把家里的水桶,都装得满满的。
小时候,我还跟着爸爸去打过水,那时候的井水又清又凉,一桶桶挑回家,感觉挑回来的不是水,而是满满的福气。
“3要吃”。第一个要吃的是饺子
饺子形状像元宝,这在正月初八吃饺子,那就是“招财进宝”的好兆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热热闹闹的。妈妈调的饺子馅总是特别香,猪肉大葱、虾仁韭菜,各种口味都有。
包好的饺子,下到锅里,不一会儿就煮好了,咬上一口,汁水四溢,别提多满足了。每吃一个饺子,就好像把一份财运,吃进了肚子里。
第二个要吃的是年糕
年糕,谐音“年高”,寓意着生活、事业步步登高。在正月初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吃上年糕,就好像给自己的未来。定下了一个步步高升的基调。
小时候,奶奶会亲手做年糕,把糯米蒸熟后,用石臼舂得软软糯糯,再加上红枣、红糖,香甜可口。刚出锅的年糕热气腾腾,咬上一口,又软又甜,满是幸福的味道。
第三个要吃的是面条
面条细细长长,代表着长长久久。正月初八吃面条,一方面是希望财运长久,另一方面也寓意着家人健康长寿。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配上鲜美的汤汁和爽口的配菜,吃起来暖心又暖胃。
小时候,每到这一天,爸爸总会煮上一大锅面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呼噜呼噜地吃着,感觉特别温馨。
正月初八这些看似简单的习俗,其实饱含着咱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虽然现在时代变了,很多生活方式,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但这些老传统、老讲究,就像一根无形的线,把我们和过去的记忆、和家人的情感,紧紧连在一起。
新的一年,带着这些美好的寓意,好好生活,努力奋斗,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真的能五谷丰登、八方来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