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继11月2日,马云、井贤栋、胡晓明被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约谈后,蚂蚁风波再进一阶。
11月3日晚间,上交所发布公告称,暂缓蚂蚁上市决定,而随后H股上市计划也被暂缓,并公告退回香港公开发售的申请股款。究竟暂缓多久,根据规定业内人士推测保守估计重新上市时间恐会推迟半年左右。
截至目前,富途证券、恒大证券、方德证券、雪盈证券、盈立证券、华盛证券、有鱼证券、尊嘉证券、直达国际、长桥证券、天风国际等均发布公告称,将退还一切手续费和利息。
另外,华泰证券、广发香港、辉立证券等基本照收。其中,华泰证券通知取消原3.9%利息收费,统一按2.5%利率收取融资利息;广发香港通知融资利息将一律按2.28%计算,金额不设上限,免除认购费100港元;辉立证券利息计算5日,手续费照收。由于辉立证券利息照收,按孖展310亿计算,年息3.48%,不及手续费,利息费用高达1478万港元。
11月4日,A股早盘,蚂蚁集团概念股纷纷走弱。其中,君正集团开盘大跌逾8%,后报收6.16元/股,当日涨跌幅为-9.28%;易联众报收11.19元/股,当日涨跌幅为-5.17%。
港股方面,阿里系同样大跌。11月4日,阿里巴巴报收277.20港元/股,当日涨跌幅为-7.54%;云锋金融报收3.490港元/股,当日涨跌幅为-5.42%。
戏剧化进程 兴奋过头冷水浇 心中各有算盘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属实让蚂蚁集团措手不及,甚至在发布的暂缓H股发行的公告中,还出现把“科创板”写成“科创版”等3处文字错误。
这不由想起,上次蚂蚁集团获批科创板发行时,其官方公众号就出现类似“低级错误”,竟然将头图中的“Believing is seeing”写成“Belleving is seeing”。后还被网友调侃,这个“相信”里有双11。
图片来源:蚂蚁集团公众号
只不过上次是因为兴奋过度,而这一次则是慌张出错。
对于暂缓上市的原因,证监会解释称,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及执行董事长、总经理被监管约谈以及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可能会使得蚂蚁集团不符合相关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有消息披露,此前有多家保险公司认购蚂蚁集团IPO董监高责任保险,总保额达15亿元,保单已于10月19日正式生效。
风险与戏剧性并存。
就在十天前的外滩金融峰会上,马云还发表一番极为高调的演讲。
其中有不少犀利言论,比如:“监和管是两回事,监是关注你发展,而管是有问题的时候,或预判有问题才去管。”
“我们现在管的能力越来越强,监的能力明显不足。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用昨天的方式来监管。”
“监和管不一样,政策和文件也不一样。今天这个不许,那个不许,那都叫文件,政策是机制政策,是激励发展。今天的世界特别是中国,需要的是政策专家,而不是文件专家。”
这一段看下来,可谓是一场“炮轰现有金融监管”的演讲现场,更像是早已知晓而向传统监管讨价还价的意味。
然而更加戏剧化的一幕发生了。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金融时报》于马云演讲后的10月31日-11月2日连续三日发文,直指蚂蚁集团。
文章分别为《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几点认识》、《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需要思考和厘清的几个问题》。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公众号
金融时报文章直言:“前期对金融科技发展几乎没有监管,这既是P2P网贷一地鸡毛的原因,也是类似于蚂蚁集团这样从事金融服务的大型科技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
“进入金融服务行业的大型科技公司本质是金融服务,而且没有改变给予信息处理的金融中介模式。”文章毒舌属性可谓是字字诛心。
这之后就是我们看到的,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等人于2日被四部门约谈后一系列事件持续发酵。
事后想想,同是11月2日,作为蚂蚁集团主承销商之一的中信建投(601066. SH)盘中闪崩真的只是“乌龙指”这么简单吗?
监管双面剑 打压还是助力?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马云等人被约谈的当天,11月2日晚间,银保监会会同央行联合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
该《办法》共七章四十三条,核心要点有四:原则上严禁跨省展业,跨省需要银保监审批;网络小贷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跨省经营网络小贷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个人单户授信余额不超30万元、法人等其他机构单户授信余额不超100万元;单笔联合贷款中网络小贷一方出资比例不低于30%。
监管加强,蚂蚁集团首当其冲。但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说,亦是对其他巨头的限制,对于金融后起之秀的影响,则远大于已成长起来的蚂蚁,一定程度上一家独大的地位仍难撼动。
换言之,被四部委联合监管的蚂蚁集团,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可。
一直以来,蚂蚁集团均是向其背后的超2000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提供数字金融技术支持,包括银行、资管公司、保险机构及其他持牌机构。但如此金融系统监管,蚂蚁集团的定位也或将发生改变。
游戏规则改变,另一个问题便更加引人关注,那就是蚂蚁集团的定价和估值。
在目前阶段蚂蚁集团金融属性远超科技属性。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金融科技平台两大业务,说白了就是支付宝业务以及贷款业务,合计营收占比超9成。
图片来源:蚂蚁集团招股书
显然,金融企业与科技企业的估值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未来蚂蚁集团上市进程恢复,作为2.1万亿元的最大IPO是否需要重新进行估值和定价,亦或存有从科创板转移至主板的可能性?
另外,当初蚂蚁将自身创立初衷解释为,用金融科技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发展的机会。可究其企业背后运作,实质只是将支付工具作为引子,刺激用户进行小额贷款才是最终目的。
蚂蚁集团招股书显示,蚂蚁自营放贷主体中 “花呗”、“借呗”两家的主体注册资本合计为160亿元。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述两家网络小贷公司直接发放贷款的贷款余额总计362.42亿元。然而,通过蚂蚁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却高达1.73万亿元。也就是说,蚂蚁子公司直接提供信贷服务的表内贷款仅约占2%,其余部分均为银行等合作伙伴提供。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办法》实施,将其出资比例提高到30%,不考虑外部融资模式的具体比例,以4+1倍杠杆计算,以驱动同样规模的联合贷款,蚂蚁两家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可能需要扩充至1400亿元,同时或需要至少5400亿元表内贷款。
蚂蚁集团能够通过362.42亿元表内贷款驱动超过1.73万亿元联合贷款的情况,将不复存在,这已不仅仅是究竟算不算“普惠金融”的问题了。
没有蚂蚁的蚂蚁战配基金11月3日晚间,蚂蚁集团官方公众号还闪速发布一则向投资者的致歉信。
图片来源:蚂蚁集团公众号
毕竟几日前,蚂蚁集团打新还被媒体、机构、投资者、新老韭菜们所热议,同时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约515.56万户,申购金额约19.05万亿元,更是双双刷新A股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但是,相对于直接打新的股民来说,认购5只战略性分配基金的1360万基民则是受到更深打击。
所谓战略配售基金,是指这些基金将可以优先认购拟上市公司的股票,5只基金总募集资金达600亿元,全部采用18个月的封闭运作期(封闭期内无法交易),每只基金最高可认购10%蚂蚁股票。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蚂蚁战略配售基金通过支付宝即可购买,很多不明所以的新基民纷纷被“1元就能打新蚂蚁”的宣传语所吸引,本以为板上钉钉,最终居然像两年前的CDR战略配售基金一样,落得一地鸡毛。
11月4日,支付宝及5家基金公司使用相同文案,均表示在目前5只基金均已成立,虽蚂蚁集团暂缓上市计划,但基金运作不受影响。
但是网络上也有投资者直言,“买这只基金就是冲着蚂蚁集团战略配售去的,如今蚂蚁暂缓了,自己的钱也拿不出来,封闭这18个月也不知道会如何发展。本来是希望靠蚂蚁上市赚一点钱的,现在觉得不赔钱就不错了。”
对此,更有较为极端投资者发出“蚂蚁战略配售基金应该清盘退款”的言论,且并不是少数。
不过,资本总是健忘的。11月4日晚间阿里巴巴在美股上似乎已扫去阴霾,盘前交易时段股价均呈现上涨态势,截至北京时间21:30,涨幅为2.12%,股价收复300美元关口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蚂蚁随处可见,已潜移默化进入国人生活的蚂蚁集团,后续又将如何?《全球财说》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