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从性格腼腆到敏感易怒,家长如何让孩子找回自我

葫芦里教育 2025-03-18 17:31:19

作为一位母亲,我从未想过,我的儿子会经历如此巨大的转变。

小杰从小就比较内向腼腆,之前我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在看到朋友因为孩子老是吵架、打闹而烦心时,我还庆幸过小杰不是这种性格,真是给我省了好多的事。

直到上了六年级,小杰突然“性情大变”。他变得敏感易怒,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摔东西。

拒绝出门,拒绝和陌生人沟通,劝他出门放松一下心情,好像要他命一样。整个人状态越来越差,人也没了精气神了,感觉都快要垮掉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曾经那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会变成这样,看着彻底摆烂的儿子,我每天心急如焚,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感觉天都快塌下来了。

那段时间,真的是我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

我尝试过各种方法,想要帮助他走出困境,但都未能奏效。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让我的孩子变回来,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直到有一天,我在朋友的推荐下,了解到了葫芦里家庭教育。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牟老师,是葫芦里家庭教育的专家,也是我们家庭这段旅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她以极大的耐心与同理心,倾听了我和小杰的故事。通过一系列专业的评估,准确地把握了小杰问题的根源。牟老师告诉我,小杰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我和他父亲的影响。

一是精神需求的缺失

我和丈夫因为工作繁忙,常常无法给予他足够的陪伴与关注。小杰小时候我们还会每天都回家。等小杰渐渐大了后,我们工作越来越忙,丈夫也经常出差,陪伴小杰的时间越来越少。

二是家庭环境的创伤

我和丈夫是相亲认识的,本来就不算相爱,感情也说不得多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更是磨灭的不剩多少。感情少了,摩擦就多了,我和丈夫在家时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争吵。

对小杰而言,家庭内部的争执,更是像一把无形的刀,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牟老师告诉我:神经学研究发现,当孩子听见吼叫、怒骂声时,他们的压力激素就会飙升。因为父母争吵这种行为威胁到了孩子本来安全的家庭环境,所以很多孩子都害怕父母吵架,越小的孩子越害怕。

看见父母争吵会让孩子变得很焦虑,因为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来源,当父母都失控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变得非常可怕。

那些看见父母争吵甚至向对方大打出手的孩子,会一直害怕父母离婚。

父母很少陪在身边,在一起之后又经常吵架。在这种长期低能量的状态下,孩子就会变得萎靡不振、情绪暴躁、叛逆厌学......

了解了小杰问题的症结以后,我感到深深的后悔。但看到牟老师,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与力量。

在牟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小杰的疗愈之旅。

1、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我和丈夫认识到,家庭内部的争执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我们学会了更加理性地沟通,遇到分歧时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即使有时无法避免争吵,我们也会尽量避免在小杰面前发生,以保护他的心理安全。如果实在没有控制住情绪,还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了;那么,就一定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好,并及时安慰孩子的情绪。

牟老师还鼓励我们学习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我们学会了用深呼吸、冥想等方法来平复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或做出冲动的行为。同时,我们也鼓励小杰学习这些方法,帮助他更好地应对自己的情绪。

2、耐心倾听儿子内心的声音,不忽视儿子的负面情绪

牟老师告诉我们,要将之前和丈夫争吵的原因告诉小杰。要跟孩子解释,吵架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当时是因为一时冲动,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吵架的。

我们还要更加积极地倾听小杰的想法和感受,不再忽视他的负面情绪。鼓励小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有时他的想法与我们不同,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并尝试理解。通过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我们与小杰之间的信任逐渐增强,他也更愿意与我们分享他的快乐与烦恼。

3、增加情感链接,修复亲子关系我和丈夫调整了工作安排,将出差的工作推掉,以便每天都能够回家陪伴小杰。除此之外,牟老师建议我们晚上设立一个专属的亲子时间,可以进行亲子阅读,或者全家人一起看看电视等等;周末可以安排家庭出游,不拘于去逛逛公园、参观博物馆或是去游乐场玩,只要一家人一起就好。同时,鼓励小杰参与我们的一些日常活动,如做饭、打扫等,让他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增强他的归属感。

通过这些改变,我们逐渐看到了小杰的变化。他变得更加开朗、自信,愿意与人交流,也愿意参与各种活动。现在我们每天都会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小杰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成为了家中的小帮手。更重要的是,小杰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不再害怕与人交往,甚至能够主动邀请朋友来家里玩。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牟老师的专业指导与耐心陪伴。她不仅带小杰走出了情绪的阴霾,更教会了我们作为父母,如何给予孩子更加有效的支持与关爱。在牟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开始更加关注彼此的情感需求,共同创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