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在广西的一所学校门口,一位母亲在接女儿放学时,面对女儿的哭诉——在学校里被人打了,她非但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怀和支持,反而质问道:“为什么不打别人?为什么光打你?”这样的回应,无疑在孩子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也引发了社会对于校园霸凌、家长与学校不作为以及受害者有罪论的广泛讨论。
校园霸凌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有心灵上的创伤。对于受害者而言,他们往往因为害怕、羞耻或无助而选择沉默。而当他们鼓起勇气向家长寻求帮助时,如果得到的回应是质疑和指责,那么这种伤害无疑会被进一步加深。
葫芦里家庭教育的老师认为,这位母亲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属于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而面对孩子可能遭遇的欺凌,家长、老师给出的类似回复却并非个例。葫芦里的老师总结了一些比较常见的说法,比如:“一个巴掌拍不响”“肯定是你先招惹别人了”“你怎么一点儿玩笑都开不起”“你先跟他道歉”“你怎么这么没用?他打你,你下次也打他啊!”不就是打个架吗,多大点事?至于哭哭啼啼?这点破事,跟你老师说去,跟我说有什么用?我又不能替你打他。”“为什么被欺负的总是你,不是别人?”……等等。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道防线,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和爱护。当孩子遭遇校园霸凌时,家长应该首先倾听孩子的感受,理解她的痛苦,而不是用反问的方式让她感到更加无助和困惑。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敢站出来,告诉她这不是她的错,她会一直站在她身边支持她。
同时,学校也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校园霸凌的发生,往往与学校的管理不善、教育缺失有关。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霸凌预防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霸凌事件,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校和家长在面对校园霸凌时选择了沉默或回避。他们或是担心影响学校声誉,或是出于其他考虑而不愿正视问题。这种不作为不仅让受害者承受了更大的痛苦,也让霸凌者得以逍遥法外,继续为所欲为。
那么,家长如何正确应对孩子遭受校园霸凌呢?葫芦里家庭教育告诉大家:
当孩子向家长哭诉自己被欺负时,妈妈的反问“为什么就打你,不打别人”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更加无助和困惑。这种回应方式不仅无法给予孩子应有的支持和安慰,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惶恐、失望,家长的漠视,比欺凌更可怕。
首先,孩子被欺负并不是她的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处事方式,被欺负并不意味着孩子本身有问题。家长应该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感受,给予她足够的支持和安慰。当孩子受到欺负时,她最需要的是家长的倾听和理解,而不是质疑和指责。
其次,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被欺负的情况。可以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学会说“不”、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等。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以暴制暴,而是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此外,家长还应该与学校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如果孩子在学校频繁受到欺负,家长可以与老师协商,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孩子。比如,可以调整孩子的座位、加强校园安保等。
同时,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他们明白欺凌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欺凌者的责任。持续关注欺凌事件的进展,确保学校采取了适当的措施。定期检查孩子的心理状态,确保他们已经从欺凌事件中恢复过来。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增强她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这样,孩子在面对欺负时,会更有勇气站出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