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学校里朋友寥寥,这让我和丈夫深感担忧。为了给孩子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我们决定让他养一只小猫。起初,这只小猫只是家里的一个新成员,但渐渐地,它成了孩子最亲密的朋友。
孩子无论有什么事情都会和小猫讲,小猫似乎也成了他倾诉心事的唯一对象,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它都默默倾听。
然而,好景不长,孩子的老师开始反映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也拖拉磨蹭。有一次,孩子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结果被老师没收,那之后孩子变得更加沉默。
看着孩子日渐消沉,我心疼不已。唯一能让他感到快乐的就是和小猫在一起的时光,但这种过度的依赖也让我感到担忧。我开始在网络上寻找解决办法,无意间了解到了葫芦里教育。通过与他们的分析师沟通,我了解到葫芦里教育的师资团队非常强大,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我深感认同。于是,我决定把希望寄托在葫芦里教育上,报名参加了他们的课程。
报名成功后,葫芦里家庭教育的导师服务部根据我们家庭和孩子的情况,为我们匹配了家庭教育指导专家陈老师。陈老师非常专业,她耐心地听我讲述了孩子的种种情况,然后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陈老师告诉我,性格内向、在生活中缺少朋友、不太会与人沟通的孩子容易对宠物产生过度的依赖。因为他们被爱、被接受的需求不能从家长、朋友身上得到正常的满足。孩子在学校感到孤独,价值感缺失,他渴望被关注,被理解,但现实却让他一次次失望,所以就会试图从宠物或其他事物上去寻找寄托。听到这些,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对小猫的过度依赖背后隐藏着这样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1.增加亲子互动
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尝试改变。首先,我们更加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陈老师提醒我们平时要多拥抱孩子,要注意拥抱不是奖励,而应该是日常的、无条件的。即使孩子因做错事而感到不安,也可以拥抱他。经常性的拥抱可以给孩子这样的暗示:
“我爱你”
“我在你身边”
“你很安全”
“别怕,有我呢”
同时应多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感受。孩子在父母身边能够感受到自己被爱,能够汲取安全感,就不会把其他的东西当成他的“精神保险带”。
2.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
陈老师还建议我们以宠物为纽带,培养孩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我们慢慢地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结交新朋友。比如,我们可以邀请邻居家的孩子来家里和小猫一起玩,或者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宠物相关的活动。这些做法不仅让孩子有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也让他逐渐意识到,除了宠物,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值得他去关注和热爱的事物。孩子开始尝试着与周围的人交流,他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对宠物的依赖性明显降低。他开始把心思放在学习和未来规划上,期末考试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看着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和动力,我感到无比欣慰。
如今,孩子对小猫的依赖性明显降低。假期里,他会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还会帮我打扫卫生、做家务。看着他忙碌而充实的身影,我知道,那个曾经孤独、内向的孩子已经蜕变成了一个阳光、自信的少年。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葫芦里教育的帮助和指导。我由衷地感谢他们,让孩子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