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下半年,我国首次公开长征九号重型火箭之后,就很少听到它的消息,这不,来自深空探测实验室发布《我国第四代航天器以及商业火箭情况》,再次看到了长征九号的情况了,不得不说,这消息还是有点少。
因为这一款火箭关系到我国未来的更多任务,而长征九号长期以来,也是对标美国星舰来进行建设的一款火箭,只不过很多人看到其改变还是较大,以至于出现的变故很多。

只不过,我国已给出长征九号的首飞时间,这意味着它的改变基本上不怎么存在了,后续就是进行推动就行,并且针对这一款火箭研究的发动机等,我国也已经实现了相关性突破,下面就详细看看,到底咋回事。
长征九号新消息来了的确,长征九号的研究已经是一个“超长话题”,很多人也期待他能够早点到来,毕竟实力非常强大。
根据对比数据来看,“星舰”采用船箭一体化设计,由“超重”运载火箭和“星舰”飞船组成。运载能力为100吨,能将100人送往月球、火星或其它遥远目的地,或是绕地球飞行,“星舰”系统全长120米,起飞质量为5000吨,起飞推力7400吨,两级均可重复使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采用“星舰”实现载人绕月飞行、前往火星等任务。

而中国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将是未来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火箭,一次设计、三个构型,地月转移轨道运力不小于50吨,近地轨道运力不小于150吨(第一级重复使用)、80吨(两级重复使用)。
所以,实力相差还是存在的,不过在缓慢的推动之下,还是有可能增强出更强的版本,这其实主要看任务需求,而我国现阶段的目标就是——长征九号重型火箭采用10米级箭体直径和高性能液氧/甲烷、液氧/液氢发动机,主要承担月球探测、火星/小行星探测及大型高轨卫星发射等任务,执行大规模近地轨道任务。
这也可以看得出来,两者的直接路线还是不一样的,这也说明了各自针对性不一样,大家看下数据就行。

而这一次我国针对长征九号说明,主要的问题也是看到了它的进度,那就是目前已经处于方案深化论证阶段。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还处于这个阶段。
但是关于它各方面的研究其实已经起步,去年已经公开说明了,YF-215的研究,其200t级全流量补燃循环甲烷机YF-215已经完成技术验证,进行了长达千秒的试车,这些都说明了其突破性的成就是存在的,并且在不断增强其研究速度。

所以,大家不要看到说论证,就已经慌乱了,觉得还很早,其实其他部分已经在进行。
而且,长征九号首飞年份确定!的确,我国已经明确介绍了关于长征九号的发展时间线,那就是我国重型运载火箭采用模块化、通用化、系列化发展思路,与国际趋势相契合,又体现了某些独特优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专家说,通过模块化设计使重型运载火箭的各个部分可以独立研发、生产和测试,然后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进行组合,提高了研发、生产效率。同时,按照时间点来说,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一级重复使用构型计划2030年首飞,两级完全重复使用构型计划2033至2035年首飞。
这说明什么?那就是我国长征九号的首飞年份是在2030年,这应该变化不大了,毕竟这时间也还有很多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只要长征九号完成了首飞,那后续我国进行相关性的任务扩展,也就更加方便了。并且最初这一款火箭其实也针对过登月任务,但后续我国发展长征十号进行主力推动载人登月,这一款要是出来了,可以弥补任务阶段之中的时间差。
因为未来我国不仅是自己实施载人登月计划,还要推动国外的宇航员一起来载人登月计划,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可能看到更多的任务执行,就算是火箭跟不上任务节奏,多款火箭可以相互支持了,这就是好处。
总结整体上来说,长征九号的确首飞还需要一定时间,并且开启可重复进行回收测试,这肯定也需要一定时间。
只不过相对来说,这些问题也不是很大,毕竟从我国研究火箭的模式来看,已经具备多款同步研究的模式,只不过相对于可重复火箭来说,这个时间并没有那么快。这个就是需要耐心等待的问题,并且除了国家队之外,我国很多私人企业也在开展相关性的可重复火箭。

包括在这一次披露之下, 也说明了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有35家商业火箭公司,瞄准2025-2030年产业化需求,规划3米、4米、5米级中大型可重复使用火箭,运力区间覆盖10~20吨级。
所以,中国的火箭要等待排队上天,实现中国在航天领域发展的一个新高,这是值得期待的,而长征九号也只是我国各种火箭之中的一个,这就是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