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两年半的火星探测计划全面重启,欧洲“站起来了”!没有俄罗斯的帮助,欧洲将依赖于美国重启计划,并且打造欧洲第一款火星探测器。
的确,这计划跟不上变化,而且欧洲部分本身与美国此前也签订了火星采样计划,这欧洲这下是真正意义上走向了“火星探测”的“春天”了。

但不得不说,这还是计划之中,会不会存在变化,这个还不好说,因为美国部分就是最为关键的点,主要是欧洲在推动。
欧洲第一辆!美国带俄罗斯飞向火星的确,最初这一项计划,本身是俄罗斯与欧洲的合作项目,但是在俄乌问题出现之后,欧空局(ESA)配合NASA走出了“断项目计划”,所以,很多人说得“科学无国界”,这一次事件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很显然,在这个社会是不太可能出现“科学无国界”的,至少我个人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是没有这样的情况。

可能全球也只有我国能够做到这样“科学无国界”,在我国航天发展领域,嫦娥工程,中国空间站工程等等,都是全面开放的,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合作,不会因为其他问题出现变故,所以,这里简单说明一下,也不多说了。
回到主要的问题上,按照官方发布的说明来看,这一次着陆器的任务是把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漫游车安全送到火星表面,并在火星表面为漫游车提供部署支持,是来自空客工程师将负责设计机械、热能和推进系统。

而依照最初的计划,由俄罗斯提供着陆器,并由俄罗斯质子 M 火箭在 2022 年发射,与俄罗斯的合作中断后,欧盟在 2024 年 5 月与 NASA 达成协议。并且开启了新一轮的合作计划。
而ESA与NASA合作之后,那替代方案必然也就出现了,在这一次的说明之中,指出了NASA 将为该着陆器提供变推力减速发动机,并为火星车提供放射性同位素加热器(RHU)。由于 RHU 的原因,该项目也将采用美国火箭在 2028 年进行发射,预计 2030 年抵达火星,所以,日期与中国天问三号采样一样。

作为欧洲第一辆火星探测器,美国替代俄罗斯去执行,也凸显了其欧洲对该任务并没有放弃,希望开启欧洲的全面火星探索任务,而且2028年就是其中的一个窗口期,依照我国的天问三号计划,也是在这个时期进行发射,并且先后两次进行发射,实现对火星样品的采集。
所以,在下一个窗口期之下,将是全球探索火星的重要年份,这主要是因为火星距离地球在这个窗口期的时候是最佳时候,相距的位置最近,在对探测器的消耗等问题上,肯定是缩减不少的。

然而,ExoMars项目的欧洲部分就算是稳定执行,对整个火星采样任务来说,其实还是没有头绪。
火星采样并不如此,美国还在拖后腿的确,这一项计划最终与NASA的联合探索,主要就是完成火星样品的采集,但很显然,美国方面进行没有那么顺利,这欧洲第一辆火星车上去之后,也未必可以推动——ExoMars项目的整个计划,这可以说只是欧美联合火星样品采样返回的一部分,因为在美国这一部分,还在被拖后腿。

美国虽然在2025年公布了两种方案,但是具体的确定还要等到年中,同时,就算是美国确定了方案,从最终的走向来看,NASA给出的时间节点就是最快在 2035 年将其带回地球,最晚的话,那肯定也就是2040年左右了,这相比初期给出的“高成本计划”来说,完全也是没有什么变化的,所以,欧美合作的项目计划并不是那么顺利。
美国的变数太大了,以至于后面的火星采样可能并不是想象的那个样子,反正综合性来说,现阶段就是欧洲在研究其中的一部分,并且还是计划才开启,能不能跟上2028年的时间点,这都不好说。

对于国外的计划,我始终站在一个点上,那就是计划跟不上变化,反正一会这,一会那,维度就是中国的相对稳定一点,基本上就是按照计划执行的。所以,还需要看中国天问三号表演了。
天问三号将火星采样返回同样的时间节点,欧洲第一辆火星车2028年上火星,而中国的火星采样返回航天器,将会直接去火星采样,天问三号计划一次实现“着陆-采样-返回”,因此,着陆点即为采样点。

同时,这一次任务我国依然会开启国际合作任务,想跟中国天问三号合作的国家,都将开启全面的合作,只要符合我国要求就行。
所以,天问三号在2030年左右,将有可能带回世界上第一份来自火星的样品,美国虽然规划很多年了,但相对于中国来说,可能也是晚了不少,就算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火星样品采集,那也是跟不上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也将是我国在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后,又一个世界第一的出现。当然,火星采样的难度还不少,比如:
第一,采样困难,如何在火星表面获取样品,从火面上起飞上升,是一大难点。
第二、样品转移困难,采样返回需要在轨道上完成两个目标之间的交会和样品转移,在系统设计上,对深空技术的要求很高等等。
这都说明了火星相对于月球样品采集来说,也不在一个级别上,这对未来我国执行任务的来说,又是一次级别上的提升,只能说,期待我国能够早点完成火星样品采集,高难度的挑战也将是我国对未来其他深空任务的一次实力提升,比较我国还有天问四号,天问五号等任务。

不过,挑战是存在,而对于我国天问三号任务前,我国还会利用天问二号执行任务,这相对于是进行先前的技术验证,这说明了我国不做没有准备的任务,一个接一个的任务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