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唐棣华删去黄克诚悼词二字,秘书不解,她说:这是他生前意见

追溯历史五千年 2022-04-29 17:18:00

1986年12月28日11时15分,黄克诚走完了他最后一程,享年84岁。

12月30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发布了讣告。几天后的1987年1月7日,曾经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黄克诚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在黄克诚的追悼会上,身为黄克诚妻子的唐棣华的心情虽然非常沉重,但还是强忍着悲痛的心情,招呼着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

当黄克诚的秘书向她请示关于悼词的事之时,唐棣华捧着悼词看了看,随后删去了两个字,对工作人员说:“我们还是尊重他生前的意见吧!”

说完,唐棣华的思绪回到了两人初见的那天……

黄克诚夫妇

黄克诚和唐棣华的相识

黄克诚和唐棣华的相识是在1937年秋。当时,黄克诚率部进入苏北。此时,唐棣华在地委工作,当她带着苏北群众为部队筹资钱款时,第一次见到了黄克诚。

黄克诚还没有抵达阜宁之前,唐棣华还没有见过共产党的正规部队。当她完成筹集钱粮的任务后,前去联系部队。

唐棣华进入部队宿营区,战士们正在休息,还有人不断穿梭往来。她便对战士们说明自己的来意后,战士们对她说:“黄司令员就在那边,你直接去找他吧!”

顺着战士们手中直指的方向,唐棣华看到一匹枣红色骏马旁边站着一位军人,戴着一副眼镜,身后还跟着几个人员和干部。

唐棣华心中不禁暗想:“如果他就是战士们口中说的司令员,这也太不像了吧!”

黄克诚

除了唐棣华之外,和她同来的还有苏北二区、三区地委书记杨纯。第一次和黄克诚见面,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观察着这位八路军大首长。黄克诚给她的第一印象是随和、亲切。

此后,杨纯和黄克诚之间的交往增多。而他每次来阜宁,都要拉着唐棣华一同前往。

某天,杨纯和唐棣华准备前往黄克诚司令部时,边走边说:“今天又能蹭好吃的了。”

唐棣华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他有好吃的呢?”杨纯笑着说:“你没见他有一个铁皮箱子吗,不论他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这里边绝对是好吃的。”

当他们来到黄克诚住处,一番攀谈后,杨纯拐弯抹角地让黄克诚打开那只“神秘”的铁箱子。黄克诚打开后,他们看到里边全都是书。

黄克诚和第五纵队的部分领导干部

看到这些书,唐棣华激动地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客人,随后翻阅这些书籍。唐棣华一向喜欢读书,相比美食而言,书对她更亲切,更有吸引力。原来,这个姑娘也是书迷,黄克诚由衷地笑了。

交谈间,黄克诚知道了他们要开箱子的原因,便嘱咐警卫员给他们搞一些好吃的。警卫员去街上转了半天,只买回来几块猪头肉。

在当时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这也是难得的“美味”。当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猪头肉时,黄克诚才注意到唐棣华。

黄克诚没想到,眼前的这位县委书记竟是一个这么漂亮的女大学生。虽然话不多,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6年时,四位国立山东大学女生在一起。左二为吴綪,左三为胡茄、左四为唐棣华

黄克诚常年带领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时间一晃也已经37岁了,但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终身大事。当他见到唐棣华时,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

在和唐棣华的接触中,黄克诚也渐渐了解了她的经历和身世……

唐棣华和黄克诚如何结为夫妇

1918年,唐棣华出生于武汉,祖上颇有权势。由于家中重男轻女的气氛,养成了她寡言倔强的性格。

后来,唐棣华跟随父母来到青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读书。在山东大学期间,她在进步学生吴倩的引导下投身于救亡运动的浪潮中。从过去一个只知道钻书堆的女孩子,成为了一名进步青年。

1936年冬,唐棣华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夏季的一天,吴倩看到唐棣华在读斯诺的《西行漫记》,便热情地启发她,便鼓动她一同前往革命圣地延安。

1936年春,青島山东大学学潮中被拘留的一群“爱国犯”。左二露半个脸的为唐棣华

这时,唐棣华的母亲正住在重庆,她给女儿拍来电报,要她暑期到四川去。同时,山东大学也正准备南迁。

“妈妈,对不起你,我不回去了,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延安。”唐棣华心里默念着,和吴倩等三名女同学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到了北平,刚好赶上卢沟桥事变发生。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吴倩和唐棣华三人返回山东,组织抗日活动。

她们回到山大,学校南迁了,空荡荡的校园里只剩下几十名学生。下一步怎么办?听说高密一带活动着一支抗日武装,吴倩和一群“民先”队员决定去高密。

但高密游击队并不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他们号称“一百单八将”,并不执行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唐棣华的毕业证书

“民先”队员和“一百单八将”分手了,一部分人投入坚持抗日的东北军,唐棣华和另一部分人投入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的麾下,从事抗日的统一战线工作。

这时,19岁的唐棣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沈鸿烈任命唐棣华为教导团营政治指导员,随省政府一起行动。唐棣华和战友的活动引起了沈鸿烈的怀疑,她们的行动受到限制,经过党组织的许可,她们悄悄地离开了沈鸿烈。

中共山东分局分派她们到苏北工作,因为她们是私自离开沈鸿烈的,继续留在山东可能引出麻烦。唐棣华被任命为中共邻县县委委员、妇女工作部长。

她在这里仅仅工作了3天,日本鬼子打来了,她又转到八路军南进支队先遣队工作。1939年秋,中共苏皖区委员会在皖东北成立,金明任书记,唐棣华任金明的秘书兼管总务工作。

不久,唐棣华又调到苏北阜宁县担任县委书记。在这里,唐棣华认识了黄克诚。

图|1942年黄克诚陪同陈毅一起检阅新四军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央命黄克诚重新组建新四军军部,将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担任3师师长兼政委,同时还担任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苏北区党委书记。

彼时的唐棣华虽然单纯年轻,但也能从黄克诚炙热的目光中感受到某些异样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她也说不清,只是感觉和旁人不同。

一次,黄克诚和唐棣华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身世。谈到动情处,黄克诚忍不住对唐棣华说:“小唐,我很喜欢你,我希望自己能永远和你生活在一起。”

看着黄克诚憨厚的神态,唐棣华不由得红了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幸福来得太快了,唐棣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独自沉默不语。

黄克诚见唐棣华不说话,有些着急:“怎么,你不同意吗?”唐棣华急忙点头说:“不,不,我同意!”

1937年,黄克诚和杨尚昆、邓小平、杨奇清等人在陕西

黄克诚从前啃过树皮、吃过草根,但这是他第一次笑得那么开心。1941年,黄克诚正式和唐棣华结为夫妇。回忆自己结婚的过程,唐棣华回忆道:

“我们结婚时,没有正式介绍人,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句话,什么都没有。我们两个各自将自己被子抱过去,这就算是结合了。结婚后,我们依旧各忙各的事,很少有时间在一起。”

唐棣华协助黄克诚工作

两人结婚的这年冬天,唐棣华怀孕了。但由于工作繁忙加上条件艰苦,便偷偷找了个民间医生将孩子拿掉了。

由于没有及时保养的缘故,导致双腿发肿、膝盖化脓、长时间高烧不退,最终落下了病根。黄克诚知道妻子流产的事,没有抱怨他,而是积极帮她治病。

唐棣华和黄克诚之间的婚姻美满又幸福。她曾经对好友杨纯说:“我是个笨虫,完全不会照顾人,但他并没有苛求我。”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和邓小平、傅钟等人在一起

没多久,唐棣华又一次怀孕了,行动越来越不方便。更加紧急的是,日军又开始了疯狂地“扫荡”。黄克诚心中非常焦急,便将妻子送到上海一家医院生产。

1943年9月,唐棣华带着出生几个月的黄楠回到苏北解放区,与丈夫黄克诚团聚。她担任黄克诚的机要秘书,两人一同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不久,黄克诚接到了延安总部的命令:率新四军第3师开赴东北。

此时,唐棣华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又检查出怀有身孕,从苏北徒步行军,漫漫数千里的行程非常不便。

在黄克诚的一再劝告下,唐棣华便带着孩子回到母亲那里。等她带着孩子回到汉口后,她发现自己原来的那个封建大家庭已经垮掉了。

唐棣华和母亲只团聚一周,便留下孩子踏上了开赴东北的征程。由于不忍看到孩子们伤心的场面,她便趁着孩子还在熟睡悄然离去。

唐棣华一路途经上海、北平、张家口,终于来到中共西满分局所在地齐齐哈尔。在这里,黄克诚担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唐棣华则担任齐齐哈尔一区区委书记。

凭借自己积累五年的工作经验,唐棣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来。由于东北天气寒冷,黄克诚的气管炎时常发作。

为了方便照顾丈夫,黄克诚担任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副司令员兼后勤部司令员时,也将唐棣华调到身边担任后勤司令部常委机要秘书。

解放战争时期,唐棣华跟随黄克诚四处奔波,无论是沈阳、哈尔滨、北平、齐齐哈尔,还是长沙、武汉,都留下了两人的足迹。

1949年10月,黄克诚担任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唐棣华则来到湖南省工业厅工作。

1952年2月,中央调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唐棣华也调入北京,来到化学工业设计院担任院长一职。

1955年,黄克诚被授予军衔。在授衔的十个大将中,他排名第三。之后,他先后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1956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召开,他又被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在化工部工作期间,唐棣华居住在单位的一间单身宿舍中。但每到周六,她都要回家同丈夫和家人团聚。

之后,黄克诚和唐棣华被迫分离。1968年年底,在河南信阳的唐棣华心中惦记着家人,一颗心一半给了黄克诚,一半留给了孩子们。

正当她惦记着家人时,却听到传言说黄克诚已经去世。焦急万分的唐棣华立即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要求取回黄克诚的一部分书籍。

黄克诚一家人

在周总理的批示下,唐棣华回北京拿着黄克诚的一封信,前往山西取他的书籍和衣物。当她得知黄克诚尚在的消息,唐棣华激动不已。

不幸的是,她在临行前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左腿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医院治疗。直到1971年,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2 阅读:27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