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功夫巨星李小龙出殡仪式,儿子李国豪指着棺材喊:爸爸在拍戏

追溯历史五千年 2022-04-21 18:06:16

1973年7月21日,香港报纸刊登了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爆炸新闻:李小龙在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病逝!

一代功夫巨星陨落的消息传来,很多人不禁瞠目结舌:李小龙一向猛如虎、坚如钢,怎么突然离开人世了?要知道,李小龙刚刚拍摄的电影《龙虎争斗》马上就要上映,影迷们不禁怀疑这会不会只是电影发行方的炒作?

7月25日早上,李小龙的遗体被运到九龙殡仪馆,民众和好友纷纷来吊唁。到这时,人们才不得不接受这个残忍的事实。

就在李小龙出殡的当天,香港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很多人自发站在马路两侧默默和李小龙做最后的道别。

在九龙殡仪馆,超过两万的影迷纷纷前来吊唁,灵堂内的布置很简单,上面挂着写有“艺海星沉、哲人逝去”的横幅,里面挂着巨大的蓝色挽幛,正中央摆放着李小龙的巨幅遗像。

出殡现场,花圈堆积如山,李小龙静静躺在棺材里,身上穿着唐装,面容非常安详,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

李小龙的妻子琳达是美国人,还是按照中国传统的习俗为丈夫披麻戴孝,她敬献的花圈上写着:小龙爱夫,缘续来生。

李小龙离开之际,他的女儿李香凝4岁,李国豪只有8岁。两个小孩似乎没有意识到一切,尤其是李国豪指着棺材喊道:“爸爸在演戏,爸爸在演戏!”

大家听到孩子稚嫩的话语,止不住泪如雨下。李小龙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李小龙的灵柩葬在美国西雅图。

01 李小龙的功夫之路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于1940年出生于旅居美国的粤剧艺人之家。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成名之后移居香港,而李小龙便是他的第二个孩子。

幼小的李海泉在离开旧金山之前,拍摄了粤语片《金门女》。由于影片中需要一个婴儿,李小龙便被送到镜头前。此时的李小龙还不满周岁,便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处女作。

7岁那年,李小龙便跟随父亲学习太极拳。而他最喜欢做的事便是在街头和人切磋武艺。可太极拳是个慢功夫,并不适合在街头打斗。

于是,李小龙便萌生了放弃学习太极拳的想法,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可父亲清楚李小龙的性格过于刚烈,只能另辟蹊径来弥补。最终,父亲便让李小龙学习内家武功。李小龙也听说内家功夫很讲究技艺,便一口答应下来。

梁子鹏是香港内家武功的高手,他一听说李小龙喜欢在街头打斗,只能勉强答应让李小龙听自己的理论课。梁先生深厚的拳理知识和武学修炼基础深深打动了李小龙,他也真正了解了太极拳等内家武功。

在张卓庆的介绍下,年仅15岁的李小龙正式加入叶问门下,开始系统性学习咏春拳。咏春拳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由广东佛山的叶问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正式发扬光大,也成为近代香港武坛的一代大师。

叶问非常开明,并不反对李小龙继续修习太极拳,也不反对自己的弟子和其他门派的人过招,反而非常注重实战训练。

在学了咏春拳之后,李小龙依旧喜欢去街上和人比武,不过他并不是为了和别人好勇斗狠,而是通过和别人比试来看看自己的武艺究竟如何。

1959年,19岁的李小龙来到美国定居,同年九月来到西雅图爱迪生技术学校,白天在学校读书,晚上在唐人街餐馆打工,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涯。

1961年,李小龙正式在中学毕业,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华盛顿州立学院,主修哲学。

在美国,李小龙开设自己的武馆。在美国十年间中,他经历过欢喜、辛酸、希望,但始终没有放弃过对功夫的追求。

1970年年初,李小龙在一次练功中腰部受到严重损伤,上半年时间几乎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借此机会,李小龙学习了大量武学专著,形成了截拳道思想。

后来,李小龙以截拳道宗师的身份被选入《黑人》名人堂,这也标志着李小龙新创的截拳道赢得了国外武术界的认可。

李小龙和叶问

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功夫的影响,李小龙想到了拍电影。小时候,李小龙便拍过不少电影,他也知道电影是一种颇具传播力的传播媒体。

也是在这一年,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掌门人邹文怀找到了李小龙,他认为李小龙非常适合拍‘华人在海外’这种题材的电影。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李小龙便回到香港出演了《唐山大兄》。

02 声名大噪之际,李小龙患上精神分裂症?

《唐山大兄》上映之后,嘉禾电影公司又拍摄了《精武门》。剧本完成后,邹文怀认为配角“陈真”的性格更加出彩,便决定将陈真升为第一男主,由李小龙来出演这个血气方刚的民族英雄。

1972年6月13日,《精武门》这部影片正式在香港上映。在电影荧幕上,李小龙饰演的功夫形象深入人心。

儿时的李小龙和父亲拍电影

当“陈真”摇着指头从容不迫地说“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时,观众从影片中体验到了极大的民族自豪感。正是在这样强大的共鸣下,李小龙就成为了华人圈的偶像。

从这时起,双节棍、飞踢、怪叫便成为了李小龙的金漆招牌,他也一跃成为整个华人圈乃至香港最为炙手可热的功夫巨星。

1973年,是李小龙极焦灼、极痛苦、极狼狈、极惶惑的一年。按理,他已实现了他立下的三大宏愿,他正在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超级功夫明星。他应该扬眉吐气,心旷神怡,春风得意了。他确实狂妄过,但更多的是不安。

李小龙得到的愈多,追求的也愈多;他追求的愈多,他要付出的努力也就愈多。如此,他怎么会不堪重负、身心憔悴?

李小龙旧照

对于李小龙后期的情形,他的老友施里芬深有感触地说:

“武术对小龙来说,从来就和对我或其他人的意义大不相同。小龙他永远不能跳出武术的魔圈获得安宁。本来应该保护他的东西却帮助不了他,他投出了许多石子,可是这些石子都反弹过来打了他自己。生活中烦恼的事够多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唯恐避之不及,可是有些时候,小龙他却似乎欢迎它们的光临。”

施里芬的“石子说”可作几种解释,其中一种,可用中国的一句成语蔽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李小龙八方树敌,四面楚歌,首先是他的缘故;李小龙名声扫地,命途多桀,也主要是他自作自受。

李小龙一向言行不太一致,甚至相悖相逆,在以前,可以解释为他年轻、性格不稳定,且接受的东西太杂。稍后,可以理解为他功成名就,忘乎所以,他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对自己的言行负一点责任。而现在,过去的种种说法都无法解释他的古怪与荒唐。

也是在这时,此时的李小龙已处于精神分裂症的边缘。

李小龙和香港女演员

洛杉矶的一名精神病医生,同时又是李小龙功夫电影的爱好者。他在李小龙死后,看到介绍李小龙在香港的情况的文章,得出结论:李小龙已有近一年的精神分裂症病史!

这是千万个李小龙迷所不能接受的,他们不敢想象他们崇拜的偶像,竟会是中国人口语中所说的“疯子”!

美国对精神病的界定比较宽泛,人们常把忧虑、压抑、失眠、注意力分散等情绪变化或小毛病列入精神病的范畴。美国精神病医生数量惊人,这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中国,人们则普遍认为一个人完全失去理智并不能痊愈,才能确定为精神分裂症。就这个意义上说,李小龙还只处于精神分裂症的前兆期。

可当时,几乎没有人往这方面想。不少人把李小龙的非礼,视为蓄意与恶意,另有不少人,从他的性格、地位名气变化等方面去解释。

李小龙

确有人认为李小龙精神有问题,但不敢转告李小龙的亲人,更不敢公开。在中国随意下结论是要负责任的,尤其像李小龙这样的武林高手,惹火了他,岂不是送肉上砧?

03 李小龙拍摄《龙虎争斗》突然晕倒

琳达与李小龙朝夕相处,理当应该敏感到李小龙的变化。琳达既爱,又崇拜李小龙,是不会往那么坏的方面想的。再说,李小龙在家相对比较安宁,有时,还会在琳达面前乖顺得像个大孩子。家是李小龙宁静的港湾。

李小龙在外面频频惹祸,琳达会以适当的方式婉言批评和规劝他。同时,琳达也对外界对李小龙的不友好而生怨言。

李小龙死前的数天,曾忿忿然地对人说:香港人对他不好,他决定回西雅图定居。西雅图是琳达的出生地,是琳达的家乡。这也自然是琳达的意愿。

1973年,对李小龙来说,不仅他的精神垮了,他的身体也垮了。

李小龙一家人

这年的5月10日,正值香港的夏季,天气闷热而潮湿。在九龙郊外的嘉禾片场,李小龙正与一些演职人员为《龙争虎斗》的国语片配音。

录音室配有冷气机,但在对嘴型配音那天,把最杂的冷气机关了,以防其杂音混录入声带。当然,整个窗户也是密封的,以防户外噪音。

整个录音室闷热无比,酷似一个大蒸笼,每个人都大汗淋漓,头晕脑胀。李小龙不时吃他带来的维他命、高蛋白质混合饮料和果汁 ,仍不敌其热,显得精疲力竭,虚弱异常。

同事虽发现他有些异常,但都不当一回事,大不了是轻微的中暑反应。在大家的印象中,李小龙是铁打钢铸的人,任何人都可能垮下来,就他无疾无恙。

李小龙离开了录音室,谁也没留意他已不太对劲,只是以为他去方便一下。几分钟过去,大家停下来等他录音,但却等了二十多分钟仍不见他回来。大家觉得有些奇怪,就派人去找他。

李小龙照片

李小龙昏倒在带浴室的休息室地板上,去的人当他中暑什么的就把他摇醒。据李小龙事后回忆,他并未失去知觉,他能听出一切响声,就是身不由己。

摇醒后的李小龙脸色苍白,立即爬了起来,恍恍惚惚慢慢走回录音室继续工作,他还没走到他的岗位,又不小心摔倒。大英雄不打自倒,是很失威的事,李小龙假装掉了眼镜,在地上摸索,但马上不省人事。

场记赶忙跑到邹文怀办公室,说李小龙病倒昏迷。邹文怀立即派人请医生,急忙赶到录音室。

“我看到李小龙呼吸困难,喘息声很大,而且浑身颤抖。于是我给浸会医院的朗德医生打了个电话,他让我把李小龙立即送往医院。”

这是数月后,邹文怀对法庭陪审团作的供词。

李小龙被立即送往医院,第一个对他进行检查诊断的是朗德医生。李小龙太太琳达闻讯立即赶到医院,琳达以为他患的是盲肠炎,或者是脱肠-,因为他以前发过此类病。

也是数月后,朗德医生在法庭作证时称:

“李小龙被送进急救室时,正发高烧,完全休克,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邹文怀和李小龙

李小龙发生过一连串痉挛之后,便静止下来。他浑身都浴在汗水里,他呼吸很不正常,每一次呼吸听起来都像是濒死的最后一口气。他的眼睛仍张开,但涣散无神。

医生给他做了脑外科检验,并给他服用甘露醇,以减轻他的脑部肿胀情况。根据验血结果,李小龙的肾功能也可能有问题。

04 李小龙陷入惶恐,突然病逝

李小龙醒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他感到非常接近死亡,但他仍能表现他的意志。他开初口齿不清,后渐渐清晰,他说:“我要搏斗,我要成功---我不要失败。”李小龙仍在顽强地表现自己,他知道,倘若没这个信念,他就会死去。

由于邹文怀的精心安排,李小龙这次意外被封锁得严严实实。否则,医院的门会被记者挤破,一惯“幸灾乐祸”,恨天下不出事的报界又大有文章可做了。

李小龙和妻子琳达

一周后李小龙出院,他故意装作乐观的样子跟家人、友人、同事说笑,其实他内心忧郁而消沉。李小龙接受了琳达的建议去了一趟洛杉矶,请大医院的医学专家为他会诊,同时也是看望定居在洛杉矶的母亲。

李小龙“赴美访好莱坞”的消息传出,一些敌视李小龙,又奈何不得的人祈祷,“但愿此公一去不再回来,阿弥陀佛。

会诊繁琐而又细致,最后,这批洛杉矶的名医一致认为:李小龙患的是一种严重的失调症,或者是一种癫病(中国俗称羊角风)。病因可能是操劳过度,也可能是过度紧张。诊断的结果是模棱两可的,病因病症皆如此。他们给李小龙开了一些治疗痉挛性失调症的药。

李小龙见了母亲,说他差一点见了上帝。母亲十分担心。李小龙说:“我这不是很好吗?我打算活100岁。”母亲见他生龙活虎的样子笑了,说:“你至少可活100岁。”

图右为李小龙

李小龙还走访了华纳电影公司,看望了一些好莱坞的朋友同事。大家对他很友好,说什么时候能与你合作拍功夫片。李小龙说快了,他打算拍完《死亡游戏》就回好莱坞,好莱坞才真正适合他发展电影事业。

李小龙曾向友人抱怨香港人的虚伪,觉得那不是他所愿呆的地方。友人很奇怪,没有香港,哪有李小龙的今天?李小龙成为国际知名的功夫影星,全靠香港促成的,那里的人正把李小龙当神崇拜。

李小龙观看了华纳公司《龙争虎斗》英语片的后期制片。该片定于8月24日在洛杉矶的格劳曼中国戏院举行首映仪式。发行商十分看好这部带有好莱坞色彩的中国功夫片,预计在美国市场会进入卖座影片之列。

李小龙答应华纳公司及发行商的邀请,8月间再回一趟美国,为《龙争虎斗》的公映作一次广泛的巡回宣传。

李小龙

8月间,李小龙确实已回到了美国,但那是他的尸体,一切恍如“死亡游戏”。李小龙结束短暂的美国之行,返回香港。他气色很好,情绪极佳,虽然还瘦,却异常结实。

李小龙对哥哥李忠琛说:“母亲说我至少可活100岁。”李忠琛笃信不疑。

李小龙又像往常一样玩命地工作。他需要做的事太多,他不知如何从心理生理上自我调节,他活得很累。

很快,李小龙堕入施里芬所述的那种魔圈里。他的脾气愈来愈暴躁,行为愈来愈古怪,人们愈来愈不可理解他,他愈来愈孤癖,他的敌人也愈来愈多。

更可怕的,是他处于一种莫名的惶恐之中,他害怕失败,害怕失去所获得的一切,害怕他像上一次那样晕倒,却又永远醒不来。

李小龙

他变得多疑起来,除了琳达,他觉得每一个人都在虚伪地说假话,都在图谋有意跟他过不去。他又开始抽大麻烟叶,他需要这种麻醉,那种快感与幻觉是现实中怎么也寻找不到。

“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这句话过早地在李小龙身上得到验证。

李小龙正在等待《龙争虎斗》的公映,他已经开始撰写《死亡游戏》的剧本。可就在1973年7月20日晚上11时15分,李小龙因昏迷被邹文怀及其太太琳达送入伊莉莎白医院抢救,不治而亡,享年32岁。

一代巨星陨落,港埠为之震动,这不幸成为人生中真正的“死亡游戏”!

1 阅读: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