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打马字与厦门话

文化愿补不足 2024-11-16 00:07:34

厦门话是闽南语的代表音,学会了厦门话,走遍福建都不怕,甚至跨海峡到台湾也能无障碍与当地人交流。但厦门话的形成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有位叫“打马字”的美国牧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清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传播基督教义,但语言不通成为传教的最大难题。来到厦门传教的打马字也碰到了语言不通的问题,他发现当地流行的闽南语与朝廷官话区别很大,即使是官派翻译,会说闽南语的也少之又少,便想寻求当地精通闽南语的老乡帮助。某次,打马字发现厦门局口街一位杨老先生的闽南话说得很地道,又了解民间语言,懂很多闽南方言词汇,就请他参与编辑白话字字典。不料当地一些地痞流氓听说了杨老头家常有洋人出现,以为他家里发了大财,就做起了敲诈勒索的勾当。这事情传到了打马字牧师的耳中,气得他拍案而起,马上找到了当地领事馆,愤怒地要求清政府制裁恶霸。后来,这一事件被记录在《中美往来照会集》中。

1852年,打马字与新街堂几位牧师一起编撰的《唐话番字初学》出版,这是一本闽南语拉丁字母的正字法学习教材。后来,打马字又编纂了一部《厦门音字典》,成为学习厦门话的必读书籍。

打马字在厦门传教四十余年,他和两任妻子、两个女儿为传播厦门白话,开办了田尾女学堂(当地第一所女子学校,1910年改名毓德女校)、养元小学等,普及教育。1890年,打马字退休回到美国,出发前,他们一家拍了一张全家福,虽是外国人,照片中却不知怎的流露出了厦门人才有的味道。

0 阅读:0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