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LinkBudsFit降噪真无线耳机体验-TDSREVIEW

我是音频数码怪 2025-02-28 18:26:51

Sony LinkBuds Fit ANC TWS - TDS REVIEW

ソニー LinkBuds Fit ノイズキャンセリング完全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以及内容说明 V202502 进行,可以在主流搜索引擎直接搜索。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Sony LinkBuds Fit WF-LS910N: IV (Recommend)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 | TDS ANC Pyramid:

Sony LinkBuds Fit WF-LS910N: In-Ear Skyline Level

这是索尼 Sony 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五十五个产品。

前排提示:请结合 LinkBuds Open 以及 WF-1000XM5 的 TDS REVIEW 进行阅读,部分重复功能将不再详细介绍。

之前我们已经为大家带来了 LinkBuds Open 的完整体验内容,这几个月来它也是我最常用的 TWS 耳机之一,那么在去年年底已经回顾过 WF-1000XM5 之后,现在是时候端上来 LinkBuds Fit 的体验了。它能不能做到真正提升佩戴体验,与 WF-1000XM5 之间有没有明显的差距,与 LinkBuds S 之间有没有新的提升?经过一个季度有余的使用,看完这篇你会了解。

包装与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

和 LinkBuds Open 的包装一样,包装也非常小巧,也采用了 LinkBuds、WF-1000XM4 这代产品开始使用的“环保包装”,有一次性胶贴。

内部配件包括一条 USB-C to USB-A 短充电线以及四对耳塞套。它也有类似 Open 的那种多色保护壳配件售卖。

首先说说耳套,Fit 的耳套某种程度上算是集合了 WF-1000XM5 耳套的结构和苹果、三星喜欢使用的卡扣结构。卸下耳套后你会发现它的耳机导管非常短,这个长度甚至都基本上不能被叫做导管了……而耳套依靠与出音口的卡槽耦合固定与耳机连接,跟 AirPods Pro 系列那种下陷式的结构还不一样。所以短时间内你也没有办法给它更换第三方导管甚至自家的那些哥套来使用了,另一个角度上来说,的确牢固程度增加了不少。

LinkBuds Fit 附带的这种耳套非常软且矮,导管的形状像是一个锥形,中段嵌有一层滤网,类似于 AZLA SednaEarfit Max 的那种形式,这是相较于 WF-1000XM5 的耳套滤网来说,它要显得软一些。官方命名为“柔软舒适耳塞”。

和 LinkBuds Open 一样,保护壳有两种,首先是充电盒的外包保护壳,硅胶材质,在包裹充电盒的同时提供一个显眼的挂环,可以连接挂绳或者登山扣之类的东西,也默认带一个圆环登山扣。LinkBuds Fit 的侧翼撑架也包裹了整个后腔体,且可以更换。颜色与 Open 一致,索尼提供了黑色、灰粉、灰绿、灰紫和灰蓝五种配色,四种彩色都是低饱和度颜色,不会扎眼。

充电盒壳一只139元,侧翼撑架一对59元…… 价格没有变化。“如果你恰巧财力雄厚”,Fit 的颜色组合你可以搭配出更多,因为它默认机身配色有三种。

还记得我们在 LinkBuds Open 的文章里提到过任意组合的可能性吗?索尼的旗舰店里这次直接给你安排了上下盖的颜色排列组合…… 看,省钱了(不是)。

为什么要额外再提一下它的保护套呢?原因在于,乍一看 LinkBuds Fit 跟 Open 的充电盒体积一致,实则不然,Fit 的充电盒是要厚一些的,所以当我美滋滋打算把 Open 的保护套装给 Fit 时,发现底座厚度限制了兼容性。你猜它厚了多少…… 正正好好 1mm……

设计、佩戴表现与声学结构 | Design, Fit & Acoustic Structure

LinkBuds Fit 在中国大陆市场默认提供黑白绿三种颜色可选,在 Open 的基础上增加了灰绿色作为基本款,这个绿色实际观感是一种类似于绿豆、抹茶的灰绿色,相对比较浅。按照 LinkBuds S 的后续补色战略,不排除后续还有其他配色的可能。

LinkBuds Fit 采用了与 LinkBuds Open 基本一致的新充电盒外观,看上去像是一块被烤制成方形的马卡龙。上盖为光面,黑色版本对应亮黑上盖,而白色和绿色版本为则是随机的大理石纹路。看上去和 LinkBuds S 的“环保材料”还不太一样,廉价感少了很多,且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不同。底座部分则是磨砂处理。配对按钮和 USB-C 充电口位于背部铰链下方,按钮的手感有点软。上文已经提到,LinkBuds Fit 的充电盒在俯视角度尺寸与 Open 的盒子完全一致,但是底座厚度稍有增加,所以它成为了一块“厚底马卡龙”。

开盖的手感比 Open 要紧一些,依然能够轻松地进行单手开合,这种“马卡龙”式的结构对于单手开合提供了很好的角度。如果你一同购买了上文提到的保护壳,将手指穿过登山扣,能够以一个很舒服的、符合直觉的姿势打开它。耳机在盒内的放置方式与 Open 相同,是趴着的。磁吸力度足够,不会有松脱晃动感。

如果说 LinkBuds S 是 WF-1000XM4 结构的简化,LinkBuds Fit 可跟 WF-1000XM5 的结构差别明显大不少。它的腔体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旋转了角度的、去掉柄部的 AirPods Pro……

依然是我们熟悉的 buds 形态,表面为光面处理的塑料,摸上去跟盒子盖是一样的。做工细节相对不错,前后腔体接缝非常细。不过由于后腔体的耳翼结构,视觉上腔体的一体性不像 WF-1000XM5 那么高,或者说那么连贯。

它的单边重量比 WF-1000XM5 轻一些,降到了约 4.9g——作为比较,LinkBuds S 是约 4.8g,其实还重了一点点——当然,没啥感知。事实上,LinkBuds Fit 的佩戴是比 S 还更好一些的。由于前腔体是一个比较饱满的椭圆,它的腔体曲线是要更加贴合耳廓形状的。我们去除掉耳套,下图展示了它与 AirPods Pro 二代的腔体形状对比。而 LinkBuds Fit 会佩戴得更加稳固,原因在于它在耳廓中的角度不同。

像 AirPods Pro、Galaxy Buds3 Pro 这类带柄的 pods 式 TWS 耳机,它的椭圆腔体与耳廓的接触类似于直插式入耳耳机,柄部自然下垂相当于给耳甲腔形成一个向下的牵引趋势。而 LinkBuds Fit、WF-1000XM5 这类 buds 式 TWS 耳机,它对于耳廓的压力是相对分散的,更类似于绕耳式入耳耳机的佩戴状态。即使两种耳机腔体形状类似,buds 式的 TWS 耳机在耳廓内相对于 pods 式就是会有约 30° 的旋转角,那么刚好类似于高贴合度 IEM 的耳甲腔凸起,是有更高的贴合程度的。因此,LinkBuds Fit 能够实现接近于过去 WF-1000X 系列的腔体贴合程度,以及 AirPods Pro 类耳机的小型化前腔体。结合硅胶耳翼,自然会有比较稳定舒服的佩戴。值得一提的是,跟 LinkBuds Open 专门提了如果原装耳翼不合适可以找客服不同,LinkBuds Fit 的购买页面中似乎没有提到这点。不知道是对于佩戴很自信还是如何,至少就 LinkBuds Open 来说,有不止五位读者跟我反映了默认耳翼偏小的情况。我认为还是包装默认配备多尺寸耳翼是更稳妥的选择,不过,相较于 LinkBuds Open,Fit 的支撑点更多,加上耳塞套的摩擦,这方面问题会低不少。

它依然支持 IPX4 级别的防泼溅,可以应对小雨、日常运动出汗等场景。

腔体表面的开孔有三处,分别是:腔体背部的大号开孔,表面有网罩;腔体顶部的小型气孔;导管基座的一处开槽。就我的耳朵而言,跟 WF-1000XM5、WF-1000XM4 比起来,LinkBuds Fit 的堵塞感不会那么强,是一个堵得足够严实但是不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不适的状态。被动隔音的强度不会那么高,但是在类似体积的 TWS 耳机里属于还不错的。毕竟总有人说索尼“降噪靠堵”,至少堵塞感这一点上,它不至于。那降噪会受到影响吗?我们在降噪部分会详细说说。

操作与软件功能 | Control & APP

和 LinkBuds / LinkBuds Open 一样,Fit 也保留了广域点击的特性。这意味着面板表面和脸颊这一大块区域都是可操作区。

相对来说,广域点击的操作区域距离耳机腔体越远,它的反应时间就会越长。同时,灵敏度的调节可以尝试,只是目前的状态来说,它的灵敏度通常都已经足够高了。操作也有语音提示,默认提示的音量尚可,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会有一些不够响。不过,在 app 中你可以进行音量调节,还可以设置十五种语言的提示。

和刚写过的 LinkBuds Open 和 WF-1000XM5 一样,由于整合了佩戴感应器和陀螺仪,LinkBuds Fit 也是支持一些头部动作识别的。首先是佩戴识别,它的佩戴识别反应准确率是没什么问题,摘下后的暂停速度也足够快。

头部控制的逻辑和 AirPods 系列是一样的,适用于通话的接听和拒绝。同时也支持对于 Auto Play 的控制。智能免摘会根据你说话来实时暂停播放。这些就不赘述了。

通过 Sound Connect app,你仍然可以进行均衡器、360 RA 测量、操作自定义、固件更新等常见操作。

额外多提几句它的佩戴识别功能,在以往的气密性检测之外,还有个耳套检测功能,这对于两边耳道不太对称的用户来说友好度还是挺高的。

这次也引入了几项智能功能,其中 Auto Play 是一个针对于不同运动场景进行音乐自动播放的功能。目前可以联动 QQ 音乐、Endel 和 Apple Music。实际体验下来,它应该是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来进行判断的,因为打开此功能会提示你配对一个新的蓝牙设备。在开始跑步时,它会自动开始播放预设的播放列表。每天第一次佩戴的时候会进行日期播报,每个小时可以开启整点报时。这个功能显然是为了全天候佩戴来设计的,也正是 LinkBuds Open / Fit 这种设计为全天佩戴的结构才有一定的实用性。

再比如语音控制,除了依靠“语音助手”唤醒词来调用系统内置的语音助手,它也可利用一些基本的词语识别来调用基本功能,通过语音助手的入口,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通话控制、信息播报以及功能调用之类。

关于各项智能功能地详尽介绍,也欢迎阅读 TDS 出品的《索尼 LinkBuds Open 开放式真无线耳机体验 - TDS REVIEW》,这些 LinkBuds 第二代产品引入的新特性我们都有非常详尽的介绍体验。

需要多额外提一句的是,目前国行 LinkBuds Fit 能够支持的 Quick Access 入口似乎仅有网易云音乐和 QQ 音乐两个主流流媒体 app。

降噪/通透/通话 | ANC, Transparency & Call

前面已经提到了,LinkBuds Fit 的腔体造型做出了一定改变,也就没法很大程度上靠“堵”来增加降噪感知了。实际上,它的被动隔音能力也确实远不如 WF-1000XM4 / WF-1000XM5,这种很饱满的腔体。就我的耳廓而言,在关闭降噪之后,它对于高频噪音的物理抑制其实还没有 AirPods Pro 那么强,也就是说,如果 LinkBuds Fit 这次依然降噪综合感知优秀,那么会更依赖主动降噪的发挥。

实际开启主动降噪之后,LinkBuds Fit 的降噪效果也的确跟我们预想的一样,感知上不如 WF-1000XM5 那么效果好。它对于低频稳定噪音的抑制还是明显的,但是深度是降噪金字塔 Skyline Level 这一最高级别中略靠后的了,跟 AirPods Pro 二代这种相比,降噪深度表现是有距离的。频宽覆盖表现还不错,基本上对于人声中低音的抑制能力也有相当地感知。然而对于偏高频段的一些乐器和噪音源来说,抑制效果会不如 WF-1000XM5,且对于键盘敲击之类的声音有轻微的增强。相较于同档过往型号,它的降噪主观感知提升不算大。单论降噪感知这件事,它跟 WF-1000XM5 尽管都可以被列入第一档,但显然它还是跟旗舰的调法并不一样,更加强调低耳压的舒适降噪感受来实现长时间、接近全天候使用的特性。

抗风噪方面,由于配备了一定程度的风噪抑制结构,只要不是麦克风正对风源,它都有着还不错的抑制效果。

不过,由于芯片算力提升,搭载了和 WF-1000XM5 一样的降噪处理芯片,它对于突然大声压噪音的抑制速度还是相对快的。耳压感方面,在 Skyline Level 一众型号里属于耳压感比较轻的,且降噪开启后的舒适程度在面对长时间佩戴时也能有更积极的评价。底噪控制得还不错。和 XM5 不同,它是没有降噪自适应的——但是环境音模式却多出来相当到位的自适应能力。

在 LinkBuds Fit 刚发布的时候,有首发媒体提到环境音的提升。这使我非常好奇它的环境音表现实际如何,毕竟 WF-1000XM5 在这方面的进步已经非常显著了。

环境音一如既往有 20 档可选,即使开到 20 档,自然度也依然保持了相当不错的可用性和自然度。跟过去中高频有一定衰减的表现比起来要好得多,甚至在开到 20 档的时候会觉得总体声压会有轻微的增强感。平直程度与 AirPods Pro 二代的那种相当还原的状态区别已经非常小了,仅在高档位高频会有轻微的突出。语音可用性足够高,不必担心说话偏闷的问题(仅有非常低的闷感,不影响对话)。同时你也可以开启人声专注(关注语音),听上去会更加重视中高频。

自动环境声音功能加入,对于不同噪音环境下的环境音拾取力度是有完全可用的适应能力的,你也可以调整灵敏度,默认其实就完全够用了。这套表现其实帮助 LinkBuds FIt 在降噪综合能力的评价上加成了非常多。它也的确比 WF-1000XM5 的环境音表现更全面出色。

额外地,在环境音模式下,它的风噪抑制做得相当好,无论各种方向的风源都有一定抑制效果。

通话方面,LinkBuds Fit 在运营商网络的语音场景可以实现不错的拾音能力,跟一些柄状的 TWS 类似,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响度不足的问题。通话降噪在较为复杂的嘈杂环境能听到在起作用,对于语音主体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干扰。

如果说 WF-1000XM5 的定位是 TWS 中的降噪旗舰,那么 LinkBuds Fit 的定位大概是舒适降噪和环境音专长。纵使两款耳机的降噪处理芯片组一致,但是降噪相关的各项指标都是有差异的。最终我们决定 LinkBuds FIt 依然可以进入 TDS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的 Skyline Level,毕竟在降噪几项上还是相较于 LinkBuds S 有一定进步的,但是它俩都不会在本级的排位靠前。LinkBuds Fit 的优势主要在于:耳压感控制、通透模式自然度和通透模式可用性三项指标上,在降噪深度和配合被动隔音的整体效果则并非优势。相对来说,LinkBuds 二代目这两个产品都更强调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缩小腔体体积也是其一,环境音的提升也是其一。

信号与续航 | Connection & Battery

信号稳定性方面,作为搭载 LDAC 的设备,我们依然对于它在两种模式下的信号进行了主观测试。

信号优先/最佳效果模式连接标准测试设备 Xperia 5 III 的状态下,无论 WLAN 关闭还是开启的情况下,卡顿丢包情况都比较少。距离三米且隔承重墙的状态下也不会有卡顿的明显增加。不过,偶尔会出现一次左右耳机的跳读,不至于特别影响体验。

设备不变,切换至音质优先模式。在信号密集区域打开 LDAC 音质优先会偶尔出现卡顿,在开启 WLAN 的状态下稍有增加。在隔墙、开启 WLAN 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卡顿丢包会增多一点。日常使用或是非信号密集区域通勤时,建议信号优先/最佳效果,室内稳定使用可以选择打开音质优先。总体来看,相比于 WF-1000XM4 和 LinkBuds S,它的信号质量是有提升的,但是距离一些 LDAC 下表现优秀的头戴耳机,显然还有距离。

切换到 AAC 之后,无论 WLAN 开启与否,Xperia 5 III 与 iPhone 14 的测试结果都是足够稳定的,也能在保持相当距离的情况下确保信号流畅。

在信号复杂环境并开启 LDAC 时,我手上这条 LinkBuds Fit 在初始固件下偶尔会出现右耳停顿一下很快恢复的情况,而左耳则持续流畅。不清楚是个体问题还是通病,手上有 LinkBuds Fit 并长期使用的读者可以在评论区给出自己的体验结果。

延迟方面,LinkBuds Fit 没有具备单独的游戏模式。以 LDAC 编解码器信号优先连接 Xperia 5 III,进行流媒体视频和本地视频观看,它的延迟大概控制在正常语速半个字以内的程度,能够满足基本的视频观看需求,比上代表现要好一些。

对于双设备协同的表现怎么样呢?其实表现和 LinkBuds Open 类似。我们以 AAC 连接 Xperia 5 III 和 iPhone 14,在一端播放未开始状态下,进行另一端的播放操作,LinkBuds Fit 比过去的索尼耳机反应都要快,且频繁切换七八次可能才会出一次 bug(以前两三次就会有一 bug)。不过,如果在一端已经在播放的时候,还是必须得在暂停后才能切到另一个播放端,这点跨平台确实不好解决。另外,它也一如既往支持 Windows Swift Pair,在开盖时,开启蓝牙的 Windows 设备会直接进行弹窗。

续航方面,官方标称仅耳机连续播放 5.5h(降噪开),搭配充电盒最高一共 21h左右(降噪开)。个人经过标准流程测试下来,关闭 DSEE,不开启节电模式,以 LDAC 编解码器连接 Sony Xperia 5 III,开启降噪,设置其他为默认,以 50% 音量连续播放流媒体音乐(Apple Music Lossless)、播客节目(小宇宙),仅耳机续航为 6 小时 23 分钟(三次标识满电状态下均值),略超出官方描述。它也支持充电五分钟续航一小时的应急补电。长时间不佩戴会自己盒外断电的选项,依然默认开启。没有无线充电,这点与 LinkBuds Open 一致。

空间音频与背景效果 | Spatial Audio & Background Effect

LinkBuds Fit 自然也原生支持 360 Reality Audio。在经过测量之后聆听 360RA 音源时,有着比较还原的声场,但是需要你的音源原生支持。额外地,头部追踪的反应速度跟 AirPods Pro 二代也相对接近了。Xperia 手机联动可以实现的 360 Upmix 重渲染也在过去介绍过,常规听音我认为没有必要开启。不过,在 Fit 上的 360 Upmix 表现要比 WF-1000XM5 听上去更对头一点。

关于 Dolby Atmos 的支持,同样没有专门介绍。我们这里还是跑一遍流程,以下的描述我们基于这样的场景配置:索尼生态测试设备 Xperia 5 III 以 LDAC 音质优先连接,开启系统级 Dolby Sound,搭配聆听 Apple Music 的原生 Dolby Atmos 音源。

此时空间音频声场的大小在我听过的空间音频入耳耳机里是中等略偏小一点的状态,呈现出的空间有一定的高度,边界感清晰度还不错。脑后的信息量压缩感不会像 WF-1000XM5 那样。相对来说,它的空间要更加规整。同样,不会出现明显的“延迟感”。基于哔哩哔哩的 Dolby Atmos 视频听音环境,亦然。三频分布不会明显变化。

LinkBuds 新系列中的新增功能“背景效果”,相较于 LinkBuds Open 上的相当可听的效果,我对于 Fit 上背景效果的评价要明显低不少。三种模式下的声音空间模拟,听上去定位和空间感处理的准确度和真实度都中规中矩,空间高度甚至有一些局促感。“咖啡馆”场景和“客厅”场景的拟真度的表现还是 Open 更胜一筹,果然还是物理开放在这方面更有优势啊…… 总之我个人建议后续固件进行 OTA 优化。

扬声器、声音模式与编解码器 | Driver, Sound Modes & Codec

LinkBuds Fit 搭载了和 WF-1000XM5 一样的、直径为 8.4mm 的动圈单元,被命名为“驱动单元 X”,采用了球顶和悬边分离的结构,同时也有异质处理。

均衡器设置依然是对于五个频率点的 ±10dB 调节范围,同时还有 ±10 档的 Clear Bass 调节。预设均衡器还是那几个模式,也支持“找到您的均衡器”玩法。这些每个索尼无线耳机都过一遍,其实没有多少可以说的。我们这里给出一个基于 LDAC / DSEE Extreme 关闭 / 降噪开启场景下对于泛流行、电子以及 anisong 方向的室外聆听有所优化的、不严谨的均衡器调节结果,欢迎 LinkBuds Fit 用户进行尝试。

支持的编解码器为 SBC / AAC / LDAC / LC3。依然支持 DSEE,且是旗舰版本的 DSEE Extreme。从蓝牙方案到扬声器配置,Fit 与 WF-1000XM5 都是一致的。

声音主观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

基于 LDAC 编解码器蓝牙无线连接、声音优先模式、关闭降噪、不开启 360RA、不开启均衡器和 Clear Bass、DSEE Extreme 自动。

低频量感适中略偏多一点,厚度和饱满度足够多,弹性适中,下潜比 LinkBuds S 有所进步,接近于 WF-1000XM5 的极低频信息量。收放速度适中,留有轻度的残响,氛围烘托有轻微的晕染感和浓郁感。LinkBuds Fit 的低频总体上是延续了近几年索尼在入耳耳机上的路线,是一个听上去有点多、不算紧实、有一定所谓“味道”的状态,对于人声会有一定影响,聆听一些混音时人声做得不太好且低频能量多的曲目,能感知到轻度的低频“淹没感”。比起 WF-1000XM5 的低频来说,LinkBuds Fit 的低频是一个干净程度要低一些,更加“传统”的状态。因此我个人建议可以适当减弱一些 Clear Bass 的档位。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有一定的前倾现象。

中频,人声有一定距离,不会贴脸,口型比标准稍微小一点。人声的质感和线条偏向于前者,线条要比 WF-1000XM5 这种要弱化一些。男女声倾向不算明显,除了一些过于细的人声会显得不够突出以外,基本上各类声线的兼容都是类似的。不会因为过于追求顺滑度而牺牲掉颗粒感。音色渲染在两端都有一些,大体上让人声听上去稍微偏一点暖。喉音位置比标准稍微低一点,气声比例会控制在比较少的状态,齿音也有打磨痕迹。人声总体的通透程度中规中矩。

乐器方面,听上去也是质感优先于线条的。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都是比较饱满、厚实的状态,拉拨弦细节量符合千元级 TWS 应有水准,但是不算突出。大提琴的形体感是稍有弥散的。铜管类的气势感比较足,需要亮感的小号等会听上去收敛一点。木管类的自然度还不错,空气感有所收缩。乐器的泛音听上去量不算多,自然度还可以。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比较足,Snare 收得不快不慢,镲片类不会过于刺激,能量收束得比较早。

高频的亮度适中,大体平滑度还可以,能量感整体都不算特别足,加上低频的特性,会听上去比 WF-1000XM5 稍暗一点。不过,极高频的信息量其实两款耳机是一个水平的,延伸能力基本一致,听上去滚降稍早一点、快一点罢了。

声场规模算不上大,横纵距离都比较近,不过也有一定的高度感。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中规中矩,整体感倒是没什么问题。解析能力在千元级 TWS 中属于中等水平,倒是没有什么“解析感”的溢出。动态不错,瞬态不算优势。

总结评价 | Over-All Impression

LinkBuds Fit 的声音显然是一个更加保守、更加重视中低频的量的状态。尽管和 WF-1000XM5 使用了同样的单元和处理器,默认声音风格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以至于 LinkBuds Fit 反倒更加符合我们前几年对于索尼蓝牙耳机通常声音风格的认识。功能上,它强调了自己环境音模式的优化,的确实际表现也是“一机之下,万机之上”的水平。环境音的出色和降噪深度的略显保守,跟 WF-1000XM5 形成了区分度。1000X 系列作为降噪旗舰、LinkBuds 系列作为舒适向的主力产品,这个定位区分要比 XM4、LinkBuds S 时期鲜明得多,选择起来不至于困难。另一个在我看来优化程度足够高的在于佩戴。WF-1000XM5 和 LinkBuds S 的体积其实已经控制得算不错了,但是 LinkBuds Fit 这次进一步缩小体积,更重要的是调整了腔体形状,现在运动佩戴的稳定性也会更好。

考虑到 WF-1000XM5 上市颇有些时间了,LinkBuds Fit 价格也逐渐稳定下来,它对于环境音、佩戴舒适度要求颇高的用户是个好选择。既然佩戴优化到位,环境音的表现也能有很大进步,这不禁让人越发期待 WF-1000XM6 的出现了。

KingTsui, TDS Studio.

Feb 2025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

0 阅读:0

我是音频数码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