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方向发展,电驱动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而电驱动系统壳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密封性能和散热性能,还需要满足轻量化的要求。
镁合金,作为一种理想的轻量化材料,以其密度低、抗震减噪、优异的压铸和切削加工性能,成为新能源汽车实现轻量化的关键。镁合金的密度仅为铝合金的三分之二,是目前最轻的实用金属之一。此外,镁合金资源丰富,易于回收,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镁合金壳体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电驱动系统重量,进而降低整车能耗,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未出台针对乘用车用电驱动系统镁合金壳体的技术规范,导致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制约了镁合金壳体在电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和推广。
为了规范乘用车用电驱动系统镁合金壳体的生产和使用,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由华兴中科标准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出,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以下简称“质检协会”)归口管理的《乘用车用电驱动系统镁合金壳体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会于2025年3月18日线上成功召开。

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张文利、东北大学乐启炽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刘波教授、江苏大学司乃潮教授、中北大学张治民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其华教授、浙江大学研究员熊树生教授。
会议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李欣然主持。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星源卓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蔚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宝钢金属有限公司、山西八达镁业有限公司、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物产中大柒鑫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浙江凌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伯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四十余家企业专家代表参会。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陈安红宣讲标准编制说明PPT及草案。
在《乘用车用电驱动系统镁合金壳体技术规范》标准立项评审会上,陈安红对标准的编制背景、目标和计划安排进行了详细介绍,明确了标准的编制思路、时间节点及工作任务。会上,标准编制组汇报了初步的研究方向与框架内容,并征求了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的意见与建议。参会人员就标准的技术指标、适用范围及编制重点进行了深入讨论,初步明确了后续工作方向和分工。与会代表一致表示支持标准的启动,并建议编制组充分吸收会议意见,持续优化标准内容,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会议最后,会务组表示下一步将结合专家意见对标准逐条进一步优化,高标准做好后续相关工作,以保证标准的高质量发布。《乘用车用电驱动系统镁合金壳体技术规范》这一成果标志着乘用车用电驱动系统镁合金壳体行业在标准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加强与各界的合作交流,以标准引领行业发展,助力电驱动系统镁合金壳体行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