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员工?新名词,老套路?几家欢喜几家愁?

烛照四方 2024-04-04 22:54:34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上不时涌现出一些新鲜词汇,与时俱进丰富着人们的遣词造句,也刻画着每个时代的鲜明印记。比如“共享员工”,一个新鲜出炉的名词,因央视点赞宣传,而迅速进入大众视野。不过,每个新鲜词汇诞生的背后,除去笔杆子们会志得意满,到底有几家欢喜几家愁,就真不太好说了。

一、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透过央视镜头,可以看到,被央视点赞的“共享员工”模式,带来了劳资双方皆大欢喜的和谐场面:企业方面可节省下5%—10%的人力成本,出镜的劳动者也表示收入增加了40%—50%。不过,疑问也并非没有,便是“共享员工”模式到底有着何种魔力?竟破天荒的,让劳资双方在薪资待遇方面尽弃前嫌,选择“化干戈为玉帛”。若果真如此优秀,是不是应该早日完成全国推广?

不能忘记,凡事都有两面性——所谓人力成本,是站在企业角度的叫法,换到劳动者的角度,就要称作劳动收入。换句话说,钱是同一笔钱,从企业口袋里掏出来,进了劳动者口袋,只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叫法。所以,丝毫不用怀疑,企业省下的每一笔人力成本,都意味着有劳动者减少了一笔收入。省下人力成本的方式有很多种,可能是减少福利待遇,可能是降薪,还可能是裁员……这些,统统对劳动者不友好。不难想象,央视镜头里表示收入增加的劳动者,和收入减少的劳动者,大概不是同一波人。

二、“共享员工”的本来面目

近几年出现的新鲜词汇中,为数不少是既有词汇改头换面而来,含义不变,属于新瓶装旧酒的操作。根据各方对“共享员工”的介绍,其对应的既有词汇应该是——零工。

从表面上来看,“共享员工”模式让劳资双方跳脱了劳动合同的刚性束缚。劳动者可以随意选择工作或者不工作,甚至选择工作强度;而用工者一方也无需为劳动者缴纳五险一金,更不用考虑付加班费的问题。在灵活就业人数较为稳定的环境下,“共享员工”模式不失为劳动者的一项选择,并无不妥。

从深层上来看,“共享员工”模式则存在着极大的隐患。无论叫作零工,还是叫作“共享员工”,这种工作模式的普遍出现,都代表着就业市场不算景气。“共享员工”模式下的劳资双方,由于少了劳动合同限制,可以某种程度上规避掉《劳动法》。在出现法律盲区之后,脚后跟都能想得到,用工方肆无忌惮压榨劳动者的时间的极端情况,必然会随之出现。

劳动者虽然较为自由,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但是不得不去考虑的因素是,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一旦“共享员工”规模持续壮大,内卷必然出现,劳动者只能不断降自降身价去抢项目,同时不断增加自己的工作时长去保收入。不难想象,如果灵活就业的人数在持续增加,“共享员工”模式注定成为劳动者的梦魇,劳动市场就表里如一的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以前,大家找工作时,会比较忌讳劳务派遣,因为不想接受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如今,在种种因素下,有了“共享员工”模式,恐怕劳务派遣的接受度要高一些了,毕竟再怎么说,也还有份保障在。如果有得选,想必大多数人并不愿去做“共享员工”吧。

0 阅读:17

烛照四方

简介:东聊一点,西聊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