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DeepSeek、宇树科技引爆了全球科技圈和资本圈,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强势崛起。“东方神秘力量”正引领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企业进行价值重估,春节后,包括德意志银行、高盛集团、瑞银集团、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多家外资巨头看多中国市场。然后,作为中国科技股的中坚力量,新能源板块却依然经受着考验,估值和业绩的双重压力下,市值依然在低位运行,适逢其时,华夏创业板新能源ETF(产品代码:159368;简称: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将于2月24首发发行,重仓估值相对低的新能源板块,中国新能源投资的deepseek何时到来,众多投资人期待满满。
文丨财经观察站 作者:晨曦

中国资产重估正当时
“受DeepSeek崛起等利好因素的带动,买入中国科技股的理由正在改善。”美国银行在最新发布的全球基金经理月度调查中指出,美银认为,对中国股票的看法正在从“可交易”转变为“可投资”,这将是心态和资金流向的重大转变。
外资也已经付诸行动。富达投资表示已增加中国股票持仓,并给予超配。高盛集团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前,全球对冲基金仍在增持中国资产。国际金融协会(IIF)最新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也显示,今年1月,外国投资者积极布局中国资产,中国股票和债券吸纳的外资净流入总和超过100亿美元,其中股票吸纳了20亿美元的净流入,为去年9月A股反弹以来最高。
美国分析师们甚至专门分析出中国的10家有代表性的科技公司,对标美国科技“七姐妹”。其中中国科技10巨头是指,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中芯国际,市场也频繁出现“中国科技引领价值重估”的叙事主题。
中国科技公司价值重估正在强势发生,以近期股价涨势很强的阿里巴巴为例,其自1月29日发布最新大语言模型Qwen 2.5以来,股价飙升23%,而在这轮反弹之前,阿里的估值大约处在10倍PE,近日,阿里CEO蔡崇信透露了阿里与苹果的合作,投资者已经开始重新衡量阿里被低估的AI潜能,加上阿里云业务增速逐步提升,阿里开始进入到利润释放和经营能力提升的过程,价值重构正在迅速发生。
腾讯方面类似的剧情也在同步上演。2月17日开盘,腾讯股价大涨,一度上涨 7.83%,涨破每股 500 港元,继阿里股价于上周五爆发之后,腾讯、百度两大厂相继接入DeepSeek。2月15日晚,部分微信用户发现,微信搜索已接入DeepSeek-R1提供的“深度思考”服务。
中国科技的中坚力量,新能源板块也在依靠这一波AI革命完成自己的估值修复,以小米为例,其正在依靠造车成功完成估值重构,小米港股盘中一度触及44.90港元,正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市值破万亿的比亚迪在对外公布智能驾驶全面上车的消息后,尾盘比亚迪接近涨停,此后DeepSeek“上车”,比亚迪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6.73%,市值上涨近1500亿人民币。
可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正在被重新评估,《财经》引述摩根士丹利团队指出,如果一家企业解决了汽车的“自动驾驶问题”,就解决了包括人形机器人和一系列“双重用途”应用在内的一系列所有自动驾驶问题。与DeekSeek相同,小米、比亚迪不仅依靠AI技术完成自身的进化,也必将带动了相关产业链企业的重估。

重估中国“三大件”
中国的“三大件” 即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经历了艰难的调整期,这里面原因很复杂,过去一段时间,新能源企业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后又暴跌,行业供过于求,业绩分化严重,大部分企业均经历了增产不增利的情况,外围环境的日趋严峻,“内卷”加剧,让中国新能源经历了惨烈的价格战,然而积极因素也正在酝酿并增多。
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智能驾驶的加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74.98万辆,同比增长34.83%,2024年10月销量143万辆,同比增长49.6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在今年4月1日-14日首次突破50%,2024年7月以来,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稳定在50%以上。在全球电动化&智能化技术革命持续迭代下,中国车企取得先发优势且预计持续强化,欧系/日系车企转型包袱大且迭代速度慢将持续丢失份额,从市场份额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全球首位,2023 年占比达34%,且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电动智能时代,中国蕴含巨大的成本和市场优势,自主品牌将实现10-N的突破(并且开启全球化),逐渐成就一批自主品牌,整体市占率有望逐渐挑战80%,并且彻底打破价格天花板,提升相关公司盈利能力。汽车智能化让车不再只是运输人的交通工具。未来,智能汽车将成为每个人最大的智能设备:自动驾驶让驾驶员从驾驶中解放出来,节省时间,未来,除了制造销售汽车之外,在智能车持续服务车主的全生命周期中,有可能持续获得收费的机会,为车企带来增量收入。
同理,锂电企业也将迎来业绩改善期,尽管2024年以来锂电产业链受供需错配影响,产能扩张节奏普遍放缓。但是进入四季度,部分环节价格已显现企稳迹象,销量方面,24 年 1-9 月中国电池厂占据全球 6 成份额,明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持稳定增长,海外电动车销量有望回升,中游电池装机量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三大件之一的光伏企业,2024年迎来了惨烈的出清期,然而创新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展望未来,光伏企业的胜负手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推动组件效率提升。近年来,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创新,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已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其商业化模组电池的光电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5%,工作寿命在25年以上。此外,以钙钛矿、有机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具有轻、薄以及可以制备成柔性器件等突出优点,在柔性太阳能电池方面与晶硅太阳能电池应用领域互补,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可穿戴和便携式能源以及室内光伏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光伏发电更加经济可行。

一键上车中国新能源投资
虽说DeepSeek带来的冲击有短期性,但这些资产的重估背后是更长期的判断,市场将回归到这些公司的资产价值来重新判断它们的价值。中国三大件的重估是对中国科技强势崛起的反映,可以说中国新能源投资的deepseek时刻已经越来越近。
而此时上车中国新能源投资,华夏创业板新能源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将会是不错的选择,ETF凭借交易灵活、机制透明、分散投资等优势,成为投资者“一键上车”的优质选择,受到更多个人和机构的喜爱。
创业板新能源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囊括了创业板上新能源相关板块的优质标的,前三大权重股分别为宁德时代、汇川技术、阳光电源,从前十大成分股一致预测的营收、净利润两年复合增速来看,分别达11.18%、14.87%,体现了较好的盈利增长能力。
除三大权重外,成分股市值主要集中在200-500亿元区间,达26.4%,整体来看小市值个股数量占比更高。从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来看,前三大申万二级行业分别为电池、光伏设备、自动化设备,占比分别达46.8%、24.4%、15.8%,合计权重达86.96%。从指数营收情况来看,根据Wind预测,今年较去年基本持平,但2024-2025年预计均能保持18%-20%左右的同比增速。从指数归母净利润情况来看,2024-2026预测归母净利润分别达985.3亿、1286.8亿、155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83%、30.59%、21.15%。
华夏基金旗下权益ETF管理规模超6500亿元,华夏基金致力于做最好的权益指数产品供应商和管理者,公司产品线完备,ETF产品连续19年年均规模保持行业第1。作为规模领先的大平台,华夏基金提供量化+主动结合的ETF策略赋能,单品策略+指数组合齐备,捕捉标的指数更多配置与交易机会。
结语:
现在,中国科技股的重估正在强势发生,“中国十姊妹”股价正在快速抬升,小荷才露尖尖角,相信后续中国的核心科技股也会有相当可观的涨幅。借用DS创始人梁文锋的话,未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更依赖硬核技术的创新。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产品代码:159368)将于2月24首发发行,此时上车中国新能源投资相信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