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淹水期不适宜施用哪种氮肥?不知道的赶紧来看看

看理聊综合 2025-02-18 16:27:29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合理施用氮肥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优势,而且还是进一步提高丰收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但在水田出现淹水期后,由于其自身具有吸湿性,同时在缺氧的情况下发生反硝化作用,容易造成氮气的挥发,因此不能在水田淹水期间施用氮肥。

水田淹水期不适宜施用氮肥。

水田田间因为遇到较大降雨量,或者遇到一些外部的情况,比如台风等天气,可能会导致水田淹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洪涝灾害。

这种洪水淹没作物田间,可能会造成作物根部被淹坏,甚至导致卷叶腐烂。

但是同时也会为土壤提供一定的养分,能够利于土壤改良,改进土壤酸碱度和增强土壤持水性。

但这些效果都是短期的,如果是由于外部原因导致的洪涝灾害,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并且很可能还会出现在作物的生长发育关键时期。

尤其是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相对潮湿,还会有一些降雨等天气,因此合理安排施肥时间、肥料种类,将肥料的效果发挥到最佳,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因此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一般会选择在土壤湿度适宜的时候施用氮肥,以便提高作物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但是在洪水淹没期,就需要考虑是否施用氮肥的问题。

那么,在淹水期间应不应该施用氮肥?

答案是否定的,要想水稻根系更好的吸收氮肥,在淹水状态下,施用氮肥是没有必要的,反而容易导致氮肥流失。

主要是由于土壤有带负电的胶粒,氮肥中的硝态氮被这些带负电的胶粒排斥,造成无法被作物根系有效吸收。

同时氮肥也比较容易溶解。

在高湿环境中,氮肥更加容易加快分解,释放出较多的氨气,多余的部分由于难以被作物吸收,可能还会随之造成流失。

其次就是处于缺氧环境中施用氮肥,其实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因为在缺氧环境中,还会使得一些微生物开始工作,从而导致反硝化作用,在逐步缺氧的条件下,这些微生物会将硝态氮转化成氮气等其他气体,这些气体会通过挥发而释放至大气中,从而造成氮源流失。

而且过多挥发的氮气,还会对大气产生污染。

水田淹水期应做好什么工作?

那么在遇洪涝或者渍水期间应该做哪些工作?

一方面就是做好排水工作,在洪水退去之后,再开始进行施肥工作。

因为在洪涝或者渍水期间施用肥料,其实不利于作物吸收。

尤其是基肥,主要用于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是作物生长的重要一环,但并不是必须要施用的。

所以可以将施用基肥时间挪至其他时间段,或者少量施用。

特别是在遭遇比较大的台风或者落后降雨后,还需要重新考虑作物施肥周期问题。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在以后的作物管理中,要合理安排好作物的施肥周期和作物生长周期相结合,并且要结合天气变化等外界因素进行合理更改。

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肥方案进行补救,诸如可以使用一些适合不同季节、不同可控环境下施用的一些氮肥。

比如在每年的春季,温度还不是很高时,可适当施用一些尿素等氮肥等选择。

如果是在夏秋季节降雨量大,需要购买一些雨后散下去才能用的一些复合肥,同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潮和防腐蚀,否则很容易失效。

叶面肥替代氮肥?

如果在生产管理中,一直用农药来替代叶面肥,也是不现实的,农药的作用只是是通过抑制、杀灭害虫来达到保产增收的目的,对作物根系吸收营养并没有任何作用。

还有那种认为只要做到科学合理施用,就能将作物所有问题都解决掉,也是非常无知的认识。

还有一种错误认识就是,无论泼多泼少,只要及时就行,不考虑其他外界因素,这种错误观点无论适应什么都不太可行。

如果不考虑外界情况,太多太少都会影响到作物健康生长,没有科学依据也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待。

此外,选择某些特殊时间段进行施肥,也不能保证一定有效果,应尽量避免选择不合理时间段施肥。

0 阅读:5

看理聊综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