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资越低的工作,你付出的成本就越大

探元素 2025-02-01 11:40:52

其实工资越低的工作,付出的成本越大。

有很多人,根本没有魄力去培养“终生技能”,哪怕自己赚的钱完全够自己去学习、去提升、去实践。

他们害怕承担责任,不敢先付出,不愿行动,也不想改变现状,宁愿在上班的时候浪费时间摸鱼躺平,抱怨公司,算计着办公室免费纸巾、免费的水、带薪的屎,开心自己坑了老板和公司多少钱……也不愿意一个人拼一把试试。

这都是因为“内心的匮乏”和“潜意识的不安”,在侥幸中苟活,然后找一堆理由掩饰自己的懒惰。但这些仍然抵挡不了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对未来的迷茫,他们会控制不住在深夜里扪心自问:我怎么活成了这样?我到底在做什么?怎么办,人生无望……

为了消解这种“痛苦”,只好沉迷于互联网的娱乐氛围中,手机真好玩,刷短视频很快乐,追星很解压,打游戏很有成就感……

片刻的欢愉换不来想要的人生,只等于加倍的内耗。

拿着“月月光”的薪资,才终于能共情曹操的“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手停口就停,放弃现有的,就等于all in。

很多人不会算帐,他们根本不知道一份薪资低于5000块的工作,成本到底能大到什么程度。

第一,工资越低,“时间通胀”越严重

低收入与时间资源之间存在隐性剥削关系。低工资的人需要用更多不可再生的时间换基本生存需求;而高收入群体能通过资本、技能或杠杆效应实现时间解放。

低薪工作有“强时间绑定”的特征,比如制造业流水线工作是固定12小时两班倒,上厕都需要申请,轮班制的工作会阻碍打工人的系统性学习,网约车司机看似时间自由实则被算法支配……

美国记者Barbara Ehrenreich在《我在底层的生活》中说:贫困群体为支付房租/医疗等刚性支出,被迫接受多份兼职,陷入“工作→疲惫→更低效工作”的死循环。

时间成本的本质是机会成本,低收入人群的时间资源正在被廉价出售。

第二,工资越低,认知局限性越大

行为经济学中有个稀缺理论,意思是说,长期的时间贫困会导致“管窥效应”,让人只顾着眼前的紧急性事务,丧失长期规划能力。

比如一个柜台销售员每天需要站立工作12个小时,下班后身心俱疲, 只能通过刷短视频得到短暂的放松,这就会让他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学习新的技能来突破现状,结果就是会陷入持续的低薪生活中无法自救。

只做一件事,人的认知就会被这一件事塑造,时间久了,信息的围墙自己就立起来了,认知的茧房逐渐封闭,而你就成为了那只永远也化不成蝶的毛毛虫。

第三,工资越低,脑袋废得越快

穷人都要缴纳一种税,叫“心智税”。

低收入的工作,普遍都是低复杂度、高重复性的,缺乏挑战性。

这种重复性的劳动会引发“神经锈蚀”,德国马普研究所发现,从事低认知要求的工作20年以上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会提高66%。

在生物学上来说,机械性的工作会导致运动皮层过度专业化,从而抑制其他脑区发展;标准化的工作模式会削弱语言创造力,导致前额叶活动趋近静息状态。

更重要的是,低收入群体其实更容易暴露在有害的环境中,且很难脱身。

比如,为了租房子便宜,住在危险的城中村、甲醛房;为了节约吃饭成本,选择不健康的快餐等等。

英国生物银行通过追踪50万人发现,经济底层人群的脑容量平均比顶层人群的小6.2%左右。

第四,工资越低,换工作就越难

低收入人群的职业困境,其实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三重剥夺的结果。

薪资越低,可迁移技能就越少(甚至没有),也无法通过购买课程、学习等行为来创造“技能复利”。

比如外卖员是被算法驯化的,他们的能力仅适用于平台,很难转化为管理能力。

《2023中国职场人学习报告》显示,月薪5k以下群体年均教育支出不足800元,仅为高收入群体的1/10。

同时,低收入人群在人脉和求职上存在“原始隔离”和“算法歧视”。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说:“贫穷不仅是金钱的匮乏,更是社会关系的枯萎。”

高收入人群有很多向上的隐形通道,通过同圈子来内推或引荐。

但是低收入人的人脉都是低收入的人,不存在资源上的托举,并且,招聘平台会把优质机会最先推送给高收入人群,导致低收入人群陷入机会的死胡同。

更重要的是,低收入人群的简历所述,会被公司、招聘方判断为“缺乏长期规划”或者“没有能力亮点”,导致找工作难上加难。低收入人群的工作履历,并非锦上添花,而是雪中泼冰。

在心态上,低薪人群把工作当成“生存保障”而非“发展工具”,超出70%的低收入人群,不敢轻易换工作、或者自己闯荡出一番事业,他们最不犹豫的决策就是「保持现状」。

因此,低收入的人群一直在用未来的可能性换取当下的生存。

那么,低工资人群到底该如何破局?

1)技能杠杆化:一定要花时间学习那些“认证门槛低但溢价空间高”的技能,比如短视频剪辑、自媒体内容创作、人工智能等等,提高金钱与时间的比率。

2)个体产品化:把自己当成产品去卖,而非当成单一时间、劳力去换钱。你自己就是一个商业模型、一个变现流水线,用“经验变现”,打破你拿工资的“收入天花板”,不受困于上班,实现事业上的自由。

这就是“做个人事业”的真正意义,走出“时间困境”,践行“5%突围法则”,每天抽出1小时进行“极简创业”的训练

0 阅读:50

探元素

简介:在探元素,开启你的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