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吃一周,55岁女子大口吐血!医生:最近每天有人吃伤

敏博看健康 2025-04-09 16:57:07

春天来了,野菜的香味也飘进了千家万户。香椿拌豆腐、荠菜饺子、春笋炒肉……这些“春季限定”的美味,总能勾起人们的食欲。可你知道吗?这些看似天然无害的野菜,有时也会变成“隐形杀手”。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杭州富阳。主角是个55岁的孙大妈,她因为连吃一周荠菜,结果大口吐血,差点丢了命。医生无奈地说:“最近每天都有人因为吃野菜受伤送来医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从头说起。

野菜爱好者孙大妈的春天

孙大妈,55岁,家住杭州富阳城东片区,退休前在一家国企做会计,平时生活简单规律。她有个习惯,每年春天都要回农村老家摘野菜。她总说:“城里的菜哪有山里的好?野菜新鲜又纯天然,吃着放心!”她有两个儿女,都在城里工作,平时她跟着儿子住,可一到春天,她就按捺不住,隔三差五往老家跑。

今年也不例外。三月初,春风一吹,山上的荠菜、马兰头、春笋都冒了头。孙大妈带上剪刀和篮子,兴冲冲上了山。那天,她剪了好几袋荠菜,足足五六斤,回来洗干净,分装进保鲜袋,塞满了冰箱。她得意地说:“这够吃一周了,省得天天买菜!”接下来的日子,她顿顿不离荠菜——荠菜炒豆干、荠菜鸡蛋汤、荠菜饺子,变着花样吃,乐此不疲。

孙大妈身体底子不算差,就是年轻时查出过浅表性胃炎,偶尔胃胀,吃点药就没事。她觉得自己硬朗得很,吃点野菜还能补补身子。可吃了几天,她隐约觉得不对劲。大便颜色变黑,像柏油似的,她嘀咕:“是不是吃坏了?”但她没当回事,心想:“野菜还能有啥问题?忍忍就过去了。”

从黑便到吐血:病情突变

到了第七天,事情彻底失控。那天中午,孙大妈刚吃完一碗荠菜豆干,胃里突然翻江倒海。她捂着肚子跑到厕所,吐了一地,抬头一看,满嘴都是血——鲜红鲜红的,像开了染坊。她腿一软,晕了过去。儿媳听到动静冲进来,看到地上那摊血,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拨了120。

救护车把孙大妈送到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生一看她苍白的脸和满嘴血迹,马上安排住院。消化内科的徐渭明医生接手,给她做了胃镜检查。结果触目惊心:胃里有个胃溃疡,而且已经破裂,血从溃疡处汩汩往外冒,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徐医生皱着眉说:“再晚点送来,可能就失血性休克了,命都保不住。”

家属急了:“不就是吃点野菜吗?怎么就吐血了?”徐医生解释:“孙大妈胃本来就有炎症和糜烂,吃太多高纤维野菜,就像拿砂纸磨胃黏膜,旧伤没好又添新伤。荠菜纤维粗硬,吃多了刺激胃酸分泌,溃疡一破,就出血了。”幸好抢救及时,输血、抑酸、抗感染治疗几天后,孙大妈的病情稳住了,出院时她拍着胸口说:“再也不敢乱吃野菜了!”

杭州的“野菜危机”:每天有人中招

孙大妈不是个例。就在杭州萧山,50岁的章阿姨也因为吃荠菜栽了跟头。那天,她跟朋友去野外挖野菜,剪了一篮子荠菜,回家做了凉拌荠菜。她怕煮老了没鲜味,焯水时间很短,几乎半生不熟。一盘菜摆上桌,家人尝了几口嫌涩,她舍不得浪费,全吃了下去。没过半小时,她开始上吐下泻,肚子疼得直不起腰,赶紧去了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医生检查后确诊:急性肠胃炎。感染科的孙春锋医生说:“她焯水没熟,野菜里的细菌和毒素没去掉,吃太多,肠胃受不了。”孙医生还透露:“最近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人因为吃野菜来看病。轻的拉肚子,重的像孙大妈这样吐血住院。野菜好吃,可不能贪多!”

野菜为何成了“双面杀手”?

野菜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人又爱又怕?咱们来掰开揉碎讲讲。

第一,纤维高,胃肠脆弱的人吃不得。

像荠菜、春笋、马兰头,粗纤维含量高,吃下去能促进肠蠕动,对便秘的人是好事。可要是胃黏膜有炎症、溃疡,或者肠胃功能弱,这些粗纤维就像小刀子,刮得胃肠道生疼。孙大妈就是典型例子,胃底子差还连吃一周,等于拿命在赌。

第二,毒素藏得深,不熟吃不了。

很多野菜天生带点“野性”,含有生物碱、草酸甚至氰化物。比如春笋,没煮透就吃,氰化物可能引发中毒;香椿老芽里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吃多了能让人头晕恶心。章阿姨的肠胃炎,就是没熟的荠菜惹的祸。

第三,过量伤身,适量才妙。

野菜再好,也不是主菜。营养师常说:“野菜重在尝鲜,天天吃、顿顿吃,身体扛不住。”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有研究指出,长期过量摄入高纤维野菜,可能导致胃肠道损伤甚至微量元素吸收障碍。

六种常见野菜,藏着“小心机”

春天的野菜种类多,但有些得悠着点。以下六种,尤为“狡猾”:

折耳根(鱼腥草)这家伙味道独特,有人爱得不行,有人闻了就跑。它含马兜铃内酰胺,跟致癌物马兜铃酸沾亲带故。虽说含量不高(16毫克/千克),但长期大量吃,可能伤肾。肾结石患者还得防着它的高草酸。建议:偶尔尝尝,别当饭吃。香椿香椿香得勾魂,可老芽里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大麻烦,吃多了可能中毒,症状包括头晕、腹泻。建议:挑嫩芽,焯水后再吃。蕨菜山里的“拳头菜”,嫩叶含原蕨苷,属于2B类致癌物。吃之前用热水加小苏打焯透,能去掉大部分毒素。别贪多,一次半斤就够。春笋鲜甜可口,但含粗纤维和草酸,吃多伤胃,还可能结石。氰化物更要命,生吃是大忌。建议:煮沸漂洗再下锅。新鲜木耳别以为越鲜越好,新鲜木耳有卟啉,晒太阳后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甚至坏死。干木耳泡发后安全得多,别泡过夜。蚕豆营养丰富,但蚕豆病患者碰不得,会引发溶血性贫血。糖尿病患者也别多吃,淀粉高,血糖容易飙。

五类野菜,碰都别碰

除了上面这些,還有五类野菜得彻底避开:

认不准的野菜像蒲公英、马齿苋,有些跟毒草长得像,采错了可能中毒致命。不熟别碰!污染的野菜路边、垃圾堆旁的野菜,吸满尾气和脏东西,吃下去等于吞毒。放久的野菜不新鲜的野菜,营养跑光,还可能滋生细菌,别舍不得扔。当主菜的野菜野菜不是白菜,天天吃伤胃伤肠,适量就好。光敏体质慎吃的野菜荠菜、香椿是光敏性食物,吃完晒太阳可能起皮疹,敏感人群尤其小心。野菜怎么吃才安全?

想吃野菜,又不想进医院?记住这几招:

浸泡焯水,去毒第一步。用清水泡半小时,再沸水焯一下,能去掉草酸、生物碱等隐患。焯完别急着炒,过凉水再用。急火快炒,留住营养。野菜富含维生素,炒太久营养跑光。快炒或汆烫,味道也好。荤素搭配,口感升级。包饺子、做汤,既解馋又均衡,少吃点没负担。

写在最后:尝鲜别贪鲜

孙大妈和章阿姨的经历,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野菜虽好,贪吃要命。春天是尝鲜的季节,但健康比口腹之欲重要。吃之前问问自己:我的胃肠扛得住吗?野菜熟了吗?量够不够适度?别让一时的“野趣”,换来医院的病床。

如果你也有摘野菜的爱好,不妨留言分享经验。毕竟,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Chen Y, et al. "Dietary fiber and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Am J Clin Nutr, 2019.

WHO.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2002.

《中华消化杂志》,《野菜相关消化道损伤的临床分析》,20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