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为什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如此焦虑?

思考卢师傅 2024-04-28 08:24:37

最近,“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在欧盟内部被广泛提及。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是当下全球“低碳环保任务”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几大主要经济体竞争的新战场。2023年,欧盟官方宣布从 2035 年起禁售化石燃料新车,这一决定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对电动车领域的关注与投资。

然而,欧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是全方面的落后,同时面临着中美两大国的夹击。由于美国目前在欧洲有绝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所以欧洲要保护自己脆弱的新能源产业,只能将矛头针对中国,而不是特斯拉。

2023年10月4日,欧盟正式宣布启动对中国新型电池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今年的3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进口登记的实施法规。

在对待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问题上,欧盟内部也有分歧。法国财长勒梅尔放话:“欧洲必须表明决心捍卫经济和工业利益。”

而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他不认为有必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惩罚性关税。谈及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一事,朔尔茨表示:“我对此并不十分信服,我们的经济模式不应基于或依赖保护主义,而取决于我们产品的吸引力。”

朔尔茨如此表态一方面是源于对德国工业的自信,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国车企和中国车企有深度的合作。

在我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残酷的市场竞争、快速迭代的技术创新和上下产业链集中带来的集群优势。

与之相对的便是欧洲目前的状态,有很多读者朋友跟我发私信说中国的内卷状态让自己心累,羡慕欧洲那种福利好可以躺平的生活。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福利好可以躺平的状态容易让人不思进取。

欧洲目前就像一个家里有信托基金的富家子弟,吃着祖上的老本。比如像我一个朋友索菲娅,继承了家里在米兰的房子,然后把这套房子租出去了,拿着租金跑到消费更低的波兰生活,大学毕业已经四年多了也不去工作。

有危机才会有动力,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革命注定难以在欧洲爆发。欧洲人一年中一半时间在度假,脏活累活让移民干,就不可能会有快速的技术迭代升级。像特斯拉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就是一个专注内卷的天才人物,不得不承认这种领军人物的关键作用,这种人不仅极富创造性,而且精力极度旺盛,乐于接受挑战,普通人放在他的位置会觉得压力山大,而领军者往往享受这种挑战。

欧洲长久以来安逸的状态造成很多人思维保守,甚至对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持抗拒态度。比如像ChatGPT,它的出现就遭到很多欧洲人的抵制,担它会猛烈冲击秘书、文员等就业岗位,但这种回避问题的鸵鸟心态终将要面对外部剧烈变革的世界。

美国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用“血腥现实”四个字来形容中国车市的竞争,他在去年曾和公司CFO到访中国,中国市场正在发生的价格战感到震惊了两位高管,两人互相看着对方说“上帝啊!”。

欧洲曾经的技术优势也是来自竞争。这片大陆长期的争霸战争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大爆发,特别是20世纪的两次人类历史最血腥的世界大战,把这种技术竞争推向了顶峰,大量军事技术变革后来转化为民用。但随着二战之后福利国家的建立,以及将防务交给美国人,欧洲人越来越享受于安逸的生活,仿佛活在一个时间凝固的世界,直到有一天发现外部的巨大变化让自己措手不及。

目前欧洲市场对于各方来说是个巨大的蛋糕,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博弈注定会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存在。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竞争带来的是高性价比的产品,依据欧盟议会的调查情况简报,中国电动汽车价格比欧盟类似产品低20%。

0 阅读:43

思考卢师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