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升”不息,美国35.77亿元的国债总额,该拿什么去还?

格巾文绉绉 2024-11-04 20:18:40

美国债务已达到35.77 万亿美元,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债规模庞大使美元信用存忧,可能导致各国持有的美元资产价值波动,影响外汇储备安全,全球经济格局也因美债高企面临潜在动荡风险,各国经济政策调整压力增大。

美国的债务高台

美国债务总额10月21日的数据为35.77万亿美元,不仅彻底站稳了35万亿美元的整数大关,甚至相当于中国、德国、日本、印度、英国、法国六个国家的GDP总和。

甚至连现在的美国债务利息都达到了874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2024年的国防开支预算的8420亿美元。

数据来源:wind

按照这样下去,美国下一个财年需要支出的利息会轻松超过1万亿美元这个整数大关。

此外,现在市场普遍预测,美国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无论是谁执政,财政赤字都将继续探底,债务迟早要崩,美国除了暗杀债主,好像已经没有办法妥善解决这些债务了。

就连马斯克都公开喊话说“美国正走向破产”。然而,有意思的是,川普和哈小姐在竞选的过程中都把经济建设放在了工作首位,但却对美国自身债务问题闭口不谈,达成非一般的默契。

美国,欠了那么多债,到底拿什么去还?如果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政府还大规模借钱,那往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呢?潘多拉魔盒既然打开了,就很难控制住,直到一发不可收拾!

一、明白什么是国债

国债就是国家筹钱发行的债务凭证。比如,一个年轻人想创业开店,但卡里余额不足,就只能向亲戚朋友、银行或网贷借钱来发展。

国家也是如此,当政府需要大量资金,就会向市场发债,然后会被国内外的公司、银行、投资机构甚至个人买走。买国债的人就成了国家的债主,虽说利息不高,但国家跑不了,除非破产,大概率不会赖账不还钱。所以国债安全性较好,到期能连本带息获取收益。

这时候重点回答一个普遍性问题“为什么要借钱发展,直接印钱不行吗?”

印钱发展这件事,二战前的德国,包括老蒋时代的民国以及后来的津巴布韦都已经用亲身实践过了,结局只有一个,即是引爆通胀,而通胀之后,慢慢逼的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政府也会跟着一起崩。

众所周知,国家的收入主要靠税收,历史上的明朝就是搞开源节流,大规模裁撤公务员,最后有个“下岗员工”振臂一呼,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也就跟着一起反了,所以印钱一时爽,但爽过之后的代价也是相当惨重。

国家发行国债,原因不是简单的缺钱印钱的问题,背后是有一套非常复杂严密的运算逻辑,因为政府缺钱是常态,而借钱发债属于资金的调配调度,理论上货币的总量没有变,也就不会引发社会的通货膨胀。

很多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财务瓶颈,比如修路、造桥、航天这些项目,回报周期长又非常费钱,如果单靠税收,基本上国家就会失去先发优势,这个损失的便不是1个点或者2个点的借债利息,孰轻孰重自然一目了然。

最先玩明白国债的是“大英老师”,他们能在17世纪吊打全球,主要靠的就是这套领先其他国家一个时代的融资方案,后来美国人就把这套玩法学了过去,发行国债让美国打赢了南北战争,打赢了二战,同时也耗死了前苏联。

同样,清末的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军费是5100多万两,其中的2000多万两白银是以政府的名义向西方银行借的钱。

今天,中国的高铁、机场、高速公路建设也同样离不开国家发债,理论上讲,哪个政府可以用更低的利率发行国债,哪个政府就能获得更快、更高的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国债,大型基建和国防项目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

可以简单理解为,国债就是用明天的钱造今天的路,让当下的社会和经济变得更有效率。

当经济遇到麻烦,企业倒闭,失业人员增加,大家手里没钱,也不敢投资,不敢消费,社会陷入到一个通缩环境时,政府的解决方案,第一是降息,第二就是发行国债。

大量发债可以让国家成功度过危机,但同样也给未来增加了还债压力。

二、能不能不还?

国家之间借了钱能不能不还?

绝大部分国家是不敢这么做的,因为赖账一时爽,但结果就是后面再发展的时候,一毛钱都借不到了;这件事放在个人身上叫老赖,对国家来说,那就是信誉违约。

阿根廷是最典型的例子,由于过去借了几次钱又经常还不上,国家习惯性破产,结果就导致了后面的借贷利息非常高,然后就形成了借钱破产,再借再破的恶性循环。南美国家普遍都是这种情况,每隔几年就要更换货币,究其原因就是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借来的钱不仅没有产生更大收益,反而成了发展负担。

敲重点,假如国家只向内借钱,债务问题是不是就永远不会崩。

肯定的说,当一个国家的债务大部分是自己人借给自己人的时候,还债压力自然就小得多,但副作用也没办法假装看不见。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开始大幅减少,日本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开始大规模发债,并维持了极低的利率政策。

于是日本央行、保险公司甚至大型企业纷纷买入国债,形成了政府、央行、企业之间的循环三角债。

从数据上看,日本政府的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260%,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但因为债务只在国内打转,银行和机构也不敢找政府兑现,等于把债务都给自己消化了,所以没有引发类似希腊的那种债务违约。

但要说的是,这种低利率借贷的发展模式就像温水煮青蛙,债务虽然在滚,但感觉压力并不大;如果随着经济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会逐渐消化债务。

但日本的实际情况却相反,国家经济长时间徘徊在低增长甚至是零增长的状态,税收的收入还要保国内的民生福利,根本没有余额去还利息,结果就是日本的经济增长永远追不上债务增长。

为了减少政府的利息负担,日本央行就只能长期维持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然而低利率造成的结果是,投资回报没有吸引力,群众不愿意投资消费,企业也没动力创新或者扩大再生产,金融机构也不得不面对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庞大的社会开支越来越高,日本政府就只能不断借新债还旧债,雪球越滚越大。

日本的“内债”看似还能维持,但实际上是把债务甩给了下一代,短期看是为经济续了命,但长期看是要让日本的下一代忍受经济低迷、向上空间被锁死的恶性循环里。

三、债务永续是常规操作

不用嘲笑日本,这种债务永续的模式几乎是现代国家的常规操作,区别只在于谁的债务规模大谁的还债能力强,虽然看起来债务永远还不完,但实际上各国政府都没有想过要还清;相反他们只关心怎么更丝滑地借来钱,让这些债务滚得更稳当一些。

这就好比你的信用卡账单到期却没办法一次性还清,最优选项就是再申请一张新卡去还旧卡。这个最优选项对于国家,同样有效,发行新的国债,筹集到更多资金去还到期的欠款。

只要国家的经济向好,每年都有增量,政府从社会上借的钱就可以投资扩大再生产,未来经济体量上涨,政府的税收增加,欠的钱总能连本带息的还上,这时候老百姓也能靠买国债享受国家发展的红利。

美国的债务管理基本上就是这套模式,每次到了债务上限,各国担心美国是不是要违约的时候,美国国会和政府之间就会上演一场办卡加额度的戏码,虽然谈判过程是曲折的,但最终还是会提高限额,继续发新债还旧债。

这种债务永续的方式,让美国的债务雪球可以一直滚下去,看似还不清,实际上也不可能还清。

美国是全球最大债务国,政府已经欠下了35万亿美元,差不多是GDP的130%。按理说这样负债率很吓人,但美债不仅没有贬值,反而成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美国虽然债务庞大、经济虚胖,但是,综合国力依然强大,依然在科技、军事、金融方面暂时地震慑全球,比如美国有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美国还通过债务把日本、韩国、欧洲等绑到了一条绳子。

35亿美元的美债中,大约有1/3都是外国人买的,日本是美国的最大债主,英国和中国分列2、3位,这些国家并不是人傻钱多心态好,只是因为目前美元仍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每个国家都需要用美元来进行国际贸易,等于是美元信用给美国国债托了底。

好比一个亿万富豪,他虽然欠了不少钱,但他的赚钱能力同样厉害,因此他可以一边借钱一边赚钱,大家不怕他还不上。美国就好似这个富豪,各国政府对他的经济发展实力有信心,愿意继续借钱给他。

于是美国就形成了一个全球资金池,当他们发债的时候,全球资金就会涌入美债市场,只要大家对美元有需求,那理论上美国就可以无上限地借钱,这种模式放在其他国家是很难复制的。

但表现在资本市场依然分歧就很大了,美国长债市场虽然在下跌,体现了市场对美国债务持续增长的担忧;但是,美国短债市场依然很坚挺,预示着美国经济并不会立刻完蛋!

表面上看政府发国债这件事儿本身并不会导致通胀,因为资金总量没有增加,也没有变少,只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

但问题是债务越高,偿还利息的压力就越大,如果经济增速过快,税收增加可以缓解债务压力,而一旦经济增长没达到预期,政府可能就要加大规模地发债,结果就是钱越借越多,到最后可能连利息都还不上。

所以全世界的政府都在干一件事,就是印钱还债,通过提高通货膨胀变相减少债务的实际价值,本质上就是打劫本国那些喜欢存钱的老百姓。

比如说,今天你从银行借了100块,未来几年物价涨了50%,今天100块的购买力就只相当于未来的70块,未来虽然还银行的钱数没变还是100块,但还钱时,你的实际负担变轻了,这就是所谓的通胀削债,用印钱的方式稀释债务。

这也是美国惯用的一招,2020年后,为了应对国内疫情和经济衰退,美国就开启了超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拜登、川普两个老头一口气加印了5万亿美元,给老百姓发了1万亿。

直接造成后面几年的持续通胀,通胀率一度达到了8%以上,但对于美国政府来讲,他们的债务实际价值缩水了8%。

美国政府这么耍流氓,为啥还要去买美债?这时候就要聊到另一个专业名词—货币贬值。

拿美元来说,自美联储成立以来,美元的实际购买已经下降了97%,也就是今天的1美元,只相当于100年前的3、4美分。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元虽然离谱,但已是表现最佳的货币,其他国家或经济体的货币的货币贬值速度远快于美元,极端情况下,有些甚至可能在几年内贬值超 10 倍。

这几年美元依然坚挺的原因,是因为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玩命地印钱,所有的货币都在一起贬值,美元很烂,其他国家的货币更烂。

印钱稀释债务的方式对于美国是非常有效的,因为美元的独特性,全球其他使用美元的国家也会承担一定的通胀压力,换句话说美国印钱,全球买单。

中国的特殊性

不同于其他国家,我们的情况又有点特殊,虽然国债的规模只占GDP的80%左右,但地方债务是个隐形大坑。

以前中国经济每年都在以8%的速度增长,地方政府以土地做抵押,开发商和地方贷出了天量的货币,但只要土地的价格在涨,大家并不担心借来的钱还不上,因此还债的压力并不大。

然而现在这个模式已经玩不下去了,因为老百姓不买房,开发商不敢高价拿地,银行贷款贷不出来,社会上的流动资金也就变少了。

以前的办法是发行国债,降低利率,然后再通过大规模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但现在这个策略已经开始失效,因为投资机场、铁路、工厂和企业,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老百姓去消费,再把投资收益赚回来。

但现在的老百姓怕失业、不消费或者低消费,结果就是企业的产品不好卖还互相往死里卷,卷到最后没利润,反过来又影响普通老百姓的工资收入,典型的螺旋式的通缩环境。

政府发行国债就是向老百姓借钱,到期后连本带息一起还给老百姓,现在问题是,老百姓手里的钱都被借走了,那大家也就更不敢花钱、贷款买房了,即使M2都已经上了天,但市场还是不动如钟,现在老百姓的普遍想法是存钱,都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2023年银行存款额度增加了7.8万亿,今年上半年增加了9.5万亿,平均到每个人头上那就是11万元。

不过未来的情况可能会发生根本改变,因为央行要买国债,等于以后发币只能靠政府自律,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短期来看可能不明显,但长期看,货币的供应量只会越来越多,通胀肯定是个大概率事件。

当然,政府借钱的目的还是要继续基建,投资科技研发,替地方政府还债,升级企业的制造水平,我们也只有完成产业升级,才会突破现在的发展瓶颈。

至于普通人该如何应对?其实也没啥太好的办法,因为抵御通胀、让资产稳定升值这样的高阶操作也不是普通人能接触到、驾驭得了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让自己的收入和通胀一起增长。

参考资料:wind数据

0 阅读:0

格巾文绉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