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千寻麻麻 东西儿童教育
大家好,我是千妈。
因为下期阅读经典栏目要解读简.奥斯汀的经典作品《傲慢与偏见》,周末就临时起意,重温了一遍人物传记片《成为简.奥斯汀》。
▲来源:豆瓣海报
时隔几年,它依然是我心目中女性必看电影No1,只是当时流泪的场景,现在只剩下清不可闻的喟叹。
片尾,放弃不爱婚姻,告别灵魂伴侣的简.奥斯汀回到英国乡下,写下了那句不朽名作的开头:“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羊毛笔的笔尖在纸面划出令人愉悦的声响,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故事就此展开。
▲来源: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截图
以前看到这一幕,会觉得遗憾,简.奥斯汀苦苦追求的爱情,还是败给了现实,她最终孑然一身,与自己为伴。
现在已不觉遗憾,命运赋予一些女性岁月静好稳定安逸的家庭生活,同样也会赋予另一些女性,在穿越婚姻和爱情之后,成为一个独立坚强的人。
爱情是美好的,但不同于那些身不由己被爱情这种吸引力牵引而走上一去不返道路的女人,简.奥斯汀深情却冷静地站到岔路中间,选择把一切留在身后,成为永不消逝的回忆。
这并不意味无法释怀或始终偏执,曾经爱过的一切将以另一种方式镌刻在她的生命里,渐行渐远,但永不消逝。
▲来源: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截图
推荐这部传记电影,也不只是为《傲慢与偏见》做铺垫,更是在为简.奥斯汀的其他作品解读做铺垫。
因为如果你单看简.奥斯汀的书,可能会觉得无非是些资产阶级的小确幸,舞会、下午茶,就连散个步都能写上好几页。
但当你了解简.奥斯汀终生不婚的原因后,就会从她的作品里,读出一种造化弄人的感慨。
好的作家,往往需要具备三个能力,敏锐的感受力、博大的胸襟,还有深厚的情感。
遇到汤姆前,简.奥斯汀只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天赋。她是在经历了从天真少女到为爱痴狂,从失恋迷茫到“向内求”的变化,才完成一个作家需要的水平层次的提升。
这就是命运,很多人和事的出现与消逝,最终只是为了让你成长,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天真少女时期
汤姆出现前,简.奥斯汀的世界很简单。
简.奥斯汀的父亲是个学识渊博、性格开明的牧师,在开放宽容的乡村环境中,她的少女时代生机勃勃,读书,写作,和男孩子们一起打球,在山野里奔跑,散发出迷人的生命力。
▲来源: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截图
简单生活对普通女性来说,可能是适合的,对一个作家来说,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那时候的简.奥斯汀常常为了寻找形容词仰天凝视、搜肠刮肚,但始终很难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说白了,就是词藻的玩弄和堆砌。
电影里,这个时期的背景也多是一些日常的钟表杯盘。甚至,连衣服颜色都是凝重规矩的,透露出简.奥斯汀这时的写作水平更多是对日常的再现,就是看见什么写什么。
▲来源: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截图
反叛热恋时期
把反叛放在前面,是因为简.奥斯汀追求爱情的理念,在当时环境里是一种叛逆。
简.奥斯汀出生在1775年,那时候的女孩子,被教育成为父亲的女儿、兄弟的姐妹、丈夫的妻子和子女的母亲,唯独不被教育成为自己。有段话可以表明当时男女不对等的状态:
“当成为一个男子意味着证明自己,考验自己或谋得一份职业之时,成为一名女子则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雄心,使自己为男子所接受,并让自己在男子提供的空间中安顿下来。”
和大多数女孩一样,简.奥斯汀也要面临接受有钱的追求者,改善家庭经济面貌的婚姻抉择。
杨绛先生在点评《傲慢与偏见》时,曾这样形容当时英国女性的婚姻观:
老姑娘自己没有财产,就得寄人篱下;如果当女教师,就跌落到本阶级的边缘上或边缘以外去了。一门好亲事,不但解决个人的终身问题,还可以携带一家子沾光靠福。为了亲事,家家都挣扎着向上攀附,惟恐下落,这是生存竞争的一个重要关头。
可见,嫁个有钱人,不仅是家庭经济需要,也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简.奥斯汀本人的爱情观是:
如果不能嫁给爱情,我宁愿终身不嫁。
关于爱,我不会向任何东西屈服,包括流言、贫穷、孤独甚至时间。
所以,她拒绝了出身富有家庭且十分仰慕自己才华的卫斯理。
▲来源: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截图
说实话,简.奥斯汀这种爱情观放在今天,都没多少人有勇气选择,更何况那个年代。
但与主流巨大的观念矛盾,正是一个作家成长所需要的。
如果没有这种观念上的冲突,简.奥斯汀的创作就只能停留在“看什么是什么”的层面,我们也就没有机会在她的作品中,感受到备受禁锢的思想,以及她笔下女性人物挣脱束缚的奋斗。
汤姆是在这个反叛的时间节点,出现在简.奥斯汀的人生里。
简是自信的女性,喜欢就率真表达,很快就向汤姆表白了。
▲来源: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截图
很多人看这个时期的简,会觉得有点恋爱脑。
其实,你不从恋爱角度看,而是从简.奥斯汀的个人成长轨迹来看,就会意识到,汤姆的出现完全是命运的必然。
如果不是遇到汤姆,简.奥斯汀那些“不合礼数”的男孩子气,隐藏在优雅外表下的野性,最终会被藏匿,她会跟周遭大多数女人一样嫁给有钱的丈夫,生儿育女,岁月静好,在安逸稳定中度过平淡的一生。
对当时的简.奥斯汀来说,汤姆是势均力敌的“对手”。
他们谈论写作,谈论人生,机锋里火花迸出,两人在锋芒和相互不满中对峙,又在对峙、肆意与火热中彼此欣赏。
一次次较量中,汤姆成为简.奥斯汀一生挣扎又唏嘘的挚爱,这段炙热又受挫的罗曼史,也成了经典巨作《傲慢与偏见》的素材,我们可以在达西先生身上看见汤姆若隐若现的影子。
▲来源:电影《傲慢与偏见》截图
此时,电影背景变成了炽热的烛火,简.奥斯汀常常沉浸在对美好爱情的想象中。个人觉得,这段“恋爱脑”时期,是简.奥斯汀成长旅程中一个绕不开的阶段,她需要借由爱情这个载体,向封闭传统的父权文化、功利主义发起攻击。
我们来看这段台词:
当音乐响起,她的手被卫斯理执起,她的心也仿佛燃烧殆尽的灰烬,沉入谷底。那时候的音乐,遥远得像是在天边,周围人的嘈杂,像是一层厚厚的壳,包裹着她,让她透不过气。
忽然一个转身,她看见了他的脸。
她一直严肃的脸上,第一次浮现出努力克制的淡淡笑意。
她的眼睛,只注视着他,而他眼底的深沉,更像是无声的诉说。
汤姆代表的不仅仅是爱情,更是对束缚的解救,对礼数的冲破,是简.奥斯汀自主意志的觉醒与渴求。
▲来源: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截图
告别爱情时期
但现实最终将他们分开。
当简清醒认识到汤姆身上背负的责任,她就痛苦但冷静地选择了离开和成全。
最初他说:“Jane,I'm yours,heart and soul.”
结果他说:“很荣幸见到你,奥斯汀小姐,这是我女儿。”
从那之后,简.奥斯汀没有再接受任何一个男人,她一生未婚,既没有向不爱的婚姻妥协,也没有向压制女性获取经济利益的社会屈服,她用笔养活自己,用时间证明自己的理念。
这个时期,影片的前景和背景都变成冷冷的白色,表现出简.奥斯汀内心的苍白无力。
同时,环境开始向内收,变成窗户、枯树,看起来仿佛封闭在一个空间里。跟片头那个在草地上肆意奔跑,仰天搜肠刮肚找形容词的天真少女不一样,此时的场景表现出简.奥斯汀思维上的成熟,她不再向外求,而是走进自己内心,探寻真实的感受和想象。
▲来源: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截图
我想,对简.奥斯汀来说,这或许是比圆满爱情更好的结局,比起一对婚戒,我更愿意看到《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爱玛》《诺桑觉寺》。
她的文字不再局限在一个人身上,思维也不再禁锢在与传统的对抗上,所有过往如此鲜活,那些无法追逐的岁月,温和而内敛地渗透进每一个沉静的文字,然后,她不回头地走了下去,走向更独立和优秀的自己。
▲来源: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截图
后来,跟韦斯利(简拒绝的一个追求者)谈话的时候,
韦斯利问:“作为一个独身女性,你以什么为生呢?”
简.奥斯汀毫不犹豫地回答:“以笔为生。”
韦斯利追问:“你不想自己的人生故事有一个美满结局吗?”
简.奥斯汀头也没有回:“我笔下的角色会有,在经历一些磨难之后。”
▲来源: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截图
那一刻,屏幕前的我理解了《傲慢与偏见》的伟大。
文章封面:《成为简·奥斯汀》电影截图
文章配图: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