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到9分!这种“大逆不道”的电影,我们等了太久

予锐课程 2024-10-12 15:09:00

原创 千寻麻麻 东西儿童教育

大家好,我是千妈。

今天是重阳节,一个感恩敬老的节日,想聊一部应景的高分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

▲来源:豆瓣海报

很遗憾这么好的电影还没有看到各大视频平台的推送。

我是逛商场临时决定去看电影,对一堆眼花缭乱的中文片名审美疲劳,就选了部泰国片。

全场不到20个观众,电影结束直至片尾曲放完也没有一个人起身离场,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坐在椅子上,与其说是回味电影,不如说是平复自己的情绪。

值回票价的庆幸感,让我很想对国产电影说,不要动不动就搞噱头,找社会热点当主题了,学学人家吧,把阿公阿婆的家长里短认认真真拍出来,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展现惊心动魄的人性,一样能打动观众,一样能拿口碑高分。

▲来源:电影《姥姥的外孙》截图

从传统道德观的角度看,这部电影其实挺“大逆不道”的。

几千年来,“孝”字就像一块沉重的磐石,压在每个华人头顶。

观念将孝顺和爱强行揉到一起,为了强调孝道与爱的唯一关联性,中国还有句俗语叫“谈钱伤感情”,无论儒家文化还是国家法律规定,赡养老人、恪尽孝道都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很少有人愿意把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亲情与金钱回报混为一谈,似乎这样就会玷污亲情的纯洁,消解责任的崇高。

但真实呢?真实的人性是这样吗?

我看到的真实,是爱和孝顺都可以掺假,可以佯装。

有时甚至荒谬到要用丧礼上灵堂的豪华程度、哭声大小,来衡量爱的大小、孝顺与否,仿佛老人生前从未被遗忘在原地,等待一次次报到式的团聚。

▲来源:电影《姥姥的外孙》截图

所以,我欣赏这部电影,它没有重复那些听起来很白月光其实又很脱离现实的传统观念,而是勇敢把真实存在的人性,摆到台面上来探讨。

比如,影片主线就是探讨养老尽孝和遗产继承的关系,我用一个比较精炼的词来表达,叫“情感经济学”。

它契合了电影的英文片名How 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翻译过来就是《如何在姥姥去世前赚到几百万》,一个非常直白的切入点。

当生死亲情和金钱联系在一起,显得凉薄异常,很好笑,也很可悲。

对我们这些常年接受传统教育的中国家庭成员来说,实在是大逆不道。但有多少人是在道德审视上口头挑剔,内里则是另外一套,还美曰其名生活所迫、老有所用呢?既然如此,不如撕掉虚伪的面具,大家一起来聊点真话。

▲来源:电影《姥姥的外孙》截图

现实中,很少有人不在“孝道”这件事上打算盘,或带有异心地审视尽孝道的人。

世界迅速往前,子孙离散各地,被遗忘在原地的姥姥,一直都是默默衰老,迎接生命的凋亡。直到死亡逼近,子女们争夺遗产的心思浮出水面,亲情突然戏剧般地变得浓烈。

小儿子索伊没有正经工作,欠下百万泰铢外债,每当生活过不下去,就会回姥姥家要钱。

姥姥虽然嘴上说不想他来看自己,但每次都会帮他填上债务漏洞。

对于遗产,小舅舅无需费心经营,性别、血缘上的天然优势,就是他在兄弟姐妹中的底气。

▲来源:电影《姥姥的外孙》截图

大儿子阿强成家立业后只听得进老婆的话,买了大房子却从没带老人参观过,每次家庭团聚都如同尽义务,总是第一个离场,却在老人时日不多时表示希望把母亲接到自己家,美其名曰想当母亲的“全职儿子”,遗产仿佛成了母子间最后的羁绊。

▲来源:电影《姥姥的外孙》截图

主角阿安也是在得知堂妹因照顾病重的爷爷而继承房产后,才搬到姥姥家,照顾姥姥的饮食起居。

他的初始动机和两个舅舅一样:得到遗产,这是一场大家彼此间心照不宣的“阳谋”。

▲来源:电影《姥姥的外孙》截图

但如果仅仅展现后辈们对遗产的算计,整个故事也会流于俗套。

影片更难得的是,不仅将家庭内部真实的金钱算计展现出来,还借助这条线表现了姥姥的一生。

年轻时,姥姥也是某人的女儿。

她被父母指婚给一个“烂人”,艰难度过不堪的青春。

后来,姥姥成为某人的母亲、奶奶、姥姥。

大儿子小时候身体不好,喜欢吃牛肉的她开始戒掉牛肉,给儿子祈福;小儿子不成器,她总是心软,帮他打发上门催债的人;

意识到突然体贴的外孙其实也在盯着自己的遗产,她不动声色,只是给外孙换上为他新买的白衬衫,希望他能找一份好工作。

▲来源:电影《姥姥的外孙》截图

面对病痛的折磨和对死亡的恐惧,姥姥会在深夜崩溃,哭喊自己的父母,渴求他们带她离开。

父母的漠视,是姥姥一生的伤口。

等她自己成为母亲、姥姥,当她面对儿孙们金钱和情感上的索求,她又该怎么做?

这种索求包裹在亲情与孝道中,是所有东亚人熟悉,也难以逃脱的。

面对索求,如何分配家庭内部的金钱和情感,也是每一个非独生子女家庭难解的命题。

《姥姥的外孙》大胆点明了东亚语境下,这层大家都不愿去捅破的窗户纸,告诉我们亲情与利益之间,无法完全做到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二者就像彼此缠绕的枝条,千丝万缕,难舍难分。

虽然最后小安心态的转变,让影片主题似乎又回到了“孝不为财”的伟大上,但小安对老人的复杂情感,道德层面上对“劳动换取遗产”这一行为正义性的难以判定,都为影片带来了新鲜的思考:

当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衰落,我们需要重新来理解养老这件事。

▲来源:电影《姥姥的外孙》截图

影片还有一条暗线,是全片中最锐利的台词:

“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

这句话出自姥姥的女儿阿秀,“癌症”在这里更像一种隐喻,暗指她与母亲,以及家族里其他女人一样,有着在宗族制统摄下被摆布、被无视、被理所应当的一生,仿佛癌症诅咒般在她们的血脉中传承,无法预防,也无法疗愈。

相比家族里男人们对遗产的关注,阿秀是唯一不图母亲什么的。

她中年丧夫、儿子辍学,在超市打工,既没有卸下对母亲的赡养义务,也没有为了遗产刻意讨好母亲。

但在潮汕“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即便懂事最早,辍学帮家里分担,投入最多精力照顾母亲,她也始终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和回报。

▲来源:电影《姥姥的外孙》截图

患癌后,外孙曾喋喋不休地问姥姥,在她心中,到底谁才是第一顺位。

她想了很久,对女儿说:

“我不知道我心里谁排第一,但我最想你陪在我身边。”

虽然遗产没有女儿的份,但她还是希望临终时女儿陪在身边。

这是一种让人失语的讽刺:

希望女儿,或者只能指望女儿来赡养自己,但遗产没有女儿的份。

▲来源:电影《姥姥的外孙》截图

其实,姥姥自己也是“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受害者。

姥姥一直有个特殊的夙愿—为自己买块风水绝佳的墓地。

她觉得,如果墓地环境好一些,后代会更愿意来看看她,同时也显得子女孝顺,旁人不会说闲话。

一块风水绝佳的墓地,少说也要100万泰铢。

姥姥想起,爹娘去世后遗产都归哥哥所有,光唐人街的房产就卖了几百万泰铢,哥哥现在住着大别墅,生活相当富足。

于是,姥姥带着明仔,去找哥哥帮忙。

没想到,前一秒还与妹妹深情叙旧、相拥合唱的哥哥,下一秒就变得冷言冷语,让她以后不要再上门,外嫁女是泼出去的水,我们的姓氏早就不同,不同姓就不是一家人,自己绝不会出一分钱。

▲来源:电影《姥姥的外孙》截图

女性被家庭牢牢束缚,承担的职责与获得的地位、遗产的最终分配的不对等,不仅发生在阿秀和姥姥身上,也遍布在电影之外的每一位女性的生活中。

父权制婚姻的狡猾之处,不仅是让女人们因不同的身份互相割席,还在割席的过程中,为了让自己身份更稳固些,去打压另一个女性获得权益的正当性。

正如伍尔夫所说:

“作为一个女人,我没有国家。”

作为一个女人,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也是一件难事,无论身在娘家、婆家还是夫家,女人都逃不掉在家里的“外人感”。

所以很小时候,我就清楚地知道,对一个女性来说,任何期待和依赖的念头都缺乏实质意义,能让你活得越来越好的,只有三样东西:

强大的自己、充足的金钱、内心的平静。

▲来源:自制

影片最后,明仔从护理中心接回了姥姥。

“第一顺位是谁”,已经不重要。

小儿子想给阿安一些钱,作为照顾老人的回报,阿安拒绝了并对他说:“拿着吧,以后没有人会这样帮你了。”

小儿子怔了片刻后默默地将钱收回。

或许在那一刻,小儿子才幡然意识到,这个世上除了自己的母亲,再也没有人会如此无私地爱自己。

成人世界的情感难免由于利益得失而有所残缺,这是我们要面对的真实。但看见人性的暗处,并不意味着陷入冷酷。

而是为了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拾起那些被抛却在记忆之外爱的体验。

因为,当爱被重新感悟到时,它可能已经离你远去。

▲来源:电影《姥姥的外孙》截图

祝所有老人重阳节快乐

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莫过于我长大,你未老

我还有能力去爱

而你还在❤️

资源获取

帮大家找到了观看资源,你只需点亮“赞”,然后在评论区回复“姥姥的外孙”小助手看见后会回复获取链接。

文章封面:《姥姥的外孙》电影截图

文章配图: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