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比拉的落幕,伊莎贝拉也面临欲戴王冠必先离婚的宿命

川蜀牧老阎历史 2024-12-23 03:43:05

书接上回,埃及和叙利亚苏丹萨拉丁虽然拿下了耶路撒冷王国包括都城耶路撒冷在内的众多地方,但他故意放走了耶国女王西比拉和王妹伊莎贝拉以及她们各自的丈夫共治国王居伊和前托隆领主翁弗鲁瓦四世,意图继续让耶国存在两个旗帜,从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不能合力。西比拉和居伊正在进攻落入萨拉丁之手的重镇阿卡,而蒙费拉托侯爵世子科拉多则坚守提尔。西比拉的前夫已故蒙侯世子长剑古列尔莫是科拉多的兄长,但是科拉多不给嫂子面子,不接纳双王,只是因为同仇敌忾才出兵相助。

在欧洲各国纷纷派兵支援下,居伊可以在陆地封城了。入秋时,得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即将亲临,十字军士气大振。萨拉丁也只能投入更多兵力,反过来建立了两个包围圈,分别围攻十字军的攻城军和营地;50艘穆斯林战舰突破了十字军的海上封锁,用1万人以及食物和武器增援阿卡;年底,一支埃及舰队抵达,重新控制了港口和通往港口的道路。

1190年春,天气好转时,科拉多乘坐自己的船前往提尔,很快带着十字军的物资返回,想用于抵抗岸上的埃及舰队;他还把带来的建筑材料制成攻城机器,但这些机器后来还没来得及用上就丢了。

萨拉丁发兵袭营,八天后才被打退;有的十字军自作主张袭击萨拉丁的右翼,被击败。

入夏以后,越来越多的友军加入了十字军,人有点多,记忆不易,小编先不列了,接下来谁有戏份了再提。

但是皇帝没有来,他在路上意外溺死了;他的儿子施瓦本公爵腓特烈六世继续带队前往,不久之后,坎特伯雷大主教鲍德温也率领英格兰的十字军抵达;十字军突破海法,更多的食物被带到了阿卡前线的营地。

但是在萨拉丁的反包围下,被围的人还是生活困难,食物仍然有限,供水被人和动物的尸体污染,流行病很快开始蔓延。说服表舅科拉多帮助居伊的图林根藩侯路德维希三世患上了疟疾,他计划在法国人抵达时回国,但在返回塞浦路斯的途中即随舅舅红胡子皇帝而去。

对十字军来说更重要的打击是旗帜倒了,西比拉女王和居伊的两个女儿先病死,然后是西比拉本人。

在电影《天国王朝》中,西比拉放弃王位随虚构的男主回家。而历史上的西比拉这样的结局,也算君王死社稷了。

历史学家伯纳德·哈密尔顿不同意厄努尔将西比拉描述为善变、愚蠢和多愁善感,认为这种描述“与已知事实关系不大”。受中世纪对理想女王的普遍看法的影响,西比拉的同时代人和近同时代的编年史家对她与居伊的关系比对她的军事活动更感兴趣。她支持丈夫的行为赢得了同时代人的认可;温多弗的罗杰这样描述她:

一个最值得称赞的女人,她的美德和勇气都值得称赞。她如此安排事务,以至于王国在她保留丈夫的同时获得了统治者。

机智和忠诚仍然是西比拉在现代史学中的主要特征,历史学家海伦·J. 尼科尔森将其归因于当代性别理想对她的形象的扭曲。

西比拉驾崩了,且和两任丈夫都没有存活的后代,那么其父先王阿马尔里克一世就只剩下小女儿伊莎贝拉一个后代,时年18岁。

但是萨拉丁的办法起作用了,居伊虽然已经是过气姑爷,但作为曾经加冕的国王,他并不甘愿让小姨子顺利继位。

耶国大佬们主要的观点是,居伊已经没有了带有王室血统的妻子儿女,还有什么权利继续当国王?所以当然支持伊莎贝拉。但是翁四是否作为王夫一并继位呢?他们觉得当初翁四被拥戴与居伊夫妇并立的时候竟然拒绝了,那就不是合适的新王。

小编觉得这有混淆概念之嫌了,如果君主在的时候太子不敢穿龙袍就代表太子不堪为君,那么古往今来都没什么适合君临天下的太子了。

但是小编没办法穿越时空说服那些人。他们觉得伊莎贝拉应该换一个丈夫,至于人选,提尔的主帅难道还不够服众吗?

对伊莎贝拉来说,这又是和父姐二王一样的宿命——想登基,就得先离婚!

虽然8岁时就被已故兄长鲍德温四世更多出于政治目的地嫁给了翁四,彼此还没有生育,但伊莎贝拉对丈夫还算喜欢。但是继父伊贝林家老三巴利安和亲妈玛丽亚太后都在施压,太后更是强调伊莎贝拉的婚姻是先王强迫的,如此童婚不可能得到教宗的许可。西比拉和鲍四姐弟的继父西顿领主雷纳德也支持伊莎贝拉改嫁。前面说过,伊莎贝拉和兄姐是异母。

本来这次来帮忙的就有众多主教,他们顺应人心地作废了伊莎贝拉和翁四的婚姻。同时代的拉丁散文叙事《理查国王之旅》将1190年左右的翁四描述为“更像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个男人,在交易中很温和,说话结巴得很厉害”。太后更是亲自进入女儿的帐篷,迫使女儿离开翁四。

后来教宗依诺增爵三世下令调查时,一群骑士表示,翁四和伊莎贝拉都表示了抗议。坎特伯雷大主教鲍德温受委托于牧首赫拉克利乌斯,是为数不多意图阻止的,他尝试要把所有试图推动的都开除教籍,而且他支持居伊的宣称。但是科拉多根本不管他的意见,而且大主教本来身体就不好,不久自己也死了,科拉多更加无忌惮地迎娶了伊莎贝拉;大约这时候,牧首也去世了。

这就成为了之前说过的,科拉多唯一的污点:劫夺人妻。

前面说过,科拉多曾去拜占庭与皇妹提奥多拉成亲。反常的是,对桃色八卦很感兴趣的史学家霍尼亚特斯并未提及他重婚。最大的可能性是,当科拉多因为对赏赐和弟弟之死而对拜占庭心怀不满并前往耶路撒冷的时候,拜占庭已经料到他不会回来了,便作废了他的婚姻。

此外科拉多和伊莎贝拉的婚事还有一个问题:当初科拉多的兄长曾娶伊莎贝拉的姐姐,那么他们就是“近亲结婚”。虽然这样的结合无关遗传病风险,在现在根本没问题,但教会法确实视同血缘近亲而禁止。

但是教会对这种事变通也不是一两次了。比萨大主教乌巴尔多·兰弗兰基作为教宗的特使表示没意见。有人说他被贿赂了。

科拉多的奶奶也嫁过两次人,第一次婚姻生下了法兰西国王路易六世的王后阿德莱德等人,蒙侯是她再婚所生。这么算,科拉多还是路易七世国王的表弟,腓力二世国王的表叔;路七有一个胞弟德勒伯爵皮埃尔一世,1188年刚死,其两个儿子继承人罗贝尔二世和博韦主教腓力都参与了此次支援阿卡。于是腓力赞成伊莎贝拉离婚,并主持了表叔科拉多的第三次婚姻。

不知道科拉多这次大婚状态好不好,因为9天前他刚挂彩回城休养。

当初翁四为了娶伊莎贝拉而上缴了自己的封地托隆,好聚好散,伊莎贝拉物归原主。

之前科拉多说过,耶王之位当由英法德三王裁决;皇帝永远不会来了,而另两位法官正在路上。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