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脑洞:狮心王年间布列塔尼的埃莉诺和老骑士的关系考

川蜀牧老阎历史 2024-11-11 02:17:51

声明:基于现有的资料,很难补全完整的证据链,所以本文的一些细节和结论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脑洞层面,而不适合作为信史引用。小编提出的也只能是一种自认为比较大的可能性。

也希望老骑士的爱好者相信,小编比你们,比他自己,都希望他是个名副其实的人。

小编之前已经说过多次某些人自诩或被吹捧为楷模,却在处理金雀花王朝三四两房的家务事时又当又立、厚此薄彼、双重标准,拿骑士宣言当放屁,最终误人一生的问题,但是现在小编要给出的可能性是有些颠覆性的,最终形同陌路的人,之前未必彼此敌视,甚至还有可能关系特别亲密。

布列塔尼的埃莉诺生于1184年,1186年被父族劫为人质,之后就在父族的宫廷长大。1190年春,狮心王理查在诺曼底的诺南库尔举行一次会议时,就带上了埃莉诺等贵族少女。

根据埃莉诺后来爱好骑马,倒推她童年时就学过,是合理的。1190年她6岁,正好是适合学骑马的年纪。

狮心王最初以埃莉诺的胞弟阿蒂尔为太子,虽然事实证明他摇摆了,最后甚至反悔了,但1190年代尤其是最初几年,他在和西西里国王坦克雷迪结盟时约定了阿蒂尔娶坦克雷迪的女儿,且有意把埃莉诺嫁给法国太子路易,至少在表面上,内外都会因此觉得他是真心想培养阿蒂尔继位。

这一阶段埃莉诺作为太子的胞姐,是重要的联姻筹码,作为未来的长公主,前景大好。这时候且不说她本身就有可能因为周边的耳濡目染而对骑马感兴趣,就算没兴趣,为了让她联姻,狮心王也有理由让她有兴趣。

各位看官,如果你们是狮心王,你们会为这位大小姐选择一位怎样的教练呢?

技术当然得过硬,关系当然得牢靠,最好还得是诺曼底本地人。

结合本文标题,小编认为的答案是不是呼之欲出了呢?那时他刚结婚,并且恰在1190年和1191年连得二子,而且他的乡土情结很重,国王在诺曼底开会,他有理由不去吗?去了,就有可能相见,就有可能拜师。

他又有什么理由,不听从国王的吩咐,不好好教导太子的胞姐呢?

至于如果这一段确实存在,为什么此人的传记从出生讲到了死却没有提,也很好解释。小编之前说过,此人的传记是不知情人士受雇看了知情人提供的资料以后写的,如果有些信息作者压根看不到,当然也就不会写进去了;而以此人亲大儿子为首的知情人要给人树立正面形象,当然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人干脆提都别提,提就是打脸。

其实更容易证明的命题是两人彼此相识,因为以下事实全都成立的可能性太小了:

1.同一片土地上,两个都接近国王,都爱骑马的人,彼此没有过任何交流和切磋;

2.无地王约翰登基后,阿蒂尔被杀,埃莉诺被软禁在科夫城堡。约翰曾组织贵族看望她,证明她还活着也没有被虐待,然而某些人作为就算不是核心起码也是高地位的贵族,一次也没去,也没有任何人告诉他这件事,导致他后来去科夫城堡迎接亨利三世继位时不知道她也在,而且正好没遇到;

3.虽然某些人利用摄政之便把里奇蒙伯国给了别人,但他并不知道当时里奇蒙女伯爵其实还活着。

在确定二人相识的基础上,其实也可以基本排除其实大小姐才是过错方,平时仗着自己是金枝玉叶,对老前辈多有欺凌的可能性。如果这样的事确实存在,早就给掌握话语权的一方写进传记,作为主角明辨善恶是非、将一位堪比景和、苍梧、郁林、东昏的潜在暴君扼杀在萌芽状态的硬材料大书特书了。大小姐的性格是有可能骄纵了一些,但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赶上无地王当众羞辱那么严重的。

整件事一点不提,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一旦展开说,的确没道理可讲。

类似的,某些人早年是幼王亨利的亲信近臣,三王子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鲁瓦二世在兄弟中和小王最为亲近,在小王死后还去诺曼底治所鲁昂给他追福,但两人之间没有什么来往的记载,是真的素无来往,还是清楚内情的人刻意隐瞒了呢?素无来往的可能性大吗?

同样的道理,若二生前就和某些人交恶的可能性也基本可以排除,也就是两父女都没有做过对不起他的事。相比之下,没机会亲密互动的阿蒂尔当然另当别论。

在这样的脑洞基础上,某些人在科夫城堡迎接新君时表现出的双标和不念旧就更加显得绝情和残酷。虽然脑洞不能作为抨击当事人的证据,但是错在绝情和毁人本身,念旧与否、是否有旧可念,不影响结论。

有人会骂于谦不救朱文圭吗?但是,朱文圭从未经过于谦的生命,从未出现在他的视野,于谦也不曾给什么未成年君主摄政。

同样是坑害自家公主,有人骂西西里宰相马特奥吗?确实有,但是无论他有多么用心险恶、机关算尽,他终究没害成。

隔壁的法兰西国王小狐狸腓力二世得知某些人死了还哭了,小编也是费解的,虽然政治人物见利忘义、冷血绝情是常态,但是你躺在巴黎圣母院的好兄弟都要被这人坑到后继无人了,你也不怕他晚上爬出来找你么,难道是因为给你儿子一万马克把你感动了么?

传记作者克劳奇说每个时期都有这样的人物,小编只能说,每个时期不出几个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真以为活在天堂么?但丁《神曲》里亨利三世去了炼狱,他的拥立首功和顾命老臣又有什么道理不一起去呢?

小编敢说公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但不敢说骑士就应该是那个样子。

相比之下,《还珠格格》恶毒皇后手下的赛威赛广这样从未受过西方熏陶的路人配角都显得有骑士精神了——因为职责所在,他们明知对面是皇帝的爱子爱女,却宁可以下犯上也挺身阻拦他们教训自己这边人设并不好的容嬷嬷;因为时代局限性,他们惜命,不敢亲自直接帮主角救人。

但他们不是愚忠,他们有是非,在和主角团对峙的时候留了余地,甚至还说出既能自保又能救人的办法。皇后所有的恶,他们都远不是主谋。主角也好,观众也好,都恨不到他们头上。

从后世一些文人的创作也能看出,他们希望某些人怎么做,然而他事实上做了什么呢?是想不出两全之策吗?

如果狮心王不曾改主意,或许他便是阿蒂尔的忠臣;他日,他以教授长公主为荣,长公主也以师从名家为荣。至于长公主登基而他成为王师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是埃莉诺应该不希望弟弟绝嗣吧。

多年以后,某些人的第三子不仅在出家期间喜提私生女,还因为马术不精死于事故,实在有辱家风。不过结合某些人的长子34岁了娶9岁的王妹续弦,次子在大嫂守寡后吃大嫂的嫁妆,也许某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家风,到最后甚至都没人传承了。

某些人死的时候三子12岁,从年龄看他是完全有机会亲自教授儿子马术的,为什么没教好呢?是因为想起了其他的人,良心痛了,精神恍惚了吗?

顺便,当初狮心王被劫持,奥地利公爵趁机索要大小姐做儿媳妇,而奉命护送大小姐去成亲的贝蒂讷的博杜安,就是某些人大儿子原配的父亲,虽然两个年轻人订婚是在后来的1203年,即阿蒂尔失踪的那一年。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宋朝李觏《易论》九

我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推我入地狱的人,也曾带我上天堂。——张爱玲《色戒》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