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5):两年间舅甥双王先后驾崩

川蜀牧老阎历史 2024-12-01 03:46:50

上回书说到,1183年,耶路撒冷王妹伊莎贝拉正在卡拉克城堡和原托隆领主翁弗鲁瓦四世大婚,埃及苏丹萨拉丁却带着弟弟萨法丁(又叫阿迪勒)不请自来,想热情地邀请这对新人去自己家度蜜月。因为太过热情,城堡的一些设施已经被投掷石块打坏了。

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只能拖着麻风病的身体思考对策。他觉得身为储君的姐夫吕西尼昂的居伊并非帅才,不能担当营救王妹的重任,而且磨磨唧唧,便罢免了居伊的长期摄政一职,也就否决了居伊的储君地位,本来居伊和本地大佬们也相处不好。

于是他又要解决储君问题了。否决居伊,一定意义上也等于否决了胞姐西比拉。正好西比拉的支持者都没有参与重选继承人的决策;伊莎贝拉夫妇正被敌军围困,当然无法现身自荐。

一旦久拖不决,大权怕要旁落国王的表叔前摄政的黎波里伯爵雷蒙三世,甚至雷三还有可能被提名为国王,这是王母(区别于太后,因为她先前被迫离婚,从未当过王后)阿格妮丝不愿看到的。于是她提名了一个她认为合适的人选:西比拉和已故前夫的儿子,也就是她的亲外孙,时年才5岁,照着舅舅起名鲍德温,按父系意大利语应该叫巴尔多维诺。

本来按原先的顺序,西比拉之后就该是巴尔多维诺,所以大家也没什么异议。

鲍四抓紧时间给外甥加冕为共治国王鲍德温五世,让他接受诸侯宣誓效忠;并且和高等法院走程序,规定鲍五之后,他鲍四的两个姐妹西比拉和伊莎贝拉享有平等的王位继承权。

只有身为继父的居伊缺席了向继子效忠。

注意,鲍四虽然跳过了西比拉本人直接传位西比拉的儿子,但始终没有完全不让西比拉本人继位的意思。

既然不让姐夫挂帅,鲍四的意思便是亲征了。他下令在大卫塔上点亮一座灯塔,给卡拉克城堡的守军以信号。由于失明和行动不便,他只能坐在两匹马之间的担架上。他的出现更多是鼓舞士气。

因为国王都去了,居伊也率部去了。军队的实际指挥权交给了雷三。

萨拉丁得到情报后,因为觉得已经造成了足够的破坏,也并无和鲍四决战的预期和准备,也担心自己遭到夹击及后方埃及出事,便解围而去。

鲍四顺利进入卡拉克。

外部问题解决了,又轮到了内部问题。

居伊是个成年人,当然可以亲自摄政,但共治国王鲍五自己就是个娃娃,怎么给鲍四摄政?鲍四还得找一个成年人顶上。他日鲍四驾崩,鲍五独自统治,如果居伊作为他的继父摄政,鲍四不就罢免了个寂寞?

如果居伊不再是西比拉的丈夫,他日也就不再是新王的继父了。鲍四便寻求让居伊和西比拉的婚姻作废。他找牧首赫拉克利乌斯商议,想宣布这桩婚事是被胁迫的,所以非法。

那时,他还有一点时间重新找一位听话的姐夫接替居伊的角色。

但是西比拉嫁出去了就坚定向着丈夫,夫妇都拒绝入朝配合国王的工作。

1184年,鲍四命令居伊:你是我的封臣,我召你入朝,你必须来。

鲍四屡次传召,居伊都称病不去。于是鲍四在高等法院陪同下屈尊亲临居伊夫妇的封地阿斯卡隆,结果众目睽睽之下,居伊罔顾国王亲自敲门,闭门不纳。

这要在中国,可以视为跋扈节度使谋反了。

但是居伊夫妇的另一个封地雅法却没有抗命,鲍四顺利任命了自己的地方官,居伊夫妇的封地缩水一半。

鲍四去阿卡召集议会,意图宣布居伊不臣以剥夺封地。但是牧首一伙人带头和稀泥。

鲍四还需要派这些人去欧洲外交求援,只能作罢。因为萨拉丁又打到卡拉克来了。

鲍四再次带着伤病亲征,萨拉丁再次解围。鲍四下令出钱修复城堡。

这时候鲍四短暂的人生也快要到头了。但是居伊并不让他走得省心。王室封地代尔拜莱赫的贝都因人受到王室保护,并提供有关埃及人行动的情报,怎么看都是友军,但居伊却屠杀了他们。

鲍四又发烧了,是不是因果关系也不知道。他卡着年关回京。虽然始终不信任雷三,但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他只能如是押宝。

几度病危后,鲍四知道自己过不去了,就召集高等法院为外甥选一位长期摄政。所有人达成共识,绝对不能是居伊,结果还是选中了雷三。而鲍四的舅舅埃德萨伯爵若斯兰三世则受命为新王的监护人。

同期编年史家厄努尔表示,雷三坚持不当新王的监护人,因为鲍五身体也不好,万一夭折了,他不想背锅。历史学家伯纳德·哈米尔顿也觉得这都是雷三的安排。另一方面,若三是新王的舅姥爷,自身没资格宣称王位,为了利己,肯定也得尽全力保护新王。

高等法院本来就怕雷三篡位,巴不得雷三让权。

鲍四安排各位向鲍五和雷三宣誓效忠,随后在圣墓教堂举行庄严的加冕仪式。伊莎贝拉的继父伊贝林的巴利安也就是伊三爷在出席的贵族中身高最高,所以由他扛着鲍五参加宴会。

伊三爷本身也是居伊的对头,这也是一种风向的表示。当初本来他也叫鲍德温的二哥伊二爷是在追求西比拉的。这也意味着伊三爷代表继女也就是另一位可能的决赛选手伊莎贝拉向鲍五表示了支持。

1185年过去没多久,鲍五就被记载为唯一国王了。鲍四确实驾崩了,享年24岁,葬在圣墓教堂,靠近父王阿马尔里克一世。

当年蒙吉萨一战,鲍四被视为受到了上天的眷顾。其实他并不是特别虔诚,无论是性格上还是成长过程,他更像一个骑士,对同时代的人来说,他最显著的特点是勇气和正直。

穆斯林作为对手也不太理解,为什么敌人会愿意效忠这样的一个病人?

虽然西方诸侯普遍因为觉得无利可图懒得帮耶国的忙,但由于雷三和萨拉丁谈妥了停战,鲍五上位后,没有迫切的外患需要解决。

其他诸侯可以挂机看戏,鲍五的爷爷蒙费拉托侯爵古列尔莫五世不能。他担心孙子被欺负,赶去了耶路撒冷。

由于居伊的党羽把持要职,雷三的二次摄政只能缩手缩脚。

雷三的预期成真了:1186年,鲍五突然驾崩,享年才8-9岁。同期编年史家纽堡的威廉称雷三弑君,但这位史家本身就厌恶雷三,所以不排除泼脏水。哈米尔顿觉得照顾国王的是若三,所以雷三很难有机会作案。

圣殿骑士团将鲍五的遗体带到了耶路撒冷,他成为埋葬在圣墓教堂的第七位也是最后一位拉丁国王。

王位再次空悬。

比年纪,西比拉年长于伊莎贝拉;比血缘,西比拉是鲍五的母亲,鲍四的亲姐,而伊莎贝拉是异母。

但是反对居伊上位的人没有选择,必须找理由否决西比拉的权利,而且还真找到了:伊莎贝拉出生时便是国王之女,西比拉不是;这个说法在伊莎贝拉的母家拜占庭等地是有例可循的。而且西比拉的父母的婚姻被作废了,伊莎贝拉的母亲才是先王的王后和遗孀。

摄政雷三之前为居伊的谨慎用兵辩护,但这时候也一码归一码地明确表态支持伊莎贝拉。

最后谁能如愿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