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家庭的宁静,让家长们心急如焚。在这个时候,家长们的应对方式至关重要。然而,有两件事很多家长都容易犯错,直接影响宝宝的恢复,咱们一定要清楚避开。
一、盲目捂汗
宝宝发烧时,很多家长觉得捂一捂,出出汗就能退烧,这其实是个严重的误区。当宝宝发烧,尤其是体温处于上升期时,宝宝会感觉发冷,甚至打寒战。家长们看到孩子这样,就赶紧给宝宝裹上厚厚的被子,试图通过捂汗来让宝宝出汗降温。但实际上,宝宝体温上升期,身体散热减少,产热增加,盲目捂汗会使宝宝的体温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甚至可能引发惊厥等严重后果。
宝妈小李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宝宝发烧,体温38.5℃,她按照老人的方法,给宝宝盖了两床被子。结果宝宝不但没出汗,体温反而飙升到39.5℃,小脸憋得通红,还出现了轻微抽搐。吓得小李赶紧把宝宝送到医院,医生严肃地告诉她,这种捂汗的方式非常危险,以后千万不能再这样做了。宝宝发烧时,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体温适当增减衣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以给宝宝穿宽松、透气性好的衣物,利于散热;当体温超过38.5℃,甚至更高时,更不能捂汗,必要时还需要适当减少衣物,帮助散热。
二、自行滥用退烧药
宝宝一发烧,有些家长就慌了神,不管不顾地给宝宝吃退烧药,这也是很危险的行为。首先,不是所有的发烧都需要马上吃退烧药。一般来说,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良好,能吃能玩,通常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比如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
其次,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适用的退烧药种类、剂量都有严格要求。如果家长自行滥用退烧药,可能会因为剂量不准确,给宝宝带来伤害。比如,过量服用退烧药可能导致宝宝出汗过多,引起脱水;还可能对宝宝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伤。
宝妈小王的宝宝发烧到38℃,她没仔细看说明书,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宝宝吃了退烧药。结果宝宝出了很多汗,变得精神萎靡。带去医院检查,医生说退烧药剂量偏大,导致宝宝轻微脱水。医生提醒小王,以后给宝宝用退烧药,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者遵医嘱,不能随意用药。
宝宝发烧时,家长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盲目捂汗,也不要自行滥用退烧药。正确应对,才能帮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少受病痛折磨。如果对宝宝发烧的处理方式不确定,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寻求专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