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亩产收益低及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导致乡村空心化的问题呈愈演愈烈趋势演变,不仅造成了耕地及宅基地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城镇化整体进程的推进以及影响粮食的正常生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因此,为了解决耕地与宅基地的闲置问题,缓解“空心”现象,国家要求各地进一步强化对宅基地的约束与管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闲置宅基地的复垦复种。同时,对一户多宅、面积超占等违规滥用宅基地行为给予严惩。
然而,推动闲置宅基地复垦复种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在粮价低迷、种地入不敷出的局面之下,不少农户宁愿长期闲置也不愿意做“徒劳无益”之事。所以,时至今日依然有大面积的闲置宅基地资源难以被再次利用,其所凸显的变现价值压根也无从谈起。那么,闲置宅基地资源究竟该如何盘活呢?在农业农村部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的建议答复当中,国家再次明确要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的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并完善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政策!
第一:闲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
自2015年以来,国家启动了100多个试点区县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自愿退出以及“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此外,在2021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当中,国家也提出鼓励进城落户的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积极引导集体盘活和利用好闲置的宅基地资源,避免再度浪费!同时,对于“一户多宅”的农民,国家也鼓励其将多余的宅基地退出,具体退出方式以实际情况而定。
据了解,在部分试点地区,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补偿标准较低,这一点也是目前多数农民不愿意主动参与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四川某地为例,农民选择自愿有偿退出的补偿标准为3万多元/亩,平均到每平方米的补偿仅仅只为45元。而目前三四线城市下属管辖县城的房价已经高至5000~6000元/㎡,补偿与房价之间的悬殊高达100多倍。毫无疑问,在这种“差价”背景下,退出宅基地的意义并不大,每每提及退地补偿,农民往往也都是摇了摇头。
第二: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
目前来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的成效并不显著,在补偿标准过低的条件下,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实际并不高。如此一来,如何盘活并有效利用闲置宅基地资源便成为国家推动宅基地基本制度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这不在2021年1月份国家发布的《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当中,国家提出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对闲置宅基地等依法登记的建设用地资源进行复合利用,并积极发展民宿、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
事实上,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与城里人合作建房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农业等等方式之外,像安徽地区的试点县便通过利用闲置宅基地资源建设适量“周转房”的形式供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免费居住;宁夏等地也积极探索农村老人“以地养老”新模式,以加快盘活农村的闲置宅基地资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于闲置宅基地资源的处理方式并不仅仅只有有偿退出一项解决办法,在补偿标准难以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下,农民不妨将闲置宅基地以流转、入股等方式进行复合利用,进而发展基层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等特色产业,以实现共同致富。不过,这里需要提醒广大的农民朋友的是,无论是自愿有偿退出也好,盘活重新利用也罢,前提条件是一定要确保宅基地已经确权并拿到了确权证书。只有这样,其产生的价值与利润咱农民才有份,才能真正享受到宅基地制度改革所带来的福利!否则,即便政策再好,也与您无缘!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自愿的情况下没有人有偿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