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预言在古代乃至今日都长盛不衰。
虽然以我们现如今科学的眼光去看待预言,会认为这只是一种封建迷信,但不得不承认有许多预言精准得连科学也无法解释。
未知为预言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纱,预言到底是真是假,能否相信,一直是一件有待商榷的事。
古代有一本书被称为“中华古代第一奇书”,书中的预言惊人的准确,它的预言甚至已经推算到了当代社会,这本书便是著名的《推背图》。
《推背图》流传千年,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书中有一象曾预测辛丑牛年,墙外将会有一场灾祸使得全世界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那么晚这一预言是否成真,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19fdae4b7f638ec37b25bd702d675d06.jpg)
《推背图》相传成书于唐朝贞观年间,是天文学家李淳风和相士袁天罡合著的一本预言书。
在古代,许多皇帝对预言都是深信不疑,相信所谓的“老天爷”。
不仅是皇帝,古代民间对于“天”也有不一样的执着,这最后也演变成了古人常说的“听天由命”,相信天有主宰人们命运的能力。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整顿吏治,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天,唐太宗突发奇想,要是能够找到高人准确预言出唐朝的国运,提前认清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阻碍,然后对症下药,那治理国家不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想到这,唐太宗拍案而起,而谁能担任起预言家的角色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d22816d9162dbdf05e0d7e794cc18f03.jpg)
这时,唐太宗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他们就是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李淳风和相士袁天罡。
李淳风精通天文历法,从小跟着当官的父亲学习,对天文历法饶有兴趣。
而且他敏思好学,善于观察总结,在天文方面小有成就,并且能够占卜凶吉。
历朝历代的天文学家需要做的只有两件事——观天象,修历法。
李淳风在这上面可谓是尽职尽责。
贞观初年,李淳风凭借深厚的天文学造诣,发现了旧历法中存在着重大疏漏。
之后,李淳风开始废寝忘食,日夜苦心钻研天文历法。
他根据理论知识和历史经验自编了一部新的历法,预测了日食出现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在旧历中只是普通的一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bfaadd5806c13f60bedd92c469b079c3.jpg)
推翻旧的历法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推翻一个固定的思维范式和人们眼中的真理总是最难的。
为了让唐太宗相信,李淳风不惜以性命做担保。
眼看到了李淳风预言日食出现的那天,唐太宗叫来朝廷大臣一同观测天象。
此时的李淳风也是很慌张,心里不禁替自己捏了一把汗。
要知道,若是日食没有出现的话,这可是欺君大罪。
好在后来,日食如约而至,李淳风这才稍稍安心。
而李淳风也因为这次预言,名声大振。
事实证明他提出的新历法确实比旧历更为精确,李淳风也因此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升为太史令。
在后来一次偶然交谈中,唐太宗让李淳风预测大唐王朝的运势,李淳风闻言,大吃一惊,直称“天机不可泄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533aae4508de8a35390c33b7ca53f883.jpg)
见此状,唐太宗便带着他来到禁宫里的一座高楼,还叫人撤去扶梯,说这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见此情况,李淳风才说出了令后人称道的“藏头诗”。
这“藏头诗”仅仅只言片语就概括了唐朝发生的重大事件。
而另一位预言家袁天罡在隋炀帝时做过县令,比李淳风更为年长。
他擅长相面,号称为“一代相学宗师”,他曾为自己的好友占卜推算他们的未来,后来也一一应验了。
他最著名的预言就是看武则天的面相,精确地预言了武则天在政治上的地位成就,他也因此出名。
这两人都是预言的行家,让这俩人来预测未来,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唐太宗下令命李淳风和袁天罡预测国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6e6bd4ca8553f9a3e246836c67375745.jpg)
虽说预言家都秉持着“天机不可泄露”的观念,但在古代皇帝的命令不得不从,于是二人开始合著《推背图》。
全书到第六十象便结束了,最后一象中的图画里一个人推着另一个人背,这正是袁天罡制止李淳风继续推算的场面。
这也是“推背图”这一书名的由来。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呢?
相传,李淳风在预测推演时突然兴致一起,然后就开始对中国的未来进行推演。
他不仅推测了唐朝的运势,还推算到了中国两千多年后。
袁天罡在一旁看到这番景象,害怕李淳风泄露了天机,便推着他的背说“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f10929cd55baf49af21364223d43b749.jpg)
这时,李淳风才被一语点醒,停下了推演的工作。
但是以《推背图》为书名真的合适吗?
单看这样的书名完全猜不到这是一部预言著作,实际上,起名“推背图”的两人“别有用意”。
因为李淳风和袁天罡俩人深知预测未来这样的做法是危险的,所以借书名告诫人们不要一心想着预知未来,如果预言为真,人们完全依靠预言改变将要发生的事,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的。
而这本书的危险性,也被统治者看在眼里,直到宋代,宋太宗下令将这本书列为“禁书”,但民间仍然存在许多不同的版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005de71283f85b7dd26fc30908a68ccd.jpg)
《推背图》源于道教,是历史上少见的图文共存的预言学著作,有文字、图画和卦象,可以说是一部完整的预言书。
书中预测了国运,书中的许多预言在现实中也得到了验证,而如此精准的预言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上的恐慌。
书中曾有辛亥牛年,战火起于墙外的预言,具体在第三十八象中提出。
这第三十八象的谶语为:“门外一鹿,群雄争逐,劫及鸢鱼,水深火热。”
而这一象的图画内容更是蹊跷。
卦图中有一道城墙,墙上有一门,城外遍地是尸体。
毫无疑问,这预示的将要发生的灾祸。
那到底是什么灾祸呢,最终预言成真了吗?
这就得放到预言发生的时间来分析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289606594e6d2b361e057f7c3f3435b8.jpg)
根据《推背图》的时间顺序,第三十八象预测的正是辛丑年间的事情,从此可以推测出发生的时间应为1901年后的一段时间,而这一段时间里,中国城外竟然真的发生了一件大事!
从字面上理解这一象的谶语,可以得出门外有一鹿,群雄都在为这只鹿争逐,最后劫及鸢鱼,使得所有人都受到了牵连,世界的局势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那么鹿代表的应该是什么呢?
殃及鸢鱼,又是谁受到了牵连呢?
中国古代,鹿寓意着美好,古人把鹿看作是“祥瑞”的象征,因“鹿”和“禄”谐音,鹿也代表着财运和权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4910694640deec8a864ccecfff51a6e7.jpg)
在这条谶语的情境中,后一种意思更加贴切。
而“鸢”是一种小型猛禽,属鹰科,生性凶猛。
“鸢”和“鱼”,一种是在天上飞,一种在水中游,是否暗示着近现代出现的飞机和潜艇。
而在这个时间段,飞机和潜艇也已经出现,涉及到这两者的灾祸,难不成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种种线索,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挂钩。
那么《推背图》的预言能算成真吗?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刚才的推理都是以我们主观思维一步步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推背图》中的预言相对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9db6295a80e49312fdb1a5c0305b7226.jpg)
除此之外,《推背图》一书的真实性也存在可疑之处。
但古书《大云疏经》记载过《推背图》这一书,所以历史上这本书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然而从唐朝至今,我们所知道的《推背图》也有六个版本,我们现在所接触的版本也早已不是原版。
里面的内容我们早已无处考究,要是后人将已发生的事重新杜撰成新版的《推背图》,我们也无处得知,或许还在感叹这书中的预言真的准!
所以对于书中的预言,可以看看,但要是一个劲地往里钻估计也没有什么结果。
无论是从书的真实性来说,还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我们没必要过于相信预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7720514ec215c85eeefb9b0657c1e37a.jpg)
《推背图》预言中灾祸发生的时间、图画中的场景,甚至谶语的内容,都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一一对应,《推背图》里的预言竟然神奇地应验了!
但是我们能完全相信预言吗?
生活中,一旦一个事件与预言的内容相对应,就算是只是巧合,我们也会潜意识地把这种巧合摆在第一位,因为这种巧合直接冲击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框架,这种强烈的颠覆感甚至会覆盖在假象之上。
所以预言成真,除了预言本身的灵验性,和外界因素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也正是《推背图》中“预言成真”的奥秘。
在当时封建迷信的社会,古人对预言深信不疑,那么这部《推背图》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古代的人们又是怎么看待预言成真的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c0766df9a53c82f7fbdac7168eae89c7.jpg)
随着《推背图》的代代流传,它对唐朝之后的社会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对这本预言书都十分好奇。
因为这本书中的预言太过于精准,它的流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秩序,引起了人们不必要的恐慌,所以最后被统治者列为“禁书”。
正所谓“术无正邪,人有是非”,预言的存在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毕竟史书中也曾在多处记载过预言成真的事例。
尽管《推背图》书中大部分预言都灵验了,但对于这部书是预言还是人们的封建迷信,每个人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也有人提出“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在相不相信预言这一问题上我们都可以保留各自的看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bfc61fe95ea384d6e03b0e35ec845419.jpg)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我们不能完全否定预言的存在,也不能完全相信预言。
毕竟,未来发生的事是偶然还是必然,有些事情是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又有谁知道呢?
撇开预言内容本身,充满神秘色彩的预言也为中国历史画上了浓墨淡彩的一笔。
我们可以不相信《推背图》,但不能否定其存在的意义,也不能忽视古人的智慧。
从这部书可以看出古人对宇宙运行和卦象的研究至深,善于总结天象规律和历史经验。
虽然这些内容归属于玄学,但如果将这些理论进一步发展,或许会出现更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科,人们的立场也不会处于两极化的状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b326685be4dbefb4e9415078ccd2df05.jpg)
总之,《推背图》为我们揭示了一段历史,不管预言最后是否会成真,我们都应该珍视。
至于后来我们要怎么对待预言,还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无论我们相信还是不相信,我们都应该向前看,向前走。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万事都在变,与其停滞在预言面前,不如立足当下,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现在预言仍然存在着,只是现在的预言和预测比古代的更多了一层科学性,很多都是人们根据理论知识和经验总结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和古代的预言又有多大差异呢,或许是以前的人们对于某一领域掌握的知识太少才会觉得预言是神秘而不可及的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4c19651f3438021a284bc5c783080530.jpg)
对于《推背图》所说的辛丑牛年,战火将起于城墙之外的预言,看似应验了,实际其中的不确定因素仍有很多。
预言的模糊性,让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解读,更何况《推背图》这本书的原版早已无处寻觅,所以这样的预言自然是不可信的。
就算相信未来是可以预知的,我们还是要活在当下,不要被所谓的预言“带着走”。
对于很多事情,甚至这些事情发展的趋势,我们都无法改变,我们只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挽回局面。
对于预言,你又有什么样的看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2/1f7821a3c640b0b685755bf4217862da.jpg)
张玉瑶《中国古代,有哪些先知预言》
文武《评《神秘的预言──中国古代谶言研究》》
钟钦《谶语的模糊性刍议》
李俊领《“禁书”政治:清末北洋时期的《推背图》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