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豪言“去中间商”,评论区炸了!供应商:这坑我们早看透了?

即时刘说 2025-03-31 14:42:13

据媒体报道,3月29日,永辉超市董事叶国富在供应商大会上抛出激进改革方案:计划完成超200家门店调改,砍掉中间商推行“裸价直采”,取消对供应商的各类收费,将零供关系从博弈转向共生,还规划了孵化100个亿元级单品、锁定200家核心供应商等长期目标。而此前刘老实撰写的《KA 供应商集体颤抖!永辉 “去中间商” 打响第一枪,中国商超 30 年潜规则要崩了!》一文评论区炸开了锅,满是围绕“去中间商”的争议,这也撕开了零售行业供应链生态的复杂肌理。

中间商存在的“土壤”在探讨永辉改革前,需先审视传统商超零供关系的运行逻辑。过去三十年,中国商超行业形成了独特的“渠道霸权”模式:商超通过延长账期、收取进场费、堆头费、促销费等名目,将成本压力转嫁至供应商。据行业数据显示,部分大型商超对供应商的账期长达90天以上,各类通道费用占供应商成本的15%-20%。这种模式下,中间商扮演了特殊角色:资金缓冲者:中间商通过垫资、分销,缓解了供应商与商超之间的资金矛盾。小型供应商难以直接应对商超的账期要求,中间商的介入分摊了资金压力。区域服务整合者:中间商具备区域配送、售后服务、客情维护等能力。尤其在下沉市场,中间商构建的本地化网络,能更高效地满足商超的碎片化需求。风险分担者:市场波动、商品退换货等风险,常由中间商与供应商共同承担。例如,商超促销后的退货损耗,中间商往往承担了二次分销的责任。这种模式虽充满弊端,却构建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利益分配体系。而永辉“去中间商”的口号,本质是对这套体系的颠覆,也难怪引发供应商与行业的强烈反应。市场对改革的深层疑虑账期之困:改革诚意的试金石众多评论直指永辉改革的“不彻底性”。网友质问:“能取消账期吗?不能只要不拿出来吧?”“去掉中间商后,商超若仍要求45天账期,工厂会将利息成本转嫁给商超,最终消费者并未受益。” 账期问题堪称传统零供关系的“毒瘤”,若永辉仅取消通道费用,却保留账期,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并未减轻。表面上的“裸价直采”,可能因账期损耗抵消成本优势,最终成为数字游戏。更关键的是,账期背后是商超对供应商的话语权压制,若永辉不放弃这种“霸权”,零供关系难谈“共生”。中间商的不可替代性:服务价值的争议许多评论强调中间商的服务价值。有供应商指出:“没有服务商,超市能养起专业人员吗?”“经销商承担着押款风险,你指着企业给你授信,别做梦了。” 中间商的价值不仅在于分销,更在于其构建的服务网络。例如:中间商可整合多品类商品,为商超提供集约化配送,降低物流成本。若永辉直接对接工厂,需自建庞大的物流体系,覆盖长尾商品的配送需求,这对企业运营能力是巨大考验。中间商对本地市场的渠道渗透、客情维护更具优势。尤其在三四线城市,中间商的资源网络是商超快速铺货的关键。永辉若绕开中间商,可能面临市场拓展效率下降的问题。中间商承担了商品滞销、退换货等风险。如网友所言:“现在超市回款都费劲,中间商早就不愿意合作了。想找厂家进货,厂家都不愿意卖,不给钱还退货,事还多。” 失去中间商缓冲,永辉需直接面对与供应商的风险博弈。改革诚意质疑:永辉的“中间商”身份之辩部分评论尖锐指出:“永辉本身就是个中间商,周扒皮”“本来就是二道贩子,去中间商”。这种质疑反映市场对永辉改革动机的不信任。永辉作为零售商,本质上也是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却在改革中以“去中间商”的姿态出现,难免有“既想掌握渠道话语权,又想甩掉中间环节成本”的嫌疑。若永辉不反思自身作为渠道方的强势地位,仅单方面要求供应商配合,改革可能沦为新一轮的利益收割。例如,有评论担忧:“总部减免的费用,门店可能通过售后、导购费等新名目转嫁。” 这揭示了改革落地过程中,永辉内部执行的一致性风险。去中间商模式的可行性探讨成功案例的启示与局限谈及“去中间商”,胖东来常被提及。但网友质疑:“胖东来成功的关键真的是去中间商吗?值得深思。” 事实上,胖东来的成功不仅在于供应链优化,更依托于其强大的运营能力、本地化服务以及独特的企业文化。

永辉若简单复制“去中间商”,却缺乏配套的运营升级,难以复制胖东来的路径。此外, Costco等国际零售巨头的直采模式,依赖于庞大的会员体系、精准的选品能力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永辉在这些方面的积累,能否支撑直采模式的运转,尚存疑问。供应链重构的系统性挑战永辉的改革看似针对中间商,实则需对整个供应链进行重构。直采模式要求更高效的物流网络,尤其在生鲜等品类上,冷链配送、区域分拨能力至关重要。永辉现有的物流布局是否能满足直采后的配送需求?若无法升级,物流成本将侵蚀直采的价格优势。聚焦核心供应商、孵化亿元级单品,需要永辉具备更强的选品、品控和市场洞察能力。过去依赖中间商的分销体系,如今需直接与工厂深度合作,从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全程参与,这对永辉的团队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去中间商后,供应链信息流通需更透明高效。永辉是否具备足够的数字化系统,实现与供应商的实时数据对接,优化库存管理、订单处理流程?若数字化滞后,供应链协同效率将大打折扣。永辉改革的双重性永辉的改革方向,对行业有破冰价值。传统零供关系的博弈模式,已严重制约零售行业的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通过直采模式,若真能砍掉中间加价环节,降低采购成本,最终让利于消费者,将推动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取消对供应商收费,构建共生关系,若能落地,将重塑零供合作逻辑,为供应链上下游创造更稳定的合作环境。然而,改革风险同样显著。若永辉无法解决账期问题、承接中间商的服务功能,或在执行中出现策略变形,可能引发供应商抵触。例如,小型供应商可能因无法直接对接永辉而退出,导致商品品类丰富度下降;核心供应商若因合作条件苛刻而动摇,永辉的供应链稳定性将受冲击。更严重的是,若改革失败,永辉可能陷入“既失去中间商支持,又未建立新供应链体系”的双重困境。网友的争议,本质是对改革深度与诚意的期待。永辉若想让“零供共生”从口号变为现实,需直面争议背后的行业痛点,以更务实的行动回应市场疑虑。这场改革的成败,不仅决定永辉的未来,也将为中国商超行业的转型提供重要启示——毕竟,零售生态的重构,从来不是某一环节的单打独斗,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进化。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 2025-04-01 10:30

    吸血的不是供应商,而是超市管采购和入驻的关系户。你不把自己的屎擦干净,怎么改革都是p话

即时刘说

简介:全解即时零售,洞察商业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