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何长工突然消失,四年后毛主席发话:他的历史我是了解的

正史笔记 2024-09-19 19:06:49

他是我军历史上第一面军旗的设计者,原名何坤,毛主席为他改为何长工。井冈山时期,他一直战斗在毛泽东身边,是毛泽东倚重的得力助手。特殊时期遭难,毛主席明确地说:“他没有历史问题。”

何长工

何长工,原名何坤,1900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1927年9月9日,何长工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起义军的军旗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五星中是镰刀和斧头的图案,上书“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面旗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面军旗。它的设计者便是深得毛泽东器重的何长工。

在率部进军井冈山途中,毛泽东非常关心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的情况。他决定派何长工去找湖南省委及衡阳特委了解情况,寻找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何长工历尽艰辛,终于在韶关找到朱德和陈毅,向他们汇报了毛泽东转移到井冈山的详细情况,使朱毛两支部队很快建立了联系。

毛主席

1928年春天,何长工返回井冈山不久,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毛泽东看着他笑了笑说:“长工,我还要打你的主意。”

何长工问:“打我什么主意呢?”

“决定派你上山,去做王佐的工作,怎么样?”毛泽东紧盯着他说。

“去多少人?”何长工又问。

毛泽东笑了笑说:“又不是去打仗,要许多人去干什么?你是去做‘长工’。人还是要派去的,只是现在不是时候。你的工作,就是要他们请我们的人上山。”

何长工知道王佐是井冈山上一支农民武装的首领,虽然打着农民自卫军的旗号,反抗旧势力,倾向革命,但这支武装成分复杂,流寇思想、游民习气浓厚,他们对工农革命既拥护又有戒心。

“不要怕。”毛泽东看出何长工有些顾虑,便鼓励他说:“去了以后,困难是有的,要边工作,边学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毛主席

说着,毛泽东拿出一封写给王佐的信,又对何长工强调说:“一定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改造好了,不仅能巩固了我们的后方,同时,还会为今后改造旧军队摸索一些经验。”

何长工接过毛泽东的信,肩负着他的重托,来到了井冈山中心的茨坪,担任了王佐部队的党代表。

何长工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和耐心诚恳的说服教育,终于感动了王佐及其部下,使他们接受了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在思想觉悟和组织观念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时,毛泽东认为条件已经成熟,建议王佐与井冈山另一农民领袖袁文才部队合编成一个团,并于1928年2月上旬正式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为团长,王佐为副团长,何长工为党代表。就这样,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一支旧式农民武装终于转变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何长工

1934年,何长工随毛泽东一起参加了长征,历任红军军长、军政委、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又担任了粤赣军区司令员和政委,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兼军械部部长等职。在担任军工部部长期间,他受党中央、毛泽东之命同苏军谈判,收回了苏军准备运走的日本侵略军遗留在东北的大批武器,用几列火车拉了好几天,从而大大加强了人民军队的武装。

在特殊时期,何长工受到冲击,1969年11月被送去劳动改造。从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不知道何长工的消息。直到四年后,1973年4月下旬,毛主席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明确地说:“何长工的历史我是了解的,中央也是了解的,他没有历史问题。”

毛主席

1975年,在毛主席的过问下,何长工又重新恢复工作,回到部队,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工作之余,他对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全军乃至全国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也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1987年12月29日,这位著名的红军将领和杰出的军事教育家,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2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