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耄耋的“耋”,大名鼎鼎的陈果教授把它误读为“至”(Zhi);别墅的“墅”,网红王东岳先生把它误读为“野”(ye)。惊讶吗?仔细想想,却是情理之中的事。
那天翻阅手机,无意之中看到一个短视频,是复旦大学哲学系女教授陈果的一个讲座。这是一个系列讲座,主题为《“大学”之道》,我所遇见的是第一讲:《“大学”之大,何“大”之有》。
陈果教授是位网红,具有独特的魅力,不少人都喜欢她授课的潇洒风格,我也不例外。
在这个大学课堂上,陈果教授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大学”的具体含义,令我耳目一新。由于这方面的内容与拙文主旨没有什么关系,在此只好忍痛割爱,略而不提。
我想说的是,陈果教授明显念错了一个字,我颇感意外,不免生出些许思绪来。

汉语中有一个比较生僻词语“耄耋”,是指80岁以上的老人。
由于汉字有80%以上是形声字(汉族主要造字法),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一部分是音符,表音,另一部分是义符,表义。
过去有不少人,在遇到不认识的形声字时,往往就读这个字的半边(音符的音)。在多数情况下会被蒙对,但也有个别情形,音符的读音与这个字本来的读音不相吻合,你若蒙它,必然蒙错,甚至错得离谱了,因而惹出笑话。事后如果被人指出来,不免令误读者难为情,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
“耄耋”一般与“老人”连在一起,叫耄耋老人,正确的读法为mao/die。
有意思的是,这个词语有两个字,其中一个可以读其半边(耄),另一个却不能(耋)。“耋”正确的应读成die,可陈果教授却把它读成zhi,“祸端”当然也是属于不认识的字就念“半边”的这个传统。

本来念几个别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对于一个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大学教授而言,且是人文学科的教授,如果念错了一个还不算十分冷僻的字,似乎又要另当别论了,因为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吃饭时嘴里有沙子一样别扭,不够自在,想“一吐为快”。
无独有偶,西北大学特聘教授、网红王东岳先生,在一次哲学讲演中,把别墅的“墅”字读成“野”字。
我的印象很深,王东岳先生每当开讲之前,主持人总是来这么一句:“下面请先生开讲!”
真的很有意思,名字不说也就罢了,连姓氏也省去了,直接称“先生”。由此可见,如果要尊称一个人,泛指胜过特指。
现在是个崇尚高大上的新时代,即便是一字不识的村夫野老,嘴中也常常从容地吐露出“别墅”二字,且读言没有出错。不知为何,大名鼎鼎的“先生”竟然“阴沟里翻船”?
我记得王东岳先生曾在另一次国学讲座中,借此机会告诚听众:“今天这个时代,大家确实是要好好补补文化课了!”
那么我想,饱学之士王东岳先生,恐怕对文化课也不能弃之一旁,有空是否也要补补呢?

唉呀,时至今日,竟有教授级人物也犯小学生类似的错误:字读“半边音”。
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