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史情报处
编辑|文史情报处
嫡出要比庶出高,男尊女卑,那么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更高?
01
宗法制
中国古代实行氏族制度,其核心就是父系家族,为了巩固家族势力,古代贵族制定了嫡庶制度。嫡子享有继承权,而庶子则没有,这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制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时期,当时的社会是父系氏族为核心的组织形式。为了方便管理氏族内部的人员和财产,氏族首领会明确区分嫡庶和长幼顺序,这成为后世宗法制度的起源。
在西周时期,这种嫡庶等级制度被正式写入了《周礼》,成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同时实施的分封制,进一步加强了嫡长子的权力。他们拥有最大的土地封邑,有力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春秋战国时期,嫡庶观念被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时嫡子和嫡女享有的各种特权也愈发明显,他们在继承权、教育资源等各个方面优先于庶子庶女。
所以从一出生他们的身份地位就已经定了,只要是正妻的孩子在家里的地位就是比较高的。
这种严格的宗法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贵族阶级内部的稳定性,有利于维护其统治地位。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女性地位的全面下降,不仅庶女,就连嫡女也面临着极为悲惨的命运。
例如她们很可能成为和亲或联姻的牺牲品,这在古代帝王和贵族当中尤其盛行,对广大女性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古人也十分强调“门当户对”,妻子的地位高于妾室,男性通常也不会在妻妾之间产生矛盾,因为招惹妻家报复后果严重,这种“嫡庶制”与“门第观念”的双重压力,使得女性地位雪上加霜。
中国古代嫡庶制度是父系宗法制的产物,它巩固了统治阶级的势力,也导致了广大女性地位的急剧下滑乃至灭顶之灾,这个残酷的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发挥着巨大而痛苦的作用。
02
古代社会下的女性地位
古代社会强调男尊女卑,严重压制女性地位,其根源在于当时社会对大量男性劳动力的需求,农业耕作和战争都需要大量男性从事,女性参与相对较少。
如历史上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正是由于社会需要大量男性参与战争,加之当时社会上一些思想家、改革家都是男性。
这样一来大家脑子中潜移默化的就会出现一种共识,儒家思想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也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政治方面,女性不能外出参政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在经济上也几乎没有权利,没有财产所有权甚至连嫁妆也归属丈夫。再如在教育方面,女子只能学习一些家务活,而不能接受正规教育。
许多古装剧中展现的女子碰书都会被视为“离经叛道”的情节就是这样的写照,这对女性知识面和视野的局限性是难以想象的。
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提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悖论,充分展示了女性在教育问题上所受的歧视。
在社会地位上,女性要无条件顺从丈夫,丈夫可以纳妾,女性却不能改嫁,甚至有些朝代允许丈夫殴打妻子,东汉女学者班昭所写的《女诫》即强调妻子对丈夫的绝对顺从。
这对女性人格独立性的打压可见一斑,严格控制女性行为的《内则》、《女诫》等书籍为压制女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这种男尊女卑在明清时期尤为严重,女子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约束,以贞节为荣,稍有不慎就要以死谢罪。
这简直是将女性迫害到了极致,红楼梦中王熙凤和薛宝钗的悲剧正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正如在古装剧中所展现的那样残酷。
在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女性的压迫越来越深,需要社会进步和观念解放,使男女真正地平等。
03
嫡女与庶子的对比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夫妻间的身份往往是由儿子的母亲决定的,对于那些不幸成为庶子的人来说,他们的地位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尽管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但婚姻始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嫡女毕竟是正妻所出,虽然是女性,但那是在家庭地位上还是要高一些的。
杨慎的妻子张氏作为正室,生下的孩子自然就是嫡子,地位远高于庶子,这两个嫡子从小就衣食无忧深受父母宠爱,当他们成年后,两位嫡子分别娶了门当户对的好妻子。
这成为他们在家族地位更加巩固的转折点,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杨慎还有几个庶子,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十分艰难,衣食住行全靠杨慎施舍,缺少应有的父爱。
等到成年,他们要娶妻子也十分困难,无人问津,这便是嫡庶之别带来的实质影响。
随后这两个年轻的嫡岳父又各自有了几个儿子,这使得杨慎这一房的嫡系地位更加鞏固,与此同时杨慎的几个庶子仍然在家族中风雨飘摇。
不久杨慎的老伴去世了,于是他就将其中一个嫡子收作养子,打算让他来接替自己为家族传承,这在当时的封建家族中很常见,嫡长子继承家业,以维系家族血脉。
这样一来,这位嫡养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的合法继承者,但遗憾的是,杨慎并没有将另一位庶子看作是真正的家人。
相反他认为庶子是家里多余的一员,不配与嫡子平起平坐,因此并不同意让这个庶子结婚生子,这便是嫡庶差别带来的隔阂与不公。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会导致子女的身份发生变化,比如有时一个孩子有可能会被认为是非婚生子,从而使得他在家中丧失了自己的身份和尊严,这种情况下,即便这个孩子是嫡出,也会在瞬间沦为庶子。
还会发生一些令人感到悲伤的事情,比如嫡出的孩子被迫远嫁他乡,不得不离开家族,而庶子则有可能在缺乏生活来源的情况下被迫出家为僧。这都意味着他们在家里失去了一切权利和地位。
04
宋代绝户继承法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下,男女地位极不平等,家庭财产往往优先保障男性权益,而对于没有男性后裔的家庭而言,财产的传承无疑成为了极大的难题。
根据户绝继承法,尽管在古代的家庭伦理体系中男性作为家庭的主要支柱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如夫妇双亡),封建礼教允许他人(通常是夫家)来指定一个合适的继承人选来接手遗产。
此人在遗产继承顺序上仅次于命继子,但在其他待遇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
除了以上情况外,宋代还引入了更为灵活的规定来确保孤老在家人的关爱和保护。如果家中只剩下了孤独无助的老人们无人照料,这时他们会拥有一些遗产继承权,这意味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改变他们的命运和生活环境。
为了公平起见,宋代户绝继承法还在司法实践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整和完善,充分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利益并设立了一系列特殊的法规。
这种继承方式对现在依旧有着深刻的影响。
有嫡子,嫡女地位比庶子高。没有嫡子,这个庶子会被嫡母收养变成嫡子
如果儿子多,庶子其实和管家差不多(甚至不如管家),表面上看也挺有地位,实际上就是个下人。
嫡女地位高些,就算没有嫡子,皇后也会收一个庶子变成嫡子,变成嫡子他就不是庶子,就不能拿来比较,而且嫡女是皇后生的,就算庶子被收养,也不会影响嫡女公主的地位,而且还要对人家好,不然人家父母随时废了你,没有被皇后收养的庶子自然更无法与嫡女比较,而且嫡女基本上嫁的都是朝中有权势的子女,你也不会去得罪,百姓家中,就算没有嫡子,也是嫡女地位最高,百姓可不是皇帝,家产只会给亲的,嫡女是可以继承的
清朝皇帝的女儿平均寿命15岁,很多嫁给大臣,12,3岁就生孩子难产死了,连名字都没有
嫡出,最高!天然继承人!如果没有嫡子,一般都是长,过继去嫡!
当然是庶子了,嫡女也比不过儿子,有的皇帝只有女儿没儿子,百年之后照样得把皇位传给近枝皇亲,女儿不但比不过儿子,连侄子都比不过。
我认为是,有嫡子的嫡女地位高于庶子,没嫡子的,嫡女地位低于庶子,无儿子只有女儿的,女儿地位会非常低,甚至不如养子或侄子
只要是嫡的,无论男女,地位都是最高的。
儿子无论怎么还是儿子。庶子在嫡子才能不足的情况下是可以继承家业的。也就是说庶子也有继承权。女儿在大家族里面地位还没侄子高。春秋赵氏家主赵无恤就是庶子,他母亲是狄女,妾都不算。丝毫不影响他继承赵氏瓜分晋国,列为诸侯
一般来说嫡女地位高,但如果有继承权的庶子地位就抬上来了。
重点还是受不受宠,不受两者没区别,受宠嫡女还是比较高的,不受宠儿子女儿都不如管家
嫡女地位高
那个地位高要看当家作主的人更喜欢谁,古代皇家嫡太子被废的都多了去更别说民间了,老百姓中男人喜欢妾室导致喜欢庶出的比例可能还更高呢[思考]
先嫡庶后子女
有名字的都不多,还有啥资格和庶子比。
嫡女也是联姻工具
有嫡子了嫡女地位比庶子高!
这么看,你说是公主牛逼,还是王爷牛逼就完事了
古代女子地位不低,明朝女子地位才低,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不是儒家思想,是宋朝提出被明朝发扬光大的程朱理学大行其道后,陈继儒提出的,理学不是儒学,现在我们讲继承传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理学之于儒学是取其糟粕去其精华,三从四德,也是现代人强加给古代中国的,三从出自子夏传,说的是子夏,四德之说元朝之后才有。嫡庶之分到是自周就有,综上嫡女绝对大过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