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美国:高龄堕胎,躺床上看电视度日,卫生间丢满了纸巾

西湖老李 2022-10-07 13:03:30

张爱玲对于每一个文艺青年来说,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作家,璀璨亮眼。她曾说过这样一句有趣的名言:“成名要趁早。”

她清醒而冷艳的文字,直指人心,她笔下的关于爱情的失望和荒凉,带给人无限的思考。张爱玲是极具文学天赋的一代才女。

她是孤僻和冷傲的,她似乎永远都用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态度,冷眼地看着这个人间。其实我们很难理解,一个作家的悲惨经历和她的创作之间的那种隐秘关系。

痛苦或许真的可以为她提供养分,但是,那些痛苦也并不是她主动选择遭受,只能说一切都是命运使然。

纵使张爱玲的才华无人能及,但是她的晚景却十分凄凉。张爱玲逝世于美国的出租屋,之前还经历了高龄堕胎。在她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她只有自己,终日躺床上看电视,卫生间丢满了纸巾。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1920年出生于大都市上海,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天赋异禀的她,却没有一个正常的童年生活,她从小便经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她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度解读,大概都是来自于她幼小时遭受的痛苦经历,从那时候起,她就慢慢变成了一个敏感的小孩,她渴望温暖与被爱,但是处处充满着对人的不信任。

无论时代怎样变换,张爱玲笔下的爱情似乎永远都不会过时。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性虽禁不起细致推敲,但是自始至终艺术工作者也没有停止对于人性的解读。

张爱玲对于爱情的解读,很多时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人类的共性,男人的共性,女子因爱而凄凉,也因无爱而凄凉。张爱玲的文字,永远都透着一种冰冷。

张爱玲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这是放在任何年代里,都不会过时的一句话。她是让人心疼的女子,她的才华或许是上天对她的补偿。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她很少会给主人公一个大团圆的美好结局,她笔下那些女子的命运,总让人心生凉意。苍凉是张爱玲作品中永恒的基调。

虽然在她的文字中,她对于爱情表现出了一种近似荒凉的冷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她却也有过炽热的感情。在张爱玲的一生中,她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可谓是她的一大败笔。

这段婚姻没有仪式,只有一纸充满文艺感的简单婚书。那时的张爱玲,即便是人人追捧的民国当红女作家,却也在与胡兰成的关系中,爱得十分卑微。

胡兰成是一个汉奸,他也是一个文人,张爱玲不缺赞美和追捧,但是胡兰成文人式的赞赏,这在特殊的甜言蜜语还是让张爱玲沦陷了。最重要的是,她曾认为他懂自己,这便是这段感情的开始。

命中的最后一段真爱

1955年,张爱玲决定离开居住了三年的香港,去往美国。当时在出发之际,她悲伤得不能自已,竟然泪如泉涌。因为她知道,这不是漂洋过海的寻常旅行,这是前去定居,从此离开故土。

那是一个秋天,景色凄凉,秋季和离别的伤感,仿佛是一种标配。在国内,此时的张爱玲已然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与亲人断掉了联系,被前夫胡兰成背叛厌弃。

异国他乡,对于张爱玲来说没有丝毫诗情画意之感,只有无尽的孤独和悲凉罢了。作为她而言,即便是经济再独立,再有才华,终究不过是一个弱女子,她也一样期待被疼爱被理解,过得有所依傍。

在此之前,她就曾挥别了上海,不远万里来到了香港,开始了她漂泊的生活。张爱玲离开祖国漂洋过海去往美国,这其中也有着诸多的原因,社会即将到来的变迁让她觉得无法适从,再加上伤心之地,无父无母,她已少有留恋。

在到达美国之后,张爱玲结识了六十五岁的剧作家赖雅,赖雅是德国移民的后裔,曾经结过一次婚,有一个女儿。虽然当时两人相差了二十九岁,但是却都有一种似是故人来的感觉。

张爱玲没想到在美国,竟然能再收获一段感情。在张爱玲与赖雅相识后的两个月里,是两个人感情的升温期。赖雅和张爱玲是两个志趣相投的人,他们两个是彼此的灵魂伴侣。

他们对于文学创作都充满着激情,都将写作看成是甚至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事情,两个都不是金钱至上的人。因此在张爱玲怀孕后,赖雅给出的态度是希望张爱玲堕胎打掉孩子。

因为当时赖雅过得穷困潦倒,婚前他就与张爱玲商议了不要这个孩子,因为养活不了。由于生活所迫,张爱玲也答应了赖雅的要求,冒着高龄的危险堕胎了。

两人婚后的生活过得还算可以的,虽然经济紧张,但是也算甜蜜,这来自于文人间的惺惺相惜,以及彼此懂得的爱护。在于赖雅的婚姻生活中,张爱玲还是等到过安稳和幸福。

张爱玲与赖雅的感情一直很好,家庭的温暖是张爱玲前半生少有的情感,赖雅会为她做饭,对她关怀备至。然而这样的生活,在赖雅中风卧床后,就戛然而止。

孤独的晚年生活

命运总是爱跟人开玩笑,张爱玲这一生有着过人的才华,但是除了这才华之外,在感情上面似乎看起来有点“惨”。要么爱而不得,要么遇人不淑,要么就是无法白头偕老,天长地久。

其实赖雅的身体一直以来都不是特别好,在婚后一段时间里,赖雅更是不幸的患上了中风,从此行动不便,生活上处处需要人照顾和看护。

张爱玲当然没有对他弃之不顾,而是有情有义的,履行了一个妻子的责任,对赖雅照顾有加。张爱玲是爱赖雅的,而这个外国“老头”也用他的方式赢得了张爱玲的心。

赖雅中风后,张爱玲就这样照顾行动不便的赖雅四年的时间。有读者替张爱玲觉得不值,因为除了经济上的拮据外,她还在妻子和护工的身份之间来回切换。但是这并不影响张爱玲对于赖雅的长情,一生中一直将赖雅称为soulmate(灵魂伴侣)。

慢慢地,赖雅的身体每况愈下,张爱玲只能含泪告别了她生命中最后的一段爱恋。赖雅去世的时候,张爱玲四十七岁,她一人孤独地生活了将近三十年。

在赖雅走后,张爱玲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人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孤独和悲痛绝对又一次侵袭了她。她从此开始过上了离群索居的生活,搬了家,鲜少再与人打交道。

赖雅在世时,虽然说日子过得艰难,但是那无疑也是张爱玲的一大精神支柱,一种生活的信念。但是赖雅死后,张爱玲在美国就真的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了,她一生都活得敏感脆弱,独居几十年,她的精神状态也变得十分紧张。

她曾有一段时间频繁地搬家,因为她觉得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虱子在爬,一不注意,它们就会爬上她的身体。在她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里,除了孤独还是孤独。

在孤独面前,大概是人人平等,不管是作家还是贩夫走卒,都是一样的悲哀。她沉迷于电视机里循环播放的电视剧,或许不过是为了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所以才长时间的让它播放,不停地播放。

在人们发现她的尸体时,距离她的死亡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她的身上裹着一张毯子,躺在一张行军床上,房间里几乎是家徒四壁,唯独电视机还在播放。卫生间里丢满了纸巾,几近凄凉之感。

小结:

张爱玲这一生,经典作品无数,金句无数,她算是一个高产的作家。但是没有谁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人总是不能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到。

张爱玲跌宕起伏的人生,最终在美国凄凉落幕了。这个被无数书迷追捧的女作家,在离开人世时,身边无有一人。她的作品带给人对于爱情的无限思索,然而她却半世流离,潦草收场。张爱玲的美国之殇,留给人们无限的唏嘘。她有清醒而隽永的文字,但是终究是悲凉的女子,没有人完整地爱她一生一世。

1 阅读:1532
评论列表
  • 2022-10-08 14:16

    看过上海往事 刘若英演的张爱玲[点赞]

西湖老李

简介:有事做有所期待,日子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