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渡江突击团犯致命错误,14岁渔女力挽狂澜,毛主席设宴接见

澹秋映亭 2025-02-11 22:02:29

1949年渡江突击团犯致命错误,14岁渔女力挽狂澜,毛主席设宴接见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平谈判”正式破裂,蒋介石企图拖延时间、划江而治的阴谋彻底暴露,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向各野战军全体指战员发出命令: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首长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下达了渡江战役的总攻命令,确保完成党中央、毛主席“必须争取一举成功”的任务。周恩来还发电报说:“毛主席今天晚上不睡觉了,等待你们渡江成功的好消息。”第三野战军27军聂风智部235团被选为“先行渡江突击团”之一,执行这一光荣的任务。此时突击团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战前准备,指战员们静静等待着晚上8点总攻时间的到来。然而就在晚上七点三十分,变故突生,突击团竟然提前过江,打乱了整个进攻计划,要不是聂凤智临机应变极快,要不是出现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力挽狂澜,突击团很有可能全军覆没。这个小姑娘叫马三妹,渡江战役胜利结束后,她被评为“一等功臣”、“渡江英雄”和“支前模范”,是年龄最小的功臣。她驾驶的那艘木船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第一船”,毛主席不但亲自接见她,还设家宴款待她。这究竟是怎样一段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呢?如今时空流转,白驹过隙,当年那个横渡长江的小姑娘已成为两鬓斑白的老人,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领略马三妹一生的传奇故事。

1935年,一个女娃娃出生在安徽无为县马西村的普通渔民家里,这个人就是马三妹。马三妹的家离长江仅仅只有五六里,从小马三妹就跟着父亲和哥哥们在长江上讨生活,练就了一身撑船打渔的好本领。1949年春节前夕,在她的家乡,突然出现了许多准备渡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马三妹早就听说解放军纪律严明,从来不欺负老百姓,还经常帮老百姓挑水、砍柴。受尽国民党反动派欺辱的渔民,早就盼望着解放军来了。此时的马三妹仅有14岁,却十分喜欢解放军,经常跑到解放军驻地去帮忙,解放军的指战员们也很喜欢这个懂事、可爱的小姑娘。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军的总兵力,已经由抗战结束时期的800余万人,减少到只有204万人。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一边加强长江天险的防御部署,准备依托长江半壁山河重整军力;一边宣布引退,让李宗仁暂代“总统”一职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企图划江而治,并麻痹党中央发起渡江战役的决心。然而党中央、毛主席并没有被蒋介石的障眼法所迷惑,毛主席始终掌控两个方向。一方面继续与国民党开展“和平谈判”;一方面派刘、邓、陈、粟、谭组成渡江战役总前委,集结近200万大军(含民兵),分成中、东、西三路进攻集团,无论“和平谈判”成功与否,中国人民解放军肯定是要渡过长江的!

蒋介石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公里的长江沿线,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由京沪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和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两大集团分东、西两段部署,汤恩伯部兵力约有45万人,白崇禧部约有25万人。除此之外,还修建了江阴要塞和调派海防第2舰队协助防御。当时国民党为了加强长江的防御,把长江沿岸所有船只都撤到了长江南岸,长江北岸渔民如果不愿意到南岸去,就把他们家里的渔船全都凿沉,闹的长江北岸渔民怨气冲天, 恨不得解放军早点过来,把国民党全消灭掉。刚过了春节,二野、三野120多万解放军就来到了长江北岸,分三个进攻集团渡江。其中东集团约35万人,由三野副司令粟裕、参谋长张震指挥,主攻镇江、江阴,隔断上海、南京的敌人防御;中集团30余万人,由三野副政委谭震林指挥,从芜湖、南京段突破;西集团约35万人,由二野司令员刘伯承和参谋长李达指挥,从安庆东、西地段渡江,进击浙赣线。另外,毛主席又调四野40军、43军组成先遣兵团,前往江岸指定位置。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渡江的渔船。由于前期国民党肆意破坏,北岸江面一马平川,一条船都没有,这可难坏了各部队的首长。没有船只、没有水手,也没有各种必需的修造船的工具和器材。没有能渡江的渔船,解放军就是有再强的战斗力也无可奈何。为此,解放军发扬军民亲如一家的作风,在积极宣传渡江意义同时,将自己的口粮也省了下来,救济那些青黄不接的渔民。同时张贴告示:征用老百姓的船,使用后物归原主,无论新旧,损坏就赔,无主的船只,谁发现打捞提供解放军使用的,将来就归谁。船主和知情者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看到部队要征用渡江的民船,马三妹首先说服自己的父亲,拿出自家藏起来的渔船供部队使用,给大家做了个好榜样。她熟悉当地的情况,还帮着解放军开展动员征船工作。在马三妹的努力带动下,很快就有200多条渔船报名参加运送解放军渡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三野筹集了8070只船,二野筹集1228只船,同时还修造了大量的竹筏、木排、担架船等各式渡江工具,并改装了一部分机帆船。船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又有一个新问题出现在总前委首长的面前,二野、三野大部分解放军是北方兵,旱鸭子占大多数,不会游泳渡什么江?在农历三月的北方天,惊蛰节气刚过不久,江水冰凉刺骨,可是水上大练兵依然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战士们脱下棉衣,穿着短裤,一天天地泡在水里练习,有的战士抱着门板、有的抱着粗竹子,稍微有点基础的,身形一拱一拱的,就像狗刨,风里、雨里不停,这些旱鸭子终于熟悉了水性。不会游泳的学游泳,会游泳的则学掌舵,在各部队首长掏心窝子的邀请下,船帮“老头子”也对解放军敞开了胸怀,这个“帮”讲辈分,“老头子”一句话比圣旨还管用,他们使尽全身的本事,教解放军战士学掌舵。马三妹一家也加入了教解放军掌舵的行列,船工们带着新徒弟,不时地发出“左舵”、“半逢”、“右舵”、“满篷”的叫喊声,新徒弟们摸不清掌船的技巧,船身笨拙的在湖里打转转,惹得马三妹等渔家女掩口直笑。

战士们虽然被笑得涨红了脸,可毕竟是聪明,没过多久之后,马三妹就发现,这些新徒弟不但摆弄顺溜了橹把、舵把、篷索,还利用军事上的知识,改造了渔民们世代相传的渔船,给渔船加上了十字架水叶子,相当于加了十几副橹,船速增加了好几倍,老船工们都佩服不已。经过一个多月的超强训练,在马三妹等船工的细心教导下,战士们进步很快,指战员们熟练掌握了驾船和游泳本领,为胜利渡江做好了准备。时间转眼就到了4月份,李宗仁派以张治中为首的“和谈代表团”,赴北平与周恩来谈判。虽然蒋介石下野了,但李宗仁这个代总统和傀儡没有什么区别,他想靠着“和平谈判”真正上位,而蒋介石则想着拖延时间,企图用半年的时间再训练200个师与共产党一争高下。毛主席、周恩来等领袖早看出了国民党假和平的招数,但是为了早日解放全中国,让老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还是满含诚意的和国民党代表磋商。毛主席向国民党提出了八项和谈原则,国、共双方一直在谈判桌上较量。眼看着各项准备已经完成,发起渡江战役的时间却一拖再拖,迟迟不能确定,渡江战役总前委急了。因为从5月份开始,长江的第一次汛期就要来临,这时候的水比七、八月份还大,到时候水面宽度猛然扩大好几倍,将对解放军渡江产生极大威胁。经过20余天的艰难谈判,共产党修改、放宽了很多条件,毛主席向国民党发出了最后通牒:4月20日是《和平协定》签字最终的时间。蒋介石对此协定不屑一顾,假和谈的面目彻底暴露,20日一到,国民党拒绝了签字,“和平谈判”失败。既然和谈失败,就只剩下强行渡江这一条路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正式拉开序幕。4月20日,二野、三野120余万渡江部队,已经全部抵达江边指定位置,东、中、西三个进攻集团,密密麻麻的分布在1000公里的长江北岸,中集团首先发起进攻,东、西集团晚一天发起进攻。在渡江作战发起的前一天,中路渡江突击团征集第一批渡江作战的突击船,马三妹家第一个报名,勇敢地承担起“渡江第一船”的光荣任务。大家心里都明白,敢死队、突击队,承担的是难度最大、最危险的任务,一个不好,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可是马三妹一家并没有被危险所吓倒,她们毅然决然地承担起首攻任务。马三妹的勇敢表现,刺激了许多年轻船工,他们也踊跃报名,突击队的船很快就组织起来了。

下午4点,在长江支流训练的军民一起把渔船运到了长江边,指战员和船工都进行了渡江誓师动员,人们都憋足了劲,等待上级发出上船进攻的命令。到了傍晚时分,长江北岸已经摆满了数不清的进攻船只,马三妹家的船就摆在突击“头船”(指挥船)的旁边。晚上约7点钟,突击团指战员奉命上突击船,马三妹和哥哥忙着拢船、搭跳。27军79师235团是第一批突击团,团长王景昆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在这里帮忙,就问她:“快渡江了,你这小姑娘在这干什么?”马三妹回答说:“送你们过江呀!”王景昆心想开什么玩笑,就说道:“渡江那么危险,在大江中打仗,小孩子怎么行,别误了大事,你快下去吧!”马三妹急了,你们的战士还是我教会的撑船呢!无论她表什么样的决心,可王团长就是不同意,无奈之下,马三妹被哥哥马胜洪连拉带拽送下了船。她站在船边,眼巴巴地看着解放军指战员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上了船,急得直掉眼泪。哥哥心疼她,怕她跟船有危险,就当作没看见。当船上满了30人,马三妹趁着夜幕,悄悄地走到船尾,一个敏捷的翻身进了船的后舱,此时哥哥和解放军战士正全神贯注地看着前方,谁也没有注意马三妹又溜了上来。突击团总攻的时间是晚上八点,此时时针刚指向晚上7:30分,在27军军长聂凤智的望远镜里,突然发现一条船动了,然后江面上出现了一排小船。聂凤智大喊一声:“老萧,看看到底怎么回事?”79师师长拿起望远镜一看,脸都绿了,抓起电话就打给235团团长王景昆。王景昆此时比军、师首长还急,这么大的战役规模,自己团里竟然出现了致命错误,进攻提前了半个小时,按军法当斩。原因很快查清了,原来是承担开渡信号任务的“头船”出现了问题,这个“头船”是1营的指挥船,7:30的时候才发现大船下江的时候放反了船头,此时必须要掉头转向。马三妹家的船载的是3连,3连和7连承担最先的突击任务,3连的战斗英雄林二虎,发现“头船”动了,以为进攻开始了,就大喊一声:“起渡啦!”3连的一条条小船瞬间如离弦之箭,向长江南岸飞快地划去。

旁边的7连连长见3连 动了,也被刺激得嗷嗷直叫,都想拿到“渡江第一船”的无上荣誉,于是7连连长也发出了“起渡”的命令。岸上的1营营长董万华见部队动了,以为是随连行动的团参谋下的命令,就直接拿起电话,只给团里说了四个字:“我们走了!”撂下电话上了船。等他们营冲出2、3里远的时候,发现宽广的江面上只有他们一个营时,马上觉得不对了,但这个时候回头是不行了,只能硬着头皮冲过去。聂凤智气的眉头直皱,1营是尖刀营,79师主力中的主力,他可不舍得把这个营丢了,于是下达命令:“全团提前进攻,马上追。”萧师长拿起电话对王团长吼道:“全团出发,如果1营丢了,我就枪毙了你!”现在整个前线都被这个意外的行动弄得沸腾起来,各突击团都赶忙提前起渡,一片埋怨、催促之声。各团都想着不能让这个英雄部队陷入重重包围,也不愿让这支部队独占了突破长江的荣光。冲在最前面的突击船在敌人的探照灯、照明弹强光下已被发现,双方激烈交火,霎时江面枪炮声大作,弹片如雨,天空都映红了。由于提前“起渡”,战前计划好的炮火无法掌握延伸,步炮协同出现问题,无法压制南岸的火力。突击船队不时有人中弹、有船倾覆。此时马三妹家渔船已经冲过了江心,离南岸越来越近,可是随船的3连2班战士也仅剩下6人,为了保护马胜洪掌舵,犯了大错的林二虎像肉墙一样挡马胜洪的面前。此时情况非常危急,划桨的人急剧减少,船的速度也慢了下来。马三妹再也等不了了,她掀开甲板盖钻了出来,抢过双桨奋勇划船。哥哥也顾不得责备她,兄妹俩拿出最高的本领,驾驭着渔船向岸边冲去。爆炸的炮弹在突击船旁边掀起数米高的巨浪,与马三妹家并排冲击的三条船,有一条被炮弹击中沉了下去,另外一只船见到这种情形,有些害怕,就放慢了速度。马三妹大急,一边猛划一边喊:“大伯,别怕,后面都是咱们的大军,快往前开。”在马三妹的鼓励下,马大伯的船也提高了突击速度。马三妹全神贯注的划桨,心想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把解放军送过去,就在此时,一颗子弹打中了马三妹的右臂,鲜血瞬间染红了她的衣衫。幸运的是子弹打穿了手臂,并没有伤到骨头,马三妹赶紧拿出绷带,简单扎了一下,忍痛继续继续划船。中集团总攻的时间到了,无数的炮弹打向了长江南岸,此时其它的突击船也都快速赶到了1营船队的后面,庞大的船队撕破江雾,像死神一样直扑南岸。

经过重重危险,马三妹家的船第一个冲上了南岸铜陵金家渡,此时敌人在岸边的碉堡突然射出一道道火舌,疯一般的扫射,和马三妹家船一起冲上的金家渡的另一条船战士全部牺牲。其它战士们也被机枪打得抬不起头,临近滩头的突击船被炮火炸毁了好几艘。一营长董万华也随船冲上了岸,被压制在岸边,他受了伤,仍然带伤快速组织火力掩护爆破手冲向敌人碉堡。可是向个爆破手刚向前跑出十来米,就踩爆敌人的地雷牺牲了,前面是雷区。在董万华无计可施之时,马三妹闪到董万华后面,说道:“我参与修建了这些碉堡,地雷也是我们埋的,知道埋在什么地方,让爆破手跟我走!”董万华大喊一声火力掩护,派两名爆破手跟上,问道:“谁知道这个小姑娘是谁?”马胜洪在后面喊了一句:“是我妹妹马三妹!”董万华看着远去的马三妹背景,心中无比的庆幸,他又看了一眼身边的营副教导员宋玉明,说道:“给她记特等功,如果我牺牲了,你负责给她请功!”马三妹带着两名爆破手快速地在江边绕来绕去,躲避着地雷和机枪子弹,很快就绕过了雷区,两名爆破手接近敌人碉堡,随着三声巨响,挡在1营前面的三个碉堡全被炸上了天。235团的指战员们随着1营亚巩固的滩头阵地陆续登岸,并向纵深前进,很快就打下了大盖山的敌江防阵地。235团过江后,聂凤智军长也渡过了长江。此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不仅改变了长江天堑的历史,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聂凤智在踏上长江南岸的那一刻,命令报务员向毛主席发了一个颇具诗意的电报: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随着这一电报飞向北平、飞向总前委,蒋介石王朝的覆灭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马三妹随后又在长江两岸奋战六天六夜,为部队过江和物资转运立下了大功。渡江战役胜利结束后,这个勇敢、机智的14岁小姑娘,被评为“一等功臣”、“渡江英雄”和“支前模范”,是年龄最小的功臣。她驾驶的那艘木船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第一船”,毛主席亲自签字对她表彰。

转眼间到了1949年的开国大典前夕,此时一件让马三妹意外的事情出现了,毛主席亲自给她下了请柬,邀请这位年龄最小的女英雄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马三妹特别的开心,可以见到毛主席了,这是多么高的荣誉啊!可是马三妹的父母却担心她年龄小,无论如何也不答应她去北京,就这样,马三妹错失了一个非常珍贵的机会。然而毛主席还没有忘记马三妹,在1951年9月,毛主席再次给马三妹发来了请柬,邀请她参加国庆庆典,这一次马三妹再也不能错失机会了,她的父母也同意了。9月29日晚上,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设宴,欢迎进京参加国庆庆典的各省代表团成员。马三妹被安徽代表团选为代表向毛主席敬酒,当她与毛主席碰杯的那一刻,马毛姐流下了幸福的眼泪。10月3日晚上,马三妹随代表们一起和国家领导人在怀仁堂观看戏曲节目,马三妹被安排坐在了毛主席与周总理中间,这真是个至高无上的荣耀,马三妹非常地激动。在戏曲开演前,周总理对毛主席说:“她就是您邀请的那位渡江小英雄”。毛主席可高兴了,拉起马三妹的手,亲切地询问她的名字。马三妹有些不好意思,她对主席说自己没有名字,姓马,家里行三,别人都叫她马三妹。毛泽东笑着说:“英雄 ,怎么能没名字呢!”这场戏演的什么,马三妹有些记不清了,反正那天光顾着紧张了……更让马三妹想不到的是,10月4日,毛主席突然邀请马三妹到中南海的家里做客。听到这个消息,马三妹仿佛坠入了云端,晕晕乎乎中坐车到了毛主席家里。此时,毛主席和两个女儿李敏、李讷在家里等着马三妹,毛主席对他们说:这是渡江战役中那个年龄最小的女英雄,你们可要向她好好学习啊。吃完饭后,毛主席让警卫员找人为她做了两套衣服,因为马三妹的衣服太单薄了。随后,毛主席又主动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本子,一支笔,要给三妹写几个字。在写之前,他给三妹取了个名字:马毛姐!毛主席邀请马三妹到家里吃饭,为的也是给马三妹起名字。这普普通通的三个字,却有着不同的含义。主席这样解释,你姓马,我姓毛......姓氏当然没法改,第二个字改成“毛”字,说明主席把马毛姐当成毛家的孩子了。从此以后,马三妹就成了马毛姐。

主席还想留马毛姐在北京读书,可马毛姐对主席说,家乡已经给她安排好了读书的事情,她也想念自己的家人,就没有答应。毛主席当然不会强人所难,还夸她有主见,他在送给马毛姐的笔记本中写了一句鼓励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来,马毛姐从巢县中学毕业,先后担任合肥车站麻纺厂、东风服装厂车间车主任、党支部书记,1976年担任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在这期间,马毛姐又见到了毛主席一次,那是在1958年9月份,毛主席到安徽考察,忙完工作后让人把马毛姐叫来。当年16岁的小姑娘,如今长成了23岁的业务小能手,毛主席和她谈了很多事,鼓励她学习和进步。如今,当年的划船小姑娘,已经86岁了。她还在安徽生活,儿孙满堂,过的很幸福!每当听到有人讲解放战争事情时,老太太就会和大伙儿唠上几句:这里面还有我的功劳哩!

离休之后,马毛姐也经常深入学校,以亲身经历的故事,给广大师生作报告,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以中共中央名义首次颁授“七一勋章”,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马毛姐是初步建议人选,这是对渡江英雄马毛姐一生最好的礼物。祝愿马毛姐老人家健康长寿!军民合心,其利断金。没有数百万普通百姓支前,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致敬,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向老一辈革命家致敬!!!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