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幽默一幕:彭德怀无意中创下一歼敌纪录,现在全世界无人能破

澹秋映亭 2025-02-11 21:54:55

西北幽默一幕:彭德怀无意中创下一歼敌纪录,现在全世界无人能破然而,同样是被消灭多次,有些人是站着倒下的,有些人则窝窝囊囊地在自己的据点里死去。以整编七十四师为例,它曾两次被华东野战军歼灭,每次都死得极其壮烈。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整编七十四师奋力一搏,拼死抗争到底,张灵甫也算得上一条好汉。整编七十师重建后,虽然战斗力大不如前,但其战斗精神依然顽强。在阜阳之战中,他们拼死抵抗,给中野带来了极大的压力。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的最后阶段,七十四军被歼灭于华野的包围圈内,仍然顽强抵抗,展现出军人应有的风骨。然而,西北战场上的这位窝囊的整编七十六师师长,最终在丢尽颜面之后丧命。整编第七十六师是胡宗南的主力部队之一,由廖昂担任师长。

当时,国民党军的整编师分为甲种和乙种两类。甲种师下辖三个整编旅,共九个团,乙种师则下辖两个整编旅,共六个团。整编七十六师属于甲种师,被俗称为“亲儿子”。胡宗南在进攻延安时对整编七十六师格外关照,甚至临时将整编135旅划归廖昂指挥,使其兵力骤增至四个整编旅,共计十二个团。于是问题就摆在眼前了:身为嫡系部队,又是甲种部队,还享有战时扩编的特殊优待,为什么会被击败呢?而且竟然连续三次,都败在同一个对手手里?虽然我们提到的只是一个整编师的例子,但这实际上反映了整个国民党军队的遭遇,甚至可以推测,某岛刚刚结束的选举可能也是同样失败的表现。回顾过去,洞察未来,这正是我们记录历史的最终意义。现在让我们一步步回顾当年的奇妙历程。第七十六师首次被全歼是在1947年10月的清涧战役中。我们先来算一笔总账。整编七十六师共下辖十二个团,虽然实力比不上华东和中原地区的国军——那边的一个团往往有两三千人,而胡宗南的部队一个团却只有一千多人——但这样一算,总人数也有一万多。当时西野的全部兵力不过两万余人。整体实力对比是二比一。而西野设定的歼灭战兵力比则要求接近四比一。没办法,西野部队的实力实在太弱,大多数成员原本只是警备部队和游击队,硬是被提升为野战军。彭总是如何将这个师歼灭的?有趣的是,第七十六师几乎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绝路。最大的错误在于持续地将兵力分散。根据我们对我军军史的基本理解,出兵打仗时,通常会将主力部队紧紧集中,狠狠打击敌方的有生力量。等到敌人被打得差不多了,地盘自然就会落入我们手中。其实这类战略战术非常巧妙,我们之所以觉得并不困难,是因为大量的教科书和文艺作品早已多次将这些深奥的智慧灌输给我们,最终让我们对其产生了深刻而明确的认知。然而,在解放战争的初期,国民党军队并未形成这样的观念,反而自认为兵力充足,指挥官众多,一边进行战斗,一边不断扩大控制的领土。占领地盘后必须留兵驻守,因此有限的军力被不断分散。整编第七十六师下辖四个旅,包括新1旅、24旅、144旅和135旅。在1947年3月的进攻延安战役中,胡宗南命令新1旅留守关中驻防,因此四个旅中有一个没有参战。延安被攻占后,135旅被派去追击彭德怀。没想到在羊马河一战中,彭总集结了四个旅将135旅包围歼灭,整个旅几乎覆灭,旅长也被俘虏。四个旅去了两个。

胡宗南依然不吸取教训,再次派遣144旅由刘戡率领,前往延安一带进行扫荡,企图捕获中共领导机关。然而,这已经是第四次行动中的第三次失败。留在清涧城的仅剩下整编24旅一个部队,而且这个旅还被抽调了将近一个团的兵力分散到各地驻守。什么叫作死?胡宗南和廖昂用实际行动生动地演绎了这一词的含义。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国民党军常常因为自认为优势足够而随意分派兵力,结果无形中削弱了自身的优势,这正是他们一贯的毛病。彭总的嗅觉极为敏锐,察觉到清涧城内仅有廖昂的师部和整24旅的旅部,带着一个残缺不全的旅。他迅速调集了将近三个纵队的兵力,四个旅负责攻城,另四个旅则负责截击援军。廖昂作为黄埔二期的毕业生,绝非等闲之辈。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他将清涧城外围布置得十分坚固。整24旅旅长张新回忆说,共军最初发动攻城时,他毫无畏惧,也没有请求支援,认为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国军强大的火力,要撑住一段时间简直易如反掌。由于双方兵力差距悬殊,最终未能抵挡住敌军的步步紧逼,西野军以强硬手段,步步推进。廖昂、参谋长刘学超以及整24旅旅长张新无奈躲进一处窑洞,却仍被解放军战士破门而入,一行人整齐地全数被俘。令人叹息的是,整整七十六师直到被歼灭时,仍然没有弄明白西野究竟派来了多少部队。第二次灭绝胡宗南一向将部队视为自己的命脉,尽管整编七十六师师部遭到歼灭,但仍有一个多旅的兵力存留。他便以残存的新1旅为核心,再次重建整编七十六师。这件事情本身没有什么不妥,增强实力是很正常的行为。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人哭笑不得。胡宗南将徐保从整28旅少将旅长提升为整七十六师中将师长。徐保是胡宗南“四大金刚”之一,至于另外几位金刚的具体身份,各种说法不一,笔者尚未找到确凿的依据,因此在此不作详细论述。胡宗南重建了七十六师,为了避免再次遭遇失败,他并没有让这支部队参与主要的进攻行动,而是将其安置在后方的宝鸡地区,一边整顿补充,一边休养生息。虽说这番安排出于好意,但这好意却用错了对象。

徐保仗着胡宗南的宠信,晋升中将师长后并未立即赴任,反而整日流连在西安通济南坊的家中,沉迷于声色犬马。根据其亲戚兼同乡武乃栋(时任七十六师参谋处少校)的回忆,徐保对军务毫不上心,不是嫖妓就是赌博,完全没有长官应有的风范。直到1948年4月,胡宗南突然得知彭德怀率领主力进攻到他后方的西府地区,才仓促调集部队救援,并严令徐保限期到达,加强宝鸡的防御力量。可以说,整编七十六师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覆灭。西野是早有准备,集中了主力。而整七十六师却匆忙出发,部队分散,根本无法应对!果然,西野大队的人马很快就包围了过来,还没等徐保充分集结兵力。武乃栋回忆起战斗的情景时说道,眼前只见西野士兵如潮水般涌来,人数至少是国军的十倍,层层包围了他们。这简直是彻头彻尾的夸大其词。西野实际用于攻城的兵力仍然只有两个纵队,顶多六个旅,面对的却是徐保城内的两个多旅。虽然战斗过程既不漫长也不艰难,西野一纵、二纵仅用了半天时间便攻入宝鸡城,迫使徐保仓促登上铁甲列车狼狈逃窜。

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国军在战前对西野攻占宝鸡的情况完全没有做出预判,导致指挥上出现了相当大的混乱。其次,徐保在战前刚刚抵达宝鸡,对各部队情况不够了解,上下彼此之间也缺乏熟悉感。第三,因不清楚西野究竟有多少人马到来,匆忙交战之下已是胆战心惊。徐保仗着一腔蛮勇,误以为登上铁甲列车便能逃离宝鸡,岂料刚出城不久,因西野部队破坏了铁路,无法继续逃窜。铁甲列车随即被解放军炸毁,徐保身负重伤被俘,次日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彭德怀亲自下达指示,将徐保埋葬在北山,并叮嘱徐保的副官记下埋葬地点,以便日后国民党军队或徐保的家属前来迁葬。胡宗南派遣人员将尸体运回西安,并举行了追悼会。西安的学生们对胡氏的无能进行了讽刺,特意送上了一副挽联:刘戡戡内乱,内乱未平身先死;徐保保宝鸡,宝鸡未保一命亡;横批为:纪律严明。整编二十九军军长刘戡和整编九十师师长严明,皆在宜川瓦子街战役中阵亡。总体而言,整编七十六师第二次全军覆没,归因于疏于防备、过分轻敌以及自满骄纵。第三次被毁灭,才真正达到了高潮。第三次根除1948年6月,距离整编七十六师第二次覆灭仅两个月,胡宗南再次重建了该部队。这次师下辖两个旅,分别为新编第一旅和第二十四旅。同年9月,国民党军队进行统一整编,取消了整编部队的番号,恢复了兵团、军、师的正常编制。整编七十六师改称为七十六军,原下属的两个旅也相应改为新编第一师和第二十四旅。之前两次遭遇失败,主要是因为该军过于轻敌,盲目自大,表现得十分放松。然而,实际上他们的实力并没有弱到只会被动挨打的地步。如果能够认真总结之前的教训,寻找针对解放军的有效对策,还是有可能在战斗中取得胜利的。确实,国军中存在一些部队,例如从东北撤退的第五十二军、中原战场的胡琏十八军以及桂系的第七军等。国军将领也并非全是愚钝之人,他们若能认真吸取教训,仍有可能给解放军带来一些困扰。然而,七十六军已被彻底打怕、打懵,新任 军长李日基在战斗中不仅毫无过人之处,还屡屡出丑,状况百出。1948年11月,李日基率领九十军突然被调派至大荔以北,承担抵御西野大军的任务。令人忍俊不禁的是,李日基完全没有搞明白西野大军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有多少部队参战?主攻方向在哪里?采用何种战术?一无所知。七十六军和九十军进入防守阵地后,各部队纷纷汇报称,这里有彭德怀的主力,那里也有彭德怀的主力。两个军长对这些情况汇总后,不由得破口大骂:“彭德怀又不是孙悟空,怎么可能分身?哪里来这么多彭德怀!”

一开始以为是下级汇报有误,打算派出警戒部队加强防范,没想到东边的一个步兵营被共军主力吞没,西边的一个连也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彭德怀果然无处不在。局势骤然紧张,李日基不得不将两个师的部队全部收缩进永丰镇的一处土寨墙内。他紧急向上级兵团司令裴昌会求援,催促尽快前来支援,并称部队过于集中,若共军发射一枚炮弹,便会造成大量伤亡。裴昌会说道:“有什么好怕的?共军的炮弹能有多少呢?让他们随意轰炸,只要我们能坚持到晚上,增援就会赶到。”这一夜,七十六军草木皆兵,担心共军进攻,却对共军的番号毫无所知,不清楚部队的具体数量,更无法判断共军的主攻方向。李日基正在与九十军军长陈武通话,电话刚接通,信号突然中断。派通信兵去检查后发现,通讯线被切断了。第七十六军和第九十军驻地相距不远,电话线原本都没有暴露在外,许多地方还埋在地下,但共军究竟是如何切断的?这一消息传开后,第七十六军更加恐慌,纷纷传言说是彭德怀亲自出手所为……谣言四起,令人震惊不已。不久后,九十军派来参谋通报情况,但他们同样感到困惑不已。电话恢复后,两人再次商量,却免不了一番抱怨,直言彭德怀简直像土行孙,不然怎么会神不知鬼不觉地钻到我们中间,把电话线剪断。次日晚间,西野发起攻势,士兵们纷纷来报,说共军研发了一种威力惊人的新型武器,甚至比国军的榴弹炮还要强大。一发炮弹能射出数公里,爆炸范围极广,士兵们称之为“棍炮”。据说这是彭德怀亲手打造的,国军对此毫无招架之力。李日基在土寨的围墙内束手无策。棍炮是什么呢?其实这是西野的士兵们自行改良的一种迫击炮。他们利用八二迫击炮发射一种特殊炮弹——在一根木棍的顶端绑上十几斤重的炸弹,底部则用迫击炮弹的底火药包推动。这种武器的爆炸威力相当大,但射程较近,大约只能打到200米左右。国军士兵为什么会说打得这么远?原来,西野的士兵前一晚就悄悄进行掘壕作业,将迫击炮阵地推进到了国军寨墙外不远处。战斗开始时,这一举动让国军士兵措手不及,深感震撼。在西野的围攻下,七十六军迅速全军覆灭。此战过后,胡宗南已无力重建第七十六军,这支部队的番号自此彻底消失。第七十六军并非国民党军队的王牌主力,也不是西野部队持续追击的目标。彭总连续三次击溃该军,实在是多种因素偶然结合的结果。一支军级部队三次被同一位将军歼灭,这在世界军事史上至今仍是无人能打破的纪录。七十六军三次覆灭,若仅从军事角度分析,明明在兵力、火力和后勤补给等方面都优于西北野战军,却为何屡战屡败?笔者在此简要列举几点原因,供大家讨论:1. 做事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傲慢往往是导致失败的最大原因。必须务实,减少对人事的思考。七十六军的第三次失败,主要是因为胡宗南的指挥失当,以及兵团司令裴昌会与军队之间沟通不畅,导致七十六军与九十军的配合不佳。这是什么原因呢?将领们都在竭力维护自身实力,拼命排挤他人。随着果党失去权力,他们的优势不断减弱,使得绿蝇猖狂起来。战败之初,不就是党内各派相互猜忌和争斗的结果吗?3.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和对手,才能找到取胜的关键,切勿在自己圈子里逞强自夸、自吹自擂。4. 组织和人事工作至关重要,内部不团结,又怎能共同对外?从1947年下半年到1948年底,西野在没有战事的时期,持续进行整军运动。20%的解放军官兵,带领着80%的国军俘虏兵赢得了胜利。为什么这些俘虏一旦改变立场,立刻就能成为精锐部队?国军数十年来对政治工作的忽视,在解放战争中暴露得淋漓尽致,一旦遇到危机,还未等解放军发起攻击,内部就先自乱阵脚。

1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