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大上海,陈毅的命令太特殊,全军不理解,毛主席的回电也奇特

澹秋映亭 2025-04-15 11:29:42

多年前,在开往上海的绿皮火车上,笔者偶遇一位“三野”老兵,老兵很健谈,提起解放上海战役时,老兵滔滔不绝。虽然年岁已高,竟然还能成段成段地背诵“入城守则和纪律”。笔者由衷地佩服老人超强的记忆力。老兵自豪地说:“我们三野每个兵都背得滚瓜烂熟,一有空就背,行军时也背,《上海入城守则和纪律》就贴在前面战友的背包上……”

电视剧《换了人间》剧照我问老兵,陈毅司令员真的说过“我们野战军进了城可不能野”这样的话吗?老兵笑着说:“我那时候就是个小兵,哪有机会见到陈老总,不过我听上级传达上面的精神时说过。还有许多话,有些我都不记得了……”解放军在攻打上海前,集结在江苏丹阳进行集训。据说,有一次开大会,陈毅司令员发了脾气,情绪非常激动,连军帽都甩到了台上。性格开朗的陈老总发脾气、摔军帽这样的事并不多见。究竟是什么事会让留过洋、出过国、见过大世面,久经沙场的陈毅司令员如此激动。原来,解放军渡江后接连出了些事,事情看似不大,却影响极大。南京解放后,解放军第35军几个兵首先闯了一个祸。他们闯进司徒雷登的住宅,要征用他们的房子住宿。没过几天,南京电报局又擅自作主,禁止外国记者对外发送新闻电,引来外方一片抗议声。陈毅司令员自己也亲眼目睹过类似的情形。某一日,陈毅司令员一行进了南京“总统府”,他看到一帮解放军战士席地而坐,正在裁剪“总统府”的羊毛地毯,一打听,原来他们想把地毯用来当坐垫。陈毅司令员还看到:花坛水池边,几个战士在洗刷战马;“总统府”东园“水漫金山”,原来是战士不会使用自来水,硬把水龙头扳坏了;还有战士在抽水马桶里洗鞋......

电视剧《换了人间》剧照陈毅司令员当时很生气,马上命令警卫部队彻底打扫干净,除少量执勤人员外,其余人员全部撤出“总统府”。眼看就要解放大上海了,部队进城怎么办?这个问题就摆在三野面前,回避不得。陈毅司令员知道,解决这些问题,不让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绝不只是起草个文件,下发部队了事这么简单。其实,对于进上海之后怎么办这个问题,总前委、三野,特别是陈毅司令员早就有准备。还在渡江作战之前,中央就确定了接管上海的人事班子,决定由陈毅司令员担任上海市市长。按照陈毅司令员的吩咐,三野司令部曹漫之很快就开始起草有关“入城纪律”的文件。当时,陈老总特别强调:“解放军渡江后,部队就要进入南京、上海,部队住在哪里,给养怎么解决,应该有些规矩,这些都要预先考虑。”陈老总还对曹漫之说:“古时候就有过军队‘不入民宅’的规矩,我看我们也得要有这条纪律。”4月1日,三野以正式命令的形式,下发《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以下简称为“上海入城守则”)。

电视剧《换了人间》剧照在江苏丹阳集训时,粟裕大将在三野前委会上表态,进上海要守规矩,“至少要做到比平津更加进步”。按照要求,部队把“上海入城守则”下发到了连级单位,对干部战士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也开展得轰轰烈烈。陈毅司令员要求,各部队在入城前必须普遍、反复、深入地进行教育,利用行军休整间隙,争取时间,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教育,规模和阵势前所未有,令人震撼。在培训教育内容上,包括了城市生活常识等教育内容,比如教战士如何开电灯,如何换灯泡,如何使用抽水马桶等等。1949年5月10日,陈老总在江苏丹阳召开的大会上讲话。他说:“攻打上海市区,绝对不允许开炮、爆破;进城后要坚决执行‘不入民宅’的规定,这些都是人民解放军献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野战军到了城里不准再‘野’!”末了,陈老总还风趣地说:“大家要告诉我们的战士,进了上海,大家千万不要在上海的大马路上大小便!”台下听报告的指战员们被陈老总一番话逗得哄堂大笑。但是,随后的讨论中,大家却笑不起来了。指战员们对“上海入城守则”中“不准开炮、不准爆破”的要求虽有异议,但是很快也就理解了上级的意图,纷纷表示“坚决执行”!可是大家都对“不入民宅”这一条不理解,争议很大。有干部说:“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不是一直那么做的吗,怎么到了上海就不行了?”“江南雨多,遇上下雨天也不让进屋啊?”“我们的战士淋出毛病可怎么办?影响部队战斗力可是个大问题!”

电视剧《换了人间》剧照指战员们提了一大堆问题,有的甚至言辞激烈。最后,陈老总在总结会上说出了那句充满豪气和霸气的话:“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民宅,这是命令,天王老子也不行!”“上海入城守则”作为江苏丹阳集训的重要成果报到中央。毛泽东主席很快发来一份电报,内容特别简单:“很好,很好,很好,很好!”一封电报的全部内容就是连续四个“很好”,这样的电文举世罕见,毛泽东主席的兴奋和赞赏之情跃然纸上。5月12日,解放军向上海发起全线总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是上海之战的两个主力部队之一。比起其他部队,第20军的指战员们比其他部队更激动,这其中有原因。第20军这支部队有其特殊的背景,其前身是新四军的两个旅和浙东抗日纵队,他们长期在南京、上海、杭州一带抗日作战。在部队成员中,江南儿女大有人在,其中,20军的许多干部是上海人,或者曾经是上海的工人和学生。此番打回老家去,指战员们自然格外兴奋。这支部队有着红军的血脉,也有着与其他部队截然不同的一个特点:指战员的文化素养普遍较高,在解放上海战役中,他们连续打出了四张好牌,充分彰显了人民解放军文武皆备的综合实力。第一张牌,指战员们出色地完成了“瓷器店里打老鼠”的战斗任务。他们严格遵守“在市区内不使用重武器”的铁律,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足智多谋,与敢于反抗之敌展开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只用了不到2天的时间,就迅速完成了“歼敌于浦东地区”的任务。

老照片《解放军露宿上海街头》第二张牌,不入民宅,露宿马路,赢得了上海市民的心。指战员们攻入上海城区后,严格执行入城守则。上海街头的枪声停歇后的第一个早晨,天空还飘着蒙蒙细雨,不少市民打开家门,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们发现,在湿漉漉的马路上,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怀抱枪支的军人。他们的军衣上满是尘土,绑腿上还沾着泥。人们分不清谁是官谁是兵,他们看上去很累很累,却睡得很熟很香,他们就是刚刚解放大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种景象旷古未有,强烈震撼了上海市民的心。第三张牌,一出好戏镇住了“十里洋场”。解放军第20军有一支不持枪、不拿刀,却有着巨大战斗力的队伍,这就是“前锋”文工团。他们把歌剧《白毛女》搬上了大上海的舞台,首场公演就轰动了大上海。上海的其他剧团都相继演出《白毛女》,场场爆满,盛况空前。听腻了“靡靡之音”的上海民众惊喜地发现,原来舞台上还有阶级仇、民族恨,“喜儿”的遭遇引起了上海民众的同情和悲悯,同时,上海滩开始洋溢起一股积极向上的清新之风。第四张牌,涤荡“污泥杂垢”,保上海一方平安。上海解放后,第20军负责警备的区域位于市区南部,这里既有人口繁杂的商业区,也有相对偏僻的城郊结合部,官僚富人们的公馆区、贫民窟、"租界″都混杂在一起,情况复杂。

油画《南京路上-上海解放那一天》指战员们清除了1000余枚地雷,收容了近6000名国民党散兵游勇,打击了一批非法武装,警戒区内市民的生命财务得以保全,社会秩序很快趋于稳定。大上海就这样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怀抱,人民解放军又创造了一个奇迹:激战15天,上海完好无损,没有停电,没有停水,电话畅通,工厂学校等重要设施保存完好。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张解放军露宿上海街头的照片被各大媒体争相转载。一家美国畅销杂志这样报道:“各项消息表明,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国民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历史的事实证明,我人民解放军不但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威武之师,也是一支忠诚爱民、纪律严明,有血性、有品德的文明之师。优良的传统,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的致胜根源!让我们为中华民族曾有过如此精彩的瞬间而自豪吧!

3 阅读: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