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有一个地名叫满洲坟,这个地方从名字上就能判断,原来是清王朝满族人的公共墓地,后来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的开始,这座墓地变成了乱葬岗,战争所伤害的平民,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都有埋骨于此的。1949年7月8日的下午,满洲坟迎来了一位将军,他叫戴炳南,是国军第30军的军长。在刚刚结束的庭审中,他因为破坏黄樵松的起义,而被判处死刑。一声枪响之后,戴炳南结束了他的生命。戴炳南本是师长,却因为出卖黄樵松而变成了代理军长,但随着枪响这一切都消散了。
1901年黄樵松出生在河南省尉氏县,家里并不富裕,非常贫困,父亲常年打长工,后因灾荒而移居太康县城,但仍旧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黄樵松也很懂事,早早的就意识到了家里的贫穷,生活的困苦,这促使他拼命读书,希望出人头地。1922年,冯玉祥到太康招兵,立志报国的黄樵松就成为了军人。那时的他很刻苦,生活的艰辛让他选择道路就只能往后走,很庆幸的是他得到了团长张自忠的赏识,后面调到了冯玉祥的手枪旅当了排长。随后他跟着冯玉祥南征北战,先后参加了北伐,中原大战,冯玉祥在这之中失败,残部就由蒋介石收编变成了26路军,黄樵松就变成了国民党军队的一员。随后他参与了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但在这之中,有被俘虏放回来的士兵在讨论苏区分地的事情,黄樵松听到了,但是也没有说什么,穷苦出身的他能理解每个士兵最想要的是什么。
随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仍然继续“剿共”,这让26路军的官兵十分不满,随后发生了宁都起义,宁都起义中73旅旅长董振堂跟黄樵松曾经都在冯玉祥手下干过,两人关系很密切,黄樵松这次起义没参加,但对董振堂的举动表示赞赏,这次的起义也给了他很大影响。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转变想法,开始准备抗日,这时的黄樵松已经是26军27师79旅的旅长了,抱着必死的决心,很多人都留下了遗书,开赴前线。黄樵松在抗日战争中,带领军队顽强抗击,先是在娘子关与敌人激战,随着太原失守,山西战局开始急转直下,黄樵松只能暂时先撤退,在这之中黄樵松升任了27师的师长。日军占领南京后,企图攻击徐州迅速灭亡中国。黄樵松参加了徐州会战,台儿庄激战中,曾亲率敢死队队员乘夜间冲入敌阵袭击,27师为台儿庄战役胜利作出了贡献。
随后抗战转到了相持阶段,黄樵松又参加了武汉会战,守卫南阳,为抗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守卫南阳,他抬棺出战,表示自己誓死的决心。志同道合1938年,蒋介石到洛阳召开第二战区军官会议。会议上,黄樵松因此认识了八路军将领,朱德贺龙等人,交换了对日的作战战术。在此,他很敬佩这些将领。随后在制造军事摩擦上,黄樵松表示自己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还帮助我党人员撤退,此后被调离了27师。抗战结束后,他回到30军当了副军长,他一直反对内战,觉得愧对祖国和人民,随后他就申请长假回家了,还一度称病躲避内战,但在蒋介石派人的多次催促下,他只得应命前往太原。回到太原之后,黄樵松打了几仗小的胜利,阎锡山就很高兴,给他们送来银元美女,但黄樵松却更加感叹,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够打仗?就在这时,30军一个被解放军俘虏的排长返回了太原,给了黄樵松一封密信,写信的是在邯郸起义的高树勋将军。高树勋是黄樵松的老上级,他帮黄樵松分析了局势,劝诫他早日起义,随后黄樵松准备起义,和平解决问题,他叫来了自己的老部下,时任27师师长的戴炳南,戴炳南跟随黄樵松十几年,是黄樵松一手提拔上来的,从营长团长到师长,他十分相信戴炳南,但戴炳南最后却辜负了他的信任,将其出卖,将计划全部告诉了阎锡山,而后将黄樵松诱捕,黄樵松被押解南京,最终遇害。就义前,黄樵松高声喊道:“南京解放万岁、毛主席万岁!”
黄樵松的一生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为抗日作出了贡献,也为和平解放太原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是一位有气节的军人,应当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