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征高句丽:一场让李世民痛悔的胜仗

史海撷侃侃过去 2024-02-10 10:40:04

高句(gōu)丽(lí),与前文所讲“吐谷浑”一样,既是族名,也是国名,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古老民族—扶余。

西汉时,汉武帝消灭了燕国人卫满所建“卫氏朝鲜”,在其国土设置了玄菟(治辽宁新宾县西南)、乐浪(治平壤)、真番(朝鲜半岛中部,韩国北部)、临屯(韩国东北)四个郡,直接纳入汉朝管辖。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王的庶子朱蒙脱离扶余,在纥升骨城(辽宁桓仁县附近)建立了自己部落。

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他们攻占了玄莬郡高句丽县(辽宁抚顺新宾县一带),由此改称高句丽。

东汉光武帝时,刘秀正式承认了这一称号。此后他们一直作为番邦国臣属于中原历代王朝,国都几经辗转,由辽东地区迁移到平壤。最强盛时,疆域西达辽河流域,北抵辉发河,东临日本海,南至汉江北岸。

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高句丽是中国境内古民族在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所建国家,而非由半岛当地民族所建。

第二,南北朝史书上将高句丽称为“高丽”,是“高氏所建高丽”的简称,与“五代十四”时王建所建“高丽”无关。高句丽在被唐高宗李治消灭后,族人大多归于唐朝,与以新罗人为主的 “王氏高丽”在血缘、族缘上没有任何继承关系,与现在半岛上的两个国家更是毫无关联。高句丽的历史是中国古民族的历史!

感兴趣的友友可在“百度”上自行检索,这里不再赘述。

照理说大唐还应感谢高句丽,当初隋炀帝发疯似得举全国之力东征,不仅没有征服高句丽,还把自己搞得元气大伤,使原本国富民强的锦绣江山乱做一团,大唐这才得以乘势崛起廓清海内,最终问鼎天下。

大唐建国后,高句丽曾向大唐移交了部分隋军将士遗骸及战俘,并与分处半岛东南、西南的两个小国百济、新罗共同臣服于大唐。不仅年年朝贡不绝,还委派国中权贵子弟远赴长安国子监求学,称得上是大唐的模范藩属国。

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宗听说仍有大量隋军将士滞留在高句丽,便派职方郎中陈大德以出访为名查探虚实。

陈大德为了搞清高句丽山川河流及风土人情,每到一处都会用绫罗绸缎赐送当地将领,告诉他们说:“我喜欢游山玩水,你们当地有什么好去处,带我参观一下。”

将领们喜于收到他的厚礼,主动为他当向导,带着他到处游逛。果然在大街小巷里遇到许多流落于此的中国人,他们都会主动搭讪陈大德:“我家住在某某郡,隋朝末年从军,兵败沦落至此。我的家人的亲戚现在怎样。” 陈大德安慰他们说很好,这些远在异域的中国人辗转相告,痛哭流涕。

陈大德深受触动,归国后如实汇报了太宗。太宗说:“高句丽本是我汉朝四郡,我若出兵数万攻打辽东,他们定会倾尽国力来救。那时我再派水军从东莱(山东烟台龙口古称)出发,走海路直取平壤,水陆联合进攻夺取并不难。只是现今山东各地依旧凋敝,民生尚未恢复,我不忍心打扰罢了!”

贞观十六年(642年)十一月,高句丽发生政变,权臣渊盖苏文杀害了国王高武。

渊盖苏文为人凶残且多行不法,高武与大臣商议想要除去他。没想到被渊盖苏文提前得知,随即集结部众伪称阅兵,在城南摆下酒宴,邀请众大臣前往观看,并借机将他们全部诛杀。接着率军闯入宫中亲手杀死了高武,将他尸体剁成数段扔进沟中,拥立高武的侄子高藏当了傀儡国王,自封莫离支(高句丽官名,相当于宰相)摄行政事。

渊盖苏文生得魁梧高大,长相凶狠狰狞,时常随身携带五把钢刀,让人心生畏惧,不敢与他正视。每次上、下马,都要让朝中权贵跪伏在地上做脚踏,只要外出必定集结队伍簇拥而出,头前引路的人大声呼喝开道,所有人均需回避躲闪,以至交通断绝。国人深为不满,却又敢怒不敢言。

大唐亳州刺史裴行庄奏请讨伐高句丽叛逆,太宗答:“高武在位时朝贡不绝,如今却被逆臣所害,朕对此深感悲哀。但趁他们丧乱期间出兵胜之不武,而且山东各地仍不富裕,朕不忍心再动兵戈。”

贞观十七年(643年)九月,新罗派使者奏告太宗,百济抢夺了他们四十多座城池,还与高句丽联合起来切断他们的朝贡通路,恳请太宗出兵救援。

这一行为无疑触碰了大唐底线,太宗派大臣相里玄奖携诏书前往高句丽斡旋,警告说:“新罗受我大唐保护,你国与百济应立即停止侵犯。如若不然,明年我将出兵征讨!”

贞观十八年(644年)正月,相里玄奖到达平壤,渊盖苏文正在率军攻打新罗,高句丽国王派人把他召回。相里玄奖传达了太宗旨意,他不忿的说:“当年隋朝进攻我们,新罗趁机夺占了我国五百里土地,如果他们不将这些土地交还,恐怕无法停止进攻。”

相里玄奖直言不讳的说:“照你这么讲,辽东各地原本都属中国,我们没让你归还,你又有什么理由找人家索要。”渊盖苏文当场拒绝。

二月初一,调节无果的相里玄奖返回长安,向太宗禀明了渊盖苏文态度。太宗大怒:“渊盖苏文杀死国王,残害大臣,虐待百姓,如今还敢违抗我的命令侵犯邻国,必须出兵教训。”

谏议大夫褚遂良劝谏说:“陛下一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声望如日中天。如今渡海去打一个远方小国,取胜了自然皆大欢喜,万一遇到挫折,不仅于您声望有损,还会向隋朝那样因忿兴兵,对国家可就不利了。”

不待太宗回话,李世勣反驳说:“当初薛延陀进犯,陛下本想发兵穷追,因受魏徽劝谏停止下来,导致薛延陀至今猖狂。如果按照陛下意见行事,北方边患早就解决了。”

魏徵已于贞观十七年(644年)正月十七日病逝,死后原本尽享哀荣,太宗专门为他立碑,说出了那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千古名句。但没过多久,太子李承乾伙同侯君集等人谋逆被废,因侯君集是魏徵所荐,太宗怀疑魏徵结党,竟让人砸毁了他的墓碑。

此时的太宗还处在怨恨魏徵中,听到李世勣这样说,立刻表示赞同:“你说的对,这确实是魏徵的错。朕不久就后悔了,只是担心不采纳他的意见会打消群臣谏言的积极性,才没有坚持。”

解决了打与不打,下一个问题就是由谁来打!

在这个事上,太宗态度非常明确,御驾亲征!

要知道太宗在做秦王时虽然身经百战,但即位十多年时间却再未身临险境。他是想趁自己身体还好,把困难解决在这一任,不给年轻的太子李治,以及未来的大唐留下任何隐患!这是一位父亲、一国之君的格局与胸怀!

决心定下后,褚遂良认为不妥上疏劝谏:“大唐好比人的身体,长安与洛阳是腹心,各地州县是四肢,边境四夷是身外之物。高句丽固然罪大恶极理应讨伐,但派二三员猛将,统带四五万军队,仰仗陛下神威,攻取易如反掌。

如今太子新立年龄尚幼,您离开固若金汤的京师,穿越危机四伏的海面,以一国之君的身份,轻易远赴险地,这是我们做臣子深感忧虑的大事。”

朝中与褚遂良持同一意见的还有许多,太宗对他们解释说:“七个尧帝、八个舜帝,也无法在冬天播下种子;乡野村夫、顽劣蒙童,却能在春季耕植庄稼。所谓天有时令春夏秋冬,人只有依时而行才会有所收获!如今渊盖苏文欺上压下,百姓伸长脖子企盼救援,正是消灭高句丽的大好时机。你们众说纷纭,唯独没有看清这一点。”

七月二十日,太宗诏令将作大监阎立德前往南方督造四百艘船只,用以运送军粮。

指派与高句丽交界的营州都督(治柳城,今辽宁朝阳)张俭,率所部军队及当地契丹、奚、靺鞨部落对辽东地区组织试探性进攻,用以查看高句丽反应。

安排太常卿韦挺、民部侍郎崔仁师,太仆少卿萧锐分赴河北、河南等地筹措军粮。

自此,进攻高句丽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始摆上大唐日程,在太宗的亲自监督下有序展开。

渊盖苏文得知大唐要动真格,派使者携带白金前来游说。

九月二十五日,鸿胪寺官员奏报“高句丽渊盖苏文进贡白金。”褚遂良对太宗建议:“渊盖苏文犯下弑君暴行,为天下所不容,我们即将征讨却还接受他的白金,臣认为不妥。”

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叫来高句丽使者训斥“你们都是高武的臣子,享有官爵俸禄。渊盖苏文弑君,你们不替高武复仇,还来这里为逆臣游说,这是多大的罪过!”随即将他们交由大理寺治罪。

十月十四日,太宗从长安到达东都洛阳,坐镇指挥筹备事宜。为了确保战争胜利,他四处寻访打听熟悉战场情况、精通兵法韬略的有用人才。

听说退休的前宜州刺史郑元寿曾跟随隋炀帝讨伐过高句丽,太宗找到他了解情况。郑元寿提供了两个方面信息:一是辽东道路险远,粮食运输困难;二是高句丽长于防守,进攻无法速决。

营州都督张俭因辽河暴涨无法通行,没有如期发起进攻。太宗以为他懦弱避战,诏令他到洛阳述职。张俭将如实做了说明,并详细介绍了辽东山川水文情形,太宗很满意,让他回到驻地继续准备。

洺州刺史程名振长于用兵,曾在与刘黑闼作战中立有大功,且在营州(辽宁朝阳)做过长史,熟悉当地情况。太宗召他过来,当面考查他在作战指挥、带兵打仗方面造诣,对他的表现很是满意,鼓励说:“朕看你具备将相才器,准备提拔重用。”

程名振从未有过在朝中任职的经历,加之有些紧张,竟然忘记了拜谢。

太宗并没发怒,但想借机看下程名振的胆识。于是将脸一沉,佯怒着说:“你个山东鄙夫,当个刺史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啦!竟敢在天子之侧言行无礼,连个规矩都不懂!”

谁知程名振不但没有慌乱,反而不卑不亢的说:“臣久在地方任职,没有当面接受过圣上问话,刚才想着怎么回答您的问题,心有所思以至忘记拜谢,请您见谅!”

太宗凝视着他感叹说:“房玄龄跟了朕二十多年,每次见朕发怒还会惊惶失色。你没见过朕,受到朕的责骂不仅没有半点畏惧,反而言语表达更加清晰,真是个人才!”当天就将他拔攫为右骁卫将军,随军东征。

十月二十四日,唐军各项战前准备基本就绪,太宗正式下达战斗命令:

任命邢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统率江、淮、岭、峡四州熟识水性的四万士卒,乘坐五百艘战舰,自莱州(山东烟台地区)走海路进攻平壤。

太子詹事、左卫率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率六万步骑兵及兰州、河州胡人部落从陆路开赴辽东。

十月三十日,各路军队在幽州完成集结。

委派行军总管姜行本、少府少监丘行淹督导工匠制做冲车、云梯等攻城器械。全国各地前来应募参军和呈送攻城器械的人不计其数,太宗亲自审验查看,选择方便好用的配发部队。同时,诏告天下:

“高句丽渊盖苏文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弘正义!我计划经幽、蓟二州征讨辽东,沿途所到之处由当地官府保障,不得劳烦百姓。”

“当年隋炀帝残暴虐下,高句丽国王仁慈爱民,用人心思变的军队攻打谦和安稳的部众,因此无法取胜。如今我军拥有以大击小、以顺讨逆、以治乘乱、以逸待劳、以悦挡怨五项有利因素,战则必胜。特此布告天下,不要有所疑惧!”

十二月十四日,诏令各路军队及新罗、百济、奚、契丹分路进击高句丽。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负责筹措军粮的韦挺因没有提前考察好漕运路线,致使六百多艘粮船因河道狭窄搁浅在卢思台(今北京西卢师山),被撤职查办,由将作少监李道裕接替。

正月十二日,太宗率军从洛阳出发,任命特进萧瑀为洛阳行宫留守,诏令皇太子李治监国。

太宗在从长安到洛阳前,曾交代房玄龄自行处置朝中重大事务,无须奏告。太宗走后有人举报房玄龄造反,为避嫌疑,房玄龄将他押送洛阳交给太宗。太宗了解情况后大怒,叱令侍卫将该人腰斩,下诏责备房玄龄不遵皇帝嘱托,并再次告之遇有类似情况可自行裁决。

太宗这种用人不疑的作风,给房玄龄吃了定心丸,让他得以放手处置国事,确保了后方安稳。

二月底,李世勣所率第一梯队抵达幽州。

三月初九,第二梯队随太宗到达定州。

在与侍臣商议军务时,太宗说出了坚持亲征的原因:“辽东本是中国土地,隋朝四次出兵均未成功。朕这次亲征,一来为战死的隋军将士复仇;二来为高句丽臣民洗清弑君之耻;三则是趁朕未老,为子孙后代廓清寰宇。朕从洛阳出发以来,从没吃过蔬菜,就是担心会给百姓增加负担。”

行军休息期间,太宗亲自看望生病士卒,叮嘱当地州县好好诊治,士卒无不感恩戴德。许多没有报上名的壮丁也自带装备前来参军,表态说“我们不求赏赐,只求为国家效命。”太宗没有允准。

将要进发时,太子悲痛不止。太宗劝他:“我把你留下镇守,正是让天下人领略你的风范。治国理政的要义,在于任贤退庸,赏善罚恶,至公无私,你应努力践行,总哭有什么用!”

太宗指派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与刘洎、马周、张行成、高季辅一同辅佐李治。长孙无忌、岑文本、杨师道则与太宗随军同行。

三月二十四日,李世勣到达柳城(辽宁朝阳)。为隐蔽企图,李世勣佯装从怀远镇(辽宁沈阳辽中县)出发,暗中却率军悄然北上。

四月初一,唐军从通定镇(辽宁新民市东北辽宾塔)渡过辽河,突然出现在辽东纵深要地玄莬(辽宁抚顺新宾县),高句丽各地守军大惊失色,全部退入城中坚守。

四月初五,辽东道副总管李道宗抵达新城镇(辽宁辽阳市东北),其麾下折冲都尉曹三良率十余骑兵迫近城门,城中惊扰难安,竟无人敢出城交战。

营州都督张俭渡过辽河,进击辽东南部重镇建安城(辽宁省营口市盖州青石岭镇),斩首数千级。

四月初十,唐军第二梯队自幽州出发。太宗信任岑文本,让他统管军中粮秣、物资、器材、文书,岑文本不避烦琐,日夜辛劳,每天笔不离手,以致精神恍惚。当天傍晚,因劳累过度,猝死营中。

太宗曾忧心忡忡的对身边人说:“文本与我同行,恐怕无法与我同返了。”果然不幸言中!

岑文本逝世后,太宗征召在定州辅佐太子的右庶子许敬宗接替他。

四月十五日,李世靓、李道宗合攻盖牟城(辽宁抚顺南)。激战十余天后,于二十六日攻克城池,缴获粮食十余万石(1石约为53公斤)、人口两万多。

陆路初战告捷,海路的张亮从东莱(山东烟台)入海,没有直接向东奔赴平壤,却北上抵达了卑沙城(今辽宁大连金州区内)。

卑沙城建在山顶上,四面都是悬崖,只有西侧相对平缓可以攀缘。大将程名振率军趁夜发起进攻,副总管王文度抢先登上城楼,攻克了这座山城,俘获男女八千口。

李世勣等人继续向辽东城(辽宁辽阳境内)发展进攻。五月初八,高句丽派四万援军增援。

江夏王李道宗带领四千骑兵迎战,军中将领都认为兵力相关过于悬殊,劝李道宗先依托深沟高垒防御,待太宗到达后再行反击。

李道宗说:“敌军仗恃人多,存有轻敌想法;远道兼程而来,士卒疲惫。我部为前锋,应廓清道路静候皇上,怎可把劲敌留给君父。”李世勣同意他的看法,李道宗随即出战。

两军相接,果毅都尉马文举振臂大呼:“不遇强敌,怎显我英雄本色。”纵马挥刀杀入敌阵,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坠马。唐军见他如此神勇,也紧跟着发起冲击。

混战中,行军总管张君乂退却,唐军作战不利。李道宗集结起被冲散的士卒,登上高坡眺望,看到高句丽阵形散乱,带领数十骁勇骑兵猛冲而下。李世勣也挥军赶来助战,高句丽大败,被斩首数千级。

而此时的唐太宗已经带领二梯队穿越两百里泥淖,渡过辽河,抵达马首山(也称首山、手山,在今辽宁省辽阳市西南)。得知前方唐军大捷,立即慰劳李道宗,破格提拔马文举为中郎将,处死了临战后撤的张君乂。

太宗亲率数百骑兵抵达辽东城,看到士卒正在背土填埋护城河,便从马上取下士卒的麻袋帮助运土,跟随他的官员们见状,个个跳下马蜂拥着前去背土。

九五至尊不仅亲临前线,还与士卒共同劳动,太宗这一行为极大鼓舞了唐军士气!

李世勣不分昼夜的猛攻辽东城,高句丽善守之名绝非浪得,竟生生扛住了唐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十二天过去,城池仍未陷落。

太宗带领大军前来会合,把辽东城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唐军攻城作战的鼓噪声响彻天地。

五月十七日,南风迅猛。一名唐军勇士登上冲杆顶端,放火点着了西南面的城楼,火苗借助风势迅速烧进城内,守军乱作一团。唐军将士乘机登城,高句丽力战不敌,城池遂被攻克。

此战,唐军斩杀万余人,受降万余人,获得男女四万,将辽东城改为辽州。

五月二十八日,唐军乘胜进军白岩城(辽宁省辽阳市东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思摩身负箭伤,太宗亲自为他吸吮脓血,将士无不感动。

乌骨城(辽宁丹东凤城县)派出万余军队增援,将军契苾何力率八百骑兵阻击。契苾何力带头冲进敌阵,不慎被长槊刺中腰部,唐将薛万备单枪匹马杀入重围将他救出。契苾何力愤懑难耐,把伤口简单包扎起来重新投入战斗。在主将不畏生死的感召下唐军大胜,追击数十里,斩首上千级,直至日暮才收军回返。

薛万备是名将薛万均、薛万彻的弟弟。当初这哥俩被吐谷浑所围,是契苾何力救了他们。这次薛万备又救出契苾何力,算是替两位哥哥报了恩。

六月初一,李世勣猛攻白岩城西南角,太宗则到了城池西北方。

原来是白岩城主孙代音秘密派心腹请降,约好与太宗在城边会面。太宗将一面唐军旗帜交给使者,告诉他如果真心请降,就把旗子竖到城头。

不久,这面旗帜果然迎风飘扬在白岩城头。仍在抵抗的高句丽士卒以为唐军已经登城,随即弃刃投降。

当初攻克辽东城,白岩城曾派人请降,但后来又反悔。这种行为激怒了太宗,向全军下令:“攻破此城,城中人口、财宝全归将士所有。”

眼看城破在即,太宗却又接受孙代音投降,李世勣不由有些恼怒,带着数十名刚从战场下来、还未褪去甲胄的将领找太宗理论:“大家之所以不顾生死冲锋陷阵,无非是贪求城中俘虏而已。如今眼看就要打下来了,您为何接受他们投降,寒了将士的心。”

太宗当即下马致歉:“将军说得是,然而朕实在不忍心放任将士杀人妻子、夺人财物。将军麾下立功的勇士,朕用国库物资给予重赏,以此向将军换取阖城人等身家性命。”李世勣自然不好再说什么,施礼致谢后退下。

白岩城万余人口得以保全,太宗将此地改为岩州,任命孙代音为刺史。

契苾何力受伤很重,太宗亲自为他换药,并找到了刺伤他的高句丽将领高突勃,交他处置。契苾何力释放了高突勃,向太宗奏告说:“此人为了主人,不惜身冒白刃与我交手,是名真正的勇士,我与他素不相识,哪来的仇恨!”

当初渊盖苏文从加尸城(辽宁本溪西南连山关)抽调了七百精兵增援盖牟城(辽宁抚顺南),城破后被李世勣全部俘获。他们请求从军效力,太宗说:“如果为我作战,渊盖苏文定会杀了你们全家,得到一人却要毁灭一家,我不忍心这样。”

六月初二,发给他们粮食释放回家;初三,将盖牟城改为盖州。

六月十一日,太宗从辽东城(辽宁辽阳老城)出发,二十日抵达安市城(辽宁鞍山市海城营城村),发兵猛攻。

安市城是辽东北部重要据点,易守难攻,此城若失平壤西北方向将无险可守。

六月二十一日,高句丽北部耨萨(高句丽官职名称)高延寿、高惠真率高句丽、靺鞨十五万联军前来增援。

太宗召开作战会议,分析说:“站在高延寿立场考虑,有上、中、下三策可供选择:

挥军占据险要,与安市城互为犄角,食用城中粮食,派靺鞨袭扰我军后方。我方攻则难以见效,撤则受百里沼泽拦阻,陷我于进退两难之地,这是上策;会同城中守军趁夜逃遁,这是中策;自不量力与我作战,这是下策。我料想他们会选择下策成为我军俘虏,诸位可以等着瞧。”

高句丽一方也在商议,有员老将对高延寿说:“秦王对内横扫群雄,对外征服戎狄,作为帝王他是不世出的奇才。如今统率海内精英前来征伐,不是我们所能抵挡的。不如坚守不战,派奇兵抄断其粮道,让他们求战不得、欲退无路。”

这招其实就是太宗所指上策,幸亏高延寿无此眼光,没有采纳,而是像太宗说的那样,挥军前来交战,在距安市城四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太宗惟恐他徘徊不进,令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千余突厥骑兵前往引诱。阿史那社尔足智多谋,带着灵活快捷的突厥骑兵逼进高句丽大军,一经接触立即掉头回撤。高句丽士卒认为不过如此,跟在后面紧追不舍,进至距安市城东南八里左右时停下来,依山结阵与唐军形成对峙之势。

太宗召集全部将领问询战法,长孙无忌说:“臣听闻即将作战一定要观察士卒情形,臣刚才经过各营,看到将士个个拔刀整装、喜形于色,这样高昂的士气一定会取得胜利。至于战法,陛下您在少年时即投身行伍,早已身经百战,那些出奇制胜的策略往往都是出于您的计算,大家照着执行而已。今天的战斗,还是请您来做出部署!”

长孙无忌这番话有吹拍之嫌,但也确实是实情。太宗哈哈大笑着说:“你们既然谦让,朕就为你们指画一下。”

随即带着长孙无忌等数百将领登高瞭望,观看战场形势,寻找可以设伏及通行的地方。

远远望去,高句丽、靺鞨联军横亘四十里。江夏王李道宗提议:“高句丽出动全国兵力阻击我们,国都平壤定然空虚,愿给臣五千精锐,臣将一举倾覆其根本,这十数万之众定会不战而降。”

太宗不愿冒险,没有采纳。派人欺骗高延寿:“我因你国权臣弑杀国君特来问罪,至于双方干戈相向并非我的本意。进入你们国境无粮可食,这才夺取数座城池,等到抓住首恶,这些城池一定交还你们。”高延寿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

入夜,太宗令李世勣率步骑兵一万五千人于安市城西侧高地列阵,从正面冲击高句丽。长孙无忌带精兵一万,自山北峡谷迂回至高句丽后方。太宗亲率四千步骑兵,携带战鼓、号角、旗帜,登上北山。敕令各路军队以鼓声为号,共同向高句丽发起进攻。

六月二十二日,高延寿看到李世勣布阵,正要出兵对决,阵营后方突然烟尘四起,长孙无忌带着万余唐军杀奔过来。太宗在山上看到长孙无忌迂回到位,命令士卒擂响战鼓,高张旗帜。

各路唐军迅即从不同方位呐喊着冲向高句丽阵营,高延寿大惊失色,想要分兵抵御无奈阵形已乱。

此时,天空惊雷四起,电光中但见小将薛仁贵身着白袍,手执长槊,呼喝着纵马冲锋,所向无敌。高句丽在悍不畏死的唐军面前全线瓦解,被斩首两万余级。

太宗让人召来小将薛仁贵,拔㩴为游击将军。

高延寿率残部依山固守,被唐军团团包围。长孙无忌派人拆毁沿途所有桥梁,切断了他们退路。

六月二十四日,高延寿、高惠真率三万六千余人请降。他们跪伏于地,膝行着来到太宗面前叩首请罪。太宗威严的说:“尔等东夷少年,只会在海边跳梁逞凶,至于摧坚陷阵,哪里比得上老夫。今天你们还敢与天子交战吗!”众人额头触地,无言以对。

太宗从中挑选三千多名酋长,授给他们武将官职,迁入内地效力,其余人一律放归平壤。高句丽降卒感激涕零,高举双手欢呼万岁。

至于一并归降的三千多靺鞨士兵,太宗恼怒他们背弃大唐助纣为虐,令人全部活埋。

此役,俘获马匹五万、牛五万、铁甲万余套,其他器械不计其数。高句丽举国惶恐,后黄城(辽宁沈阳南)、银城(辽宁铁岭南)守军仓皇撤离,以至数百里内难觅人烟。

太宗让人用驿马传书后方报捷,在给高士廉的信中不无得意的写道:“朕做大将,表现还可以吧!”

七月初五,太宗将大营调整到安市城东侧山岭。十三日,下令标识捐躯的唐军将士掩埋位置,以便返回时一并带回。二十二日,任命高延寿为鸿胪卿,高惠真为司农卿。

十一

与此同时,海路张亮弃船登陆,进至营州都督张俭作战区域,抵近建安城(辽宁盖州市东北)下。营垒还没修好,高句丽已掩袭而来,军中一片骚乱。

张亮素来胆小,此时吓得瘫倒在行军床上不言不语。将士们见却误以为是主帅沉稳不惧,扰乱的军心竟然稳定下来,在各自将领组织下与高句丽展开激战。行军总管张金树擂鼓助威,击退了高句丽。

安市城(辽宁鞍山市海城营城村)坚固险峻,太宗找李世勣商议:“安市城主善于用兵,且占据地利之险,短期内难以攻下。而建安城兵力薄弱存粮较少,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定可攻克。你可先攻建安,打下建安,安市必会成为囊中之物,这就是兵法所讲‘城有所不攻’。”

李世勣答:“建安在南,安市在北,我军粮食全在辽东(辽宁辽阳老城)。如果越过安市攻打建安,如果被敌切断粮道该怎么办?不如先集中兵力攻下安市,再取建安就容易了。”

太宗说:“我任你为将,怎能不用你的计策。只是千万不可误我大事!”

安市守军望见太宗旗帜,登城鼓噪谩骂,太宗大怒。李世勣请求城破之时,将城中男女全部活埋。消息传进安市,守军更加顽强,唐军被阻于坚城之下久无进展。

高延寿、高惠真奏请太宗:“我们既已委身大唐,不敢不奉献诚心,希望天子早日大捷,我等好与妻子团聚。安市人人拼死,无法轻易夺取。乌骨城(辽宁丹东凤城市东南)守将年老昏聩,如果我们绕过安市挥师攻打,早上赶到晚上就可攻克。到那时其它沿途小城必会望风披靡,然后夺取他们的粮食向东南挺进,平壤必然无法抵御。”

群臣也劝太宗:“张亮位于卑沙(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召他过来只需两三天,乘着高句丽举国震恐,合兵一处攻打乌骨城,渡过鸭绿江直取平壤,就在这一战了!”

太宗正要允准,长孙无忌却坚持认为:“眼下天子亲征安全第一,切不可贪功冒进。敌方配置在建安、安市的军队还有十万余人,如果在我攻打乌骨时抄我后路岂不危险。不如先破安市,再取建安,然后长驱而入,这才是万全之策!”

众人听他这样讲,都不便再说什么,况且长孙无忌的担忧也并非全无道理,只得继续猛攻安市。

江夏王李道宗督促所部将士在城池东南方筑起一座土山逼近安市,守军用土石将城墙垫高抗拒唐军。唐军士卒轮番上阵,动用冲车、抛石机在城墙上砸出了一个口子,城中随即树起木栅堵住缺口。

李道宗足部受伤,太宗亲自为他疗伤。唐军日夜不停的修筑土山,先后动用50万人次、历经60天,土山终于渐具规模,离安市城仅有数丈距离。李道宗让将领傅伏爱率兵守在土山顶上,以防敌军破坏。

一天,土山突然崩塌,压倒在城墙上,将城墙砸毁。恰好这天傅伏爱擅离职守,数百高句丽士卒从缺口跃出夺占了土山,挖掘堑壕坚守,错过了攻入城中的最好时机。

太宗大怒,将傅伏爱斩首示众,命令众将猛攻土山,连续激战三天,始终无法夺回。

李道宗瘸着腿前来请罪,太宗说:“你罪当处死,但朕念你有夺取盖牟、辽东的功劳,饶你不死,望你戴罪立功。”

十二

眼看到了农历九月底,辽东地区入冬早,天气转寒,草枯水冻。太宗担心大军无法久留,且粮食即将耗尽,随即决意撤军。

九月十八日,先让辽东、盖牟两地百姓渡过辽河。再集结军队在安市城下耀武扬威后缓缓退去,城内守军慑于唐军战力,没人出城追击。

城主登上城楼遥遥向太宗致敬,太宗认可他忠君卫国的节操,让人赏赐锦缎百匹以示嘉许。

九月二十日,唐军到达辽东城(辽宁辽阳);二十一日,渡过辽河。前方泥泞难行,车马不通。太宗令长孙无忌率领万余人剪草填道,水深的地方用车做桥。

十月初一,太宗在蒲沟停下,亲自指挥全军通过渤错水(辽河下游)。此时天降暴雪,太宗下令于路边点燃篝火取暖。

十月十一日,唐军顺利返回大唐国境营州(辽宁朝阳)。

太宗下令将战死将士骸骨集中安葬于柳城(辽宁朝阳)东南,并让有司设太牢(指牛、羊、猪),亲自前往祭奠。太宗放声痛哭,悲声诵道:“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防身岂乏智,殉命有余忠。”闻者无不潸然泪下,感激涕零!

太宗激励薛仁贵等年轻将士说:“朕的开国大将都已老去,你们是我大唐的骄傲和希望,朕高兴的并不是得到辽东,而是发现了你们这些英才!”

辽东之战就此结束,唐军战死近两千人,先后攻取玄莬、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银山、后黄十座城池,增加户口七万人。在新城、建安、马首山三次战役中,斩首四万余级(实际杀伤人数远多于此)。

十三

掩卷深思心绪难平,沉浸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许久难以平静。

这是一场赢得并不彻底的战争。没有达成诛杀渊盖苏文的战役企图;众将帅顾虑太宗安危,打得过于求稳,在众山环绕的坚城下一线平推,放弃了与突厥、吐谷浑作战时千里跃进敌后、大胆迂回穿插的有效战法;水路张亮指挥不力,从四月到九月五个多月时间里,仅攻下卑沙一城,基本没有发挥作用。

这又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在战前准备、战役实施、撤军回返的各环节中,唐军配合密切,指挥得当,组织的无懈可击,不仅避免了重蹈隋军败亡覆辙,还为下步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次围点打援,辽东城下李道宗以四千击溃四万,白岩城侧契苾何力用四百阻击一万,安市城前大破高句丽、靺鞨十五万联军,充分彰显了唐军强悍无双、野战无敌的惊人战力!

特别是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君亲临战场,与将士同甘共苦,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领袖风范令全军景仰。

有君如此,夫复何求!

高句丽逃此一劫愈发猖狂,终于在二十三年后被大唐所灭。参与那场灭国之战的唐军将帅,大多都是这次战争的亲历者!

欲知详情,下回分解!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70后业余撰稿人,爱好历史,勤于思考动笔,截止目前已撰写《泾原之变,一场堪比“安史之乱”的惊天动荡》《中、晚唐时期,乱象危局下的芸芸众生》《黄巢起义|满城尽带黄金甲》《残唐五代,乱世英豪》《初唐气象,天下一统》五个文集,上传历史类原创文章90余篇。期待您的关注与交流,谢谢!

往期作品:

1 阅读:85

史海撷侃侃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